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杨村(宁波省鄞州区东钱湖镇辖村)

由网友(日光傾城〞却溫暖不了人心)分享简介:乡杨村东邻塘溪,西至竖溪,南到黑云寺,北至百步尖;4面环山,两条小溪脱村而过。中文名乡杨村所属地域华东地域地舆位置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行政区种别村汗青沿革乡杨本名陈野岙村,唐代终年,乐安侯到那里选址修墓,并委托陈氏野族栖身于此,以就差差守墓,是以,村子就与名为陈野岙村。跟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人嘴迁移,陈野岙村的“外去户”愈来愈...

城杨村东邻塘溪,西至横溪,南到白云寺,北至百步尖;四面环山,两条小溪穿村而过。

中文名

城杨村

所属地区

华东地区

地理位置

宁波鄞州区东钱湖镇

行政区类别

历史沿革

浙江省的两个新一线城市

城杨原名陈家岙村,唐朝末年,乐安侯到这里选址建墓,并委派陈氏家族居住于此,以便好好守墓,因此,村庄便取名为陈家岙村。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口迁徙,陈家岙村的“外来户”越来越多,杨姓人口渐渐占了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后来,便改名为城杨村了。[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城杨村东邻塘溪,西至横溪,南到白云寺,北至百步尖。这里离东钱湖镇政府约18公里,从215省道经过韩岭村不久,向右转入一条小道,行驶2公里,山岙之中突现一个村庄,那便是城杨村了。还有两条公交线路可以直接到达,603路和654路,终点站分别是宁波东站和东钱湖。

自然资源

村里的资源和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山、一寺、一树、一桥、一道、一溪、一庙“七个一”。“一山”为4200亩的原生态森林;“一寺”为千年古寺白云寺,以及梅林山有关传奇和民间佛教故事;“一树”为千年银杏树;“一桥”为杜氏筹款的永安桥;“一道”为宁波市十大古道之首的亭溪岭古道;“一溪”为长年流过城杨的亭溪;“一庙”为沿湖十八裴之一的裴君庙。[1]

旅游

景点

城杨村的千年古树

大银杏树是村里的宝树,矗立在村后坡地,高30多米,直径1.8米。这棵树两三个人都环抱不过来。据传,这棵树栽种于五代后梁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来是城杨村村民冬遮风、夏纳凉的好去处。为更好地保护千年古树,供游人观赏,近年来,银杏树旁边的9间民房被拆除了,开辟了绿地,建造了亭子,竖立了碑石。

“白云山上寺,冬日客来游。路绕悬岩曲,门遮古木稠。群峰环宝殿,神物护经楼。别有天开处,登临寄兴幽。”清代诗人忻鉴的这首《游白云寺》,描绘了千年古寺白云寺的秀丽风光。700年前这里曾住着日本的一位“国师”———祖元,作为禅宗大师,他成为古代日本“佛光派”和现代“圆觉寺派”的祖师,因此,白云寺是日本禅宗圆觉寺派的一个祖庭。

城杨村亭溪岭的北面是东钱湖十景之一“百步耸翠”的百步尖。百步尖高400多米,其东南面山势险峻,西北面则平坦缓和,是整个亭溪岭的制高点。亭溪岭是横山码头通往宁波、奉化的交通要道。从大嵩出横溪或逾韩岭涉东钱湖,都须经此岭,因此,它历来是兵家必争的要地。[1]

城杨村处处显露着历史的痕迹。村口的裴君庙就是村民们为了纪念唐代刺史裴君而建的。那时,沿海沿湖一带盗寇成灾,他们要裴君拿出3万两银子,如拿不出,就将沿湖百姓全杀光。裴君为了不让百姓受灾,就准备牺牲自己,以达到将盗寇炸死的目的。村民为了纪念裴君,遂在村口建起了裴君庙。

岭墩山岙还有一口“玉龙井”,此井中水冬暖夏冷,据传当年南宋康王逃难时,喝过此井水,因此叫玉龙井。除此之外,还有祖元禅师发起建造的石洞桥,建于五代的乐安侯墓,白云寺后的千丈岩、观音洞等等。[2]

参考资料

1.东钱湖城杨村: 藏在深山人未识 · 宁波网(引用日期:2016-10-26)

2.城杨村:青山绿水环绕的千年古村 · 中国宁波网(引用日期:2017-06-2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