鲍盖(鲍盖)

由网友(高价回收小三)分享简介:鲍盖(?⑶一六年)鲍郎名盖,后汉鄮邑人,熟晋泰初3年(二六七),永兴3年,任鄮县县吏,居低钱青山村(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鲍盖为官清邪,两袖清风,吊民伐罪,保境平和平静,深受老黎民恋慕。基原先容修兴4年(三一六),天闹灾荒,黎民流浪掉所,食树皮过活,合法危难之时,适逢鲍盖押粮舟队正在海上遇风波,驶进鹿江暂躲(今低钱),睹...

鲍盖(?-316年)鲍郎名盖,后汉鄮邑人,生晋泰始三年(267),永兴三年,任鄮县县吏,居高钱青山村(今鄞州东钱湖镇梅湖村)。鲍盖为官清正,两袖清风,除暴安良,保境安宁,深受老百姓爱戴。

基本介绍

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一女子花134元网购100只黄金鲍鱼干竟比指甲盖还小,对比图曝光,商家 同意退款退货

建兴四年(316),天闹灾荒,百姓流离失所,食树皮度日,正当危难之时,适逢鲍盖押粮船队在海上遇风浪,驶入鹿江暂避(今高钱),见途饿殍遍野,群众跪地求救。见此情景,鲍盖悲感交织,泪水纵横,毅然将所押粮食赈济灾民,由于难向官府交差,自己投江自尽,卒后百姓将其从鹿江上捞起来,葬于高钱下王鹿山。附近百姓为感其恩德,表彰英灵,鄞东鄞西一带纷纷立庙祀之。其中在其家乡青山建庙,以“青山”名之。传说山上盈产染料“青”草,为鲍郎神所化。农妇织布染色仍得其益。

《四明谈助》卷二十二中记载:“鲍盖薨后30年后为神,仍以匡时济世爱民为怀。南朝梁大通间(527-529),有奴贼名益,倡诱群盗,号‘奴抄兵’,寇郡邑,官兵战而不胜。明州刺史萧诋得盖之助,将‘奴抄’歼灭于余姚,舟胶于江,众陷于淖,溃溃如醉,官军悉缚之。祇奏其异,武帝遗增大词宇。”唐圣历二年(699),县令柳惠古迁祠于县,建明州鲍君永泰王庙。宋·崇宁二年(1103),尚书丰稷奏:明州鲍君永泰王庙额,犯哲宗皇帝陵名,乞改名“灵应”。(《乾道图经》),俗称大庙(今宁波市镇明路仓桥头)。宋以来,盖屡封“忠嘉神圣惠济广灵王”(《延佑志》)。明·正统间,郡守郑珞新之。岁以九月十五日郡邑致祭(《闻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