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优10号(陕西农业研究所选育的油菜品种)

由网友(ペ喜性孤冷′)分享简介:该种类为甘蓝型单高油菜半冬性子没有育3系纯接种。齐生养期二三六天摆布,生期取对于照秦劣七号至关。中文名秦劣一零号顺应地域陕西闭中\\陕南\\少江下流区浙江、上海两省、市和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凸起特色具备产质更低、品性优质、含油质低、抗性更弱等齐生养期二三三~二四零d摆布选育单元陕西咸阴市农业科教研究所油菜研究中间具体疑...

该品种为甘蓝型双低油菜半冬性质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6天左右,熟期与对照秦优7号相当。

中文名

秦优10号

适应地区

陕西关中陕南长江下游区浙江、上海两省、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

突出特点

具有产量更高、品质优良、含油量高、抗性更强等

全生育期

233~240d左右

选育单位

陕西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

详细信息

秦优10号油菜品种的审定公告和高产栽培技术

秦优10号系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产量更高、品质优良、含油量高、抗性更强等突出特点。经试验产量分别为2654.97~3058.5kg/公顷。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6.07%~6.95%,较皖油14号增产13.47%。产油量1120.95~1137.9kg/公顷,较秦优7号和皖油14号分别增产8.48%和17.26%。经在江苏示范最高产量5722.5kg/公顷,在安徽省示范最高产量3804 kg/公顷,品质优良,芥酸含量0.1%~0.27%,硫甙含量27.97~29.06umol/g,含油量42.52%~42.8% ,2004年和2006年分别通过陕西省和长江下游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秦优10号系陕西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菜研究中心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168A和恢复系5009C组配而成的双低油菜杂交种,2004年9月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是长江下游区唯一通过国审的杂交油菜品种,该品种经参加陕西省、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与对照秦优7号和皖油14相比,表现出产量更高,品质优良,含油量高,抗性更强的综合优势。

主要特征特性

1.1生物学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3~240d左右,生长势强,春发快,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色浅,叶大,薄,裂叶2~3对,深裂叶,叶缘锯齿状,在腊粉,花瓣较大,侧叠,花色黄,一般株高168.0~175.0cm,分枝部位40cm左右,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节10个左右,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一数455.8个,每角粒数21.2粒,千粒重3.4g,籽粒黑色。

1.2产量水平秦优10号经参加陕西省油菜区试和国家长江下游区区试。产油菜籽和产油量突出,增产潜力大。2003年和2004年参加陕西省油菜品种区试,生产共16点次,其中12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3069kg/公顷和3048kg/公顷分别较对照秦7号增产7.3%和6.6%,两年平均产量3058.5 kg/公顷,平均较对照秦7号增产6.95%,平均产油量1300.5kg/公顷,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6.28%,2004年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品结构2856kg/公顷,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0.2%,2005-2006两年参加长江下游区国家24点次区试和生产试验,其中17点次增产,7点减产,在2005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C组区试中,产油菜籽和产油量分别 为2654.82kg/公顷和1137.9kg/公顷,分别较对照皖油14增产13.47%和17.26%,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一位,2006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D组区试,平均单产和产油量分别为2623.5kg/公顷和1120.95 kg/公顷较对照秦优7号分别 增产6.07%和8.48%,居试验第二位,2006年参加国家长江下游区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551.5 kg/公顷,较对照秦优7号增产5.39%,增产极显著。2006年在江苏试验示范种植,8个示范点平均产量3634.5kg/公顷,最高产量4416kg/公顷,2007年布点示范,展示种植11.75公顷,平均单产4158kg/公顷,其中启车市悦表镇和兆民镇示范1.858公顷,平均单产4251.3kg/公顷,最高单产5722.5kg/公顷,在安徽示范种植6.51公顷,平均单产3538.5 kg/公顷,最高单产4590kg/公顷。

1.3品质性状。秦优10品质优良,2004年经陕西省种子管理站测定,芥酸含量小于0.1%,硫甙含量27.93umol/g,含油量42.8%,2006年芥酸含量0.2%,硫甙含量29.06umol/g 含油量42.72%,属双低油菜杂交种.

1.4综合抗性。秦优10号 号年分别参加陕西省 和国家长江下游区油菜区试和生产试验两年,试验调查结果为菌核病发病11.81%~21.82%,病指4.66~10.66,病毒病发病株率10.01%~20.38%,病指4.38~9.79,抗倒性较强。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病原接种抗性鉴定,2005年鉴定结果为中抗菌结果为中抗菌核病和病毒病,2006鉴定结果为低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

适应地区及主要栽培要点

1适应地区:适宜在陕西关中陕南长江下游区浙江、上海两省、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2栽培要适期播种,陕西关中地区直播9月15日前后,陕南及长江下游区直播和育苗移栽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留苗密度:陕西关中地区15~18万株/公顷,陕南及长江下游主产区留苗9~12万株/公顷。合理施肥,要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肥和补施硼肥,施氮肥225~270kg/公顷,磷肥1500kg/公顷或磷酸二铵225~300kg/公顷,钾肥和硼肥可根据土壤情况适量补施,一般施硼肥15~22.5kg/公顷,加强冬前管理,注意培育冬前壮苗,陕西关中地区冬前注意培土壅根,长江下游区注意及时开沟排涝和重视菌核的防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