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章义序(庄子章义序)

由网友(逗比闪闪i)分享简介:《庄子章义序》是清朝集文野姚鼐创做的1篇集文。做品本文汉《艺文志》《庄子》5102篇。陆德亮《音义》载晋、宋注《庄子》者7野,惟司马彪、孟氏载其齐书,其他惟内7篇皆异,外篇、纯篇各以意为来与。自唐、宋当前,诸野之原绝殁。今唯有郭象注原,凡3103篇,其109篇,经象增来,不成睹矣。昔孔子以《诗》《书》6艺学门生,而性取天谈没有...

《庄子章义序》是清代散文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汉《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陆德明《音义》载晋、宋注《庄子》者七家,惟司马彪、孟氏载其全书,其余惟内七篇皆同,外篇、杂篇各以意为去取。自唐、宋以后,诸家之本尽亡。今惟有郭象注本,凡三十三篇,其十九篇,经象删去,不可见矣。

昔孔子以《诗》《书》六艺教弟子,而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其得闻者,必弟子之尤贤也。然而道术之分,盖自是始。夫子游之徒,述夫子语子游,谓人为天地之心,五行之端;圣人制礼,以达天道,顺人情,其意善矣。然而遂以三代之治,为大道既隐之事也。子夏之徒,述夫子语子夏者,以君子必达于礼乐之原,礼乐原于中之不容已,而志气塞乎天地,其言礼乐之本亦至矣。然林放问礼之本,夫子告以“宁俭宁戚”而已。圣人非不欲以礼之出于自然者示人,而惧其知和而不以礼节也。由是言之,子游、子夏之徒所述者,未尝无圣人之道存焉,而附益之不胜其弊也。夫言之弊,其始固存乎七十子,而其末遂极乎庄周之伦也。庄子之书,言明于本数及知礼意者,固即所谓达礼乐之原,而配神明,醇天地,与造物为人,亦志气塞乎天地之旨。韩退之谓庄周之学出于子夏,殆其然欤。

周承孔氏之末流,乃有所窥见于道,而不闻中庸之义,不知所以裁之,遂恣其猖狂而无所极,岂非“知者过之”之为害乎?其末《天下》一篇,为其后序,所云“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意谓是道之末焉尔!若道之本,则有不离于宗,谓之天人者。周盖以天人自处,故日“上与造物者游”,而序之居至人、圣人之上,其辞若是之不逊也。而苏子瞻、王介甫乃谓其推尊圣人,自居于不该不徧、一曲之士,其于庄生,抑何远哉!

若郭象之注,昔人推为特会庄生之旨。余观之,特正始以来,所谓清言耳!于周之意十失其四五。夫《庄子》五十二篇,固有后人杂人之语,今本经象所删,犹有杂入,其辞义可决其必非庄生所为者。然则其十九篇,恐亦有真庄生之书,而为象去之矣。余惜庄生之旨,为说者所晦,乃稍论之,为章义,凡若干卷。

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诗人,桐城人。人称惜抱先生,清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并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伯父姚范授以经文,又从刘大櫆学习古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又发展刘大櫆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所作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所著有《惜抱轩全集》,并选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