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第二中学(临海第二中学)

由网友(配角而已,何必入戏)分享简介:临海第2中教是浙江省归浦中教于一九五六年夏至一九六七年三月以及一九七三年五月二六日至一九八五年八月一六日两段时间的称谓,黉舍现座落于国度级汗青文明名乡——临海郊区,创立于一九一二年,前身为"公立归浦高档小黉舍"(以临海古县名“归浦县”定名)。一九二四年、一九三九年别离删办始、低中,易名为"公立归浦黉舍"。 一九五六年黉舍...

临海第二中学是浙江省回浦中学于1956年夏至1967年3月和1973年5月26日至1985年8月16日两段时间的称谓,学校现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创建于1912年,前身为"私立回浦高等小学校"(以临海古县名“回浦县”命名)。1924年、1939年分别增办初、高中,易名为"私立回浦学校"。 1956年学校改为公立,称"临海第二中学",1985年复名回浦中学。详细信息请至【浙江省回浦中学】词条查阅。

中文名

临海第二中学

创立时间

1912年

所属地区

临海市区,市区

类型

中学

学生人数

3883人

教师人数

206人

地理坐标

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

前身

私立回浦高等小学校

建筑面积

8.8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

306 亩

概述

中华民国时期浙江省回浦中学校园风光

·1912年,卓荦、章超、林宪章、项士元、许君祥等人在临海创建私立高等小学校。

·1913年正月,陆翰文接办校务,因临海在汉代时曾名回浦县,便将校名改为临海私立回浦高等小学校。

·1923年,学校添办初小,同时创办台州第一所幼稚园。

·1924年,学校增设初中部,校名改为临海私立回浦学校。

·1929年3月21日,浙江省教育厅正式立案,是为临海私立回浦初级中学。

·1938年2月,设立分校于临海西乡黄沙。

·1939年2月,举校西迁,同时,增设高中部,并改名为临海私立回浦中学。

·1941年1月,学校迁回临海城内旧址。

·1941年7月,时任校董事长陆翰文在临海东乡上沙设立分校(即今之大田中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0年,上沙分校迁址下沙屠村。

·1952年,小学部改为公立回浦小学,与该校脱钩;同年,上沙分校易为临东初级中学,单独建制。

·1956年夏,学校改为公立,称“临海第二中学"。

·1967年3月,校名改为东方红中学。

·1973年5月26日,复名临海第二中学。

·1985年8月16日,学校复名回浦中学。

校园环境

学校人文底蕴深厚,校园环境幽雅,学校占地306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教学设施一流,有国内领先的实验室、语音室、多功能演播厅、图书馆、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学术报告厅、艺术剧场等,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校园智能化网络走在全国前列。回浦中学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高级中学之一。

学校现有71个班级,学生3883人,专任教师206人,其中中、高级教师占75%,先后共有8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特级教师,居台州市首位。现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名师培养人选4人,省教坛新秀6人,全国先进(模范)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台州市名师8人,整体师资实力雄厚。

近几年来,回浦中学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集团强校”的办学思想,学校的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培养出两届台州市高考状元,先后有陈加朋、邱力戈、王妮佳等同学被北京大学录取。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外语、体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口语,已形成一套“快节奏、高密度、多信息、大容量”的课堂教学特色;体育特色教育成果显著,篮球、田径、网球、举重等项目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近20年来,学校先后为省级、国家级专业队输送各类运动员50余人,学校两次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回浦中学人才辈出,办学成绩骄人。10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六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和科技人才,其中两院院士5人。据《台州地区志》记载,至1990年,台州籍“旅外获得教授等高级专业职务人员”计556人,临海籍的有157人,其中回浦校友141人,占台州总数的25%,占临海总数的84%。因办学成绩卓著,富有特色,回浦中学作为台州唯一的一所学校被载入中国《教育大辞典》。

回浦中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建立浙江省首家国有基础教育集团——回浦教育集团,集团以回浦中学为龙头,包括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回浦实验中学等三所学校。

学校历史

民国元年(1912年)春,卓荦、章超、林宪章、项士元、许君祥等以原台州府学署尊经阁为校舍,创办了临海私立高等小学校,卓荦为校长。初,校舍仅旧尊经阁3间,平房2间,学生由10多人渐增至40名。教科除由发起人分任外,另聘金雨亭教授国语,蒋子元教授手工——此乃百年前该校的雏形。

不到一年,卓荦病故,项士元任校长。不久,项士元因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龚宝铨之邀,亟须赴杭,适少年时同学、光复会会员陆翰文回到临海,便以校务相托。1913年正月,陆翰文接办校务,因临海在汉代时曾名回浦县,便将校名改为临海私立回浦高等小学校,以示更新——学校始以“回浦”名之。

1914年8月陆翰文正式任校长。1917年张勋复辟,抓捕革命党人,陆翰文避难上海,由卢铎任校长(1917年7月~1921年2月)。1921年2月,卢铎因事辞职,邵远接任校长(1921年2月~1927年 11月)。1923年添办初小,同时,创办台州第一所幼稚园,招收5~8岁幼儿入学——回浦高等小学发展成为完全小学,并附设幼稚园。

1924年增设初中部,邵西镐为部主任,校名改为临海私立回浦学校——回浦初级中学由此诞生。1929年3月21日省教育厅正式立案,是为临海私立回浦初级中学,邵远兼任校长(1924年8月~1927年11月)。1927年11月,邵远因事辞职,卢铎继任校长(1927年11月~1949年5月)。1930年12月,省教育厅颁发该校校董会铭记——校董会正式成立,陆翰文为董事长,卢铎、邵远为董事。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10月,为疏散学生,董事长陆翰文与朱洗商借黄沙琳山小学一部分为分校。11月,增聘朱洗、汤仁德为校董,报经省教育厅备案。1938年2月,经校董及教职员联席会议决定,设立分校于西乡黄沙,将一年级春、秋各一班移至分校授课,并经省教育厅备案——回浦黄沙分校由此诞生。1938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一),日寇轰炸临海城。10月,移中学部高年级学生至黄沙分校上课。1939年2月,举校西迁,分置于店前、前塘、下洋庄、西洋庄4村;同时,于西洋庄祠堂增设高中部,朱洗为部主任——在抗日的烽火中,回浦初级中学发展成为完全中学,并改名为临海私立回浦中学(1940年3月由省教育厅立案),连同完全小学,在教育体制上实行12年一贯制。

1941年1月,学校迁回城内旧址。7月,董事长陆翰文在东乡上沙设立分校,将高中毕业班学生带到那里上课,后为初中部。1950年,上沙分校迁址下沙屠村;1952年单独建制,更名为私立临东初级中学。1956年夏,改公立而名为临海第二初级中学。1959年3月14日,定名为大田中学。

1948年2月,增聘王任化、陈良、冯德培、余守清、邵茂徳、徐普森为校董,报经省教育厅备案。5月19日,回浦学校创始人陆翰文逝世。

1949年5月29日,临海解放,建立临海县人民政府,隶于台州专区公署。该校改组董事会,由邵全声任董事长。7月29日,军管会文教部训令:重新调整校董人选。7月31日,改组后的校董会议决:聘请邵全建为校长(1949年8月~1955年2月);因为邵全声坚辞董事长职务,于是推选陈赓平为董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私立回浦学校中、小学分设。1952年,私立回浦小学改为公立,曾名东方红小学。1956年夏,临海县人民政府接收了私立回浦中学,改公立而名为临海第二中学。1961年夏,学校从城内旧府学署和文庙东迁到山宫坦(即今鲤山路3号)。1967年3月,校名改为东方红中学;1973年5月26日,复名临海第二中学。1985年8月16日,经临海县人民政府批准,复名回浦中学。校长邵全建之后,金文渊、左连正、张炳杰、王建国、王良汉、邵桂兴先后任校长;其中张炳杰、王建国称革委会主任,邵全建于1978年10月~1979年9月又任一年校长。

校训校歌

校训

信、爱、勤、勇

信:实践不欺 爱:乐群知本 勤:有恒耐苦 勇:知耻敢为

校歌

回浦旧校歌

陆翰文 词

莽莽中原逐鹿场,登高感慨长。回浦波平赤城赤,壮哉吾故乡。

山水清奇毓灵秀,英豪应运生。愿养锋锐歼强梁,蔚为该校光。

灵江江水碧回环,秋高星斗寒。大好年华如逝水,容易换朱颜。

及时为学兼修养,浩气薄云端。乘槎直向广寒游,摘得北辰还。

【注1】回浦旧校歌原载于1917年第一期《回浦学校》,1925年编入《歌集》

回浦校歌

邵定安 词 陆翰文 曲

我来回浦究何因?不学别的要来学做人。

信爱勤勇是校训,必要时时歌咏放在心。

一切规则不犯毫分,恶习都除尽。

为的是自己前程,预备做社会事情。

【注2】回浦校歌原载于1924年12月7日第八十期《回浦潮》,1925年编入《歌集》

【注3】回浦旧校歌为原回浦学校校歌,因歌词对于小学部学生而言,过于深奥,不便于小学部学生歌唱,故后来创作回浦校歌,回浦校歌由小学部学生传唱,回浦旧校歌由初中、高中学生传唱。现在,回浦教育集团下属三校之学生均以回浦旧校歌为校歌,已传唱近100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