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石(黄岩石)

由网友(个性英文带翻译,英文个性女生)分享简介:黄岩石又名“黄岩枕流”,为古宁溪8大景之1,现位于黄岩西部上郑城内黄岩山下。中文名黄岩石海拔一二五二.五米别号黄岩枕流简介黄岩石黄岩石是1块少约六米的桂黄色巨石,龟裂风化,石量很是的坚挺。其上有微纹似梅纹,细心分辩,依稠看来 到其上有“黄岩”2字,属风蚀征象,无报酬陈迹。因为其含有较多的三价铁离子以及硫离子,略呈微白色。...

黄岩石又名“黄岩枕流”,为古宁溪八大景之一,现位于黄岩西部上郑乡内黄岩山下。

中文名

黄岩石

海拔

1252.5米

别名

黄岩枕流

简介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方案 案例分析

黄岩石

黄岩石是一块长约6米的桂黄色巨石,龟裂风化,石质非常的坚硬。其上有微纹似梅纹,仔细分辨,依稀可见 到其上有“黄岩”二字,属风蚀现象,无人为痕迹。由于其含有较多的3价铁离子和硫离子,略呈微红色。黄岩县因此而得名。

黄岩石旁边有一条黄岩溪,呈南北流向,终年流水淙淙,水质清洌,其底部整片呈黄色的深黄板溪。黄岩溪即是黄岩第一大河——永宁江的源头。

历史沿革

1949年7月为乌岩区黄岩溪乡;1950年11月份设为上郑、洋头两乡,属宁溪区;1956年春,上郑与洋头两合并称光明乡;1958年10月称光明大队(1959年4月称光明管理区);1961年9月称光明公社(1969年1月为光明公社革委会,1981年7月为光明公社管委会);1981改名上郑,同年圣堂公社析出;1983年7月称上郑乡;1992年5月圣堂乡并入。

地理状况

上郑乡为纯山区。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大寺尖、白峰尖、大孔山、磨石坑、分水岗等,大寺尖高度为全区之最,海拔1252.5米,区内最大河流永宁江,源出于大寺基(旧称尘山),黄岩溪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上郑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6.8℃,极端最高38.1℃,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均降水量1675.8毫米。

自然资源

至2003年底,全乡人口1.3251万,耕地332公顷,(其中水田地155.1公顷,即2326.5亩),山林7008公顷(即105120亩),森林覆盖率为87.3%。已探明大型铅锌矿床储藏量在150万吨以上,并含金、银、镉等多种金属元素。原建的黄岩铅锌矿国营企业因污染河道、危及市区饮水而无法解决,2000年台州市人民政府痛下决心予以关闭。上郑乡水力资源丰富。据专家分析,境内全长30多公里的黄岩溪流可开发10500多千瓦的电力,可建设五级电站。2002年,上郑乡党委、政府采取“政府牵头,乡村入股,招商引资,综合开发”的办法,对黄岩溪实施水电梯级电站开发。上郑乡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浓郁,极具旅游开发价值。该乡农林村西南溪中的“黄色巨石”系黄岩之名来源,称为“黄石枕流”。圣堂殿为1948年4月7日浙东、浙南两支游击队的会师纪念地,经台州地区民政局批准,该乡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乡,是黄岩十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8月2日,省旅游资源普查组人员、上郑乡政府干部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在大溪村小万研的山里发现了省内罕见的瀑布群,该瀑布群由五级瀑布组成,分别为门槛瀑、秀女瀑、含羞瀑、彩虹瀑、将军瀑,其中将军瀑(又称人字瀑)气势宏伟,象人字的飞瀑从百米高处飘落,真有“凝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该景区后被开发后,命名为“黄岩大瀑布”,招揽四方游客。该乡旅游景点还有:圣堂龙角山、下庙蝙蝠洞、洋头黄岩山、着棋岩、双门星等。

主要特产

耕地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水果类有柑桔、枇杷、杨梅、猕猴桃、梨、桃等,其它有茶叶、西瓜、甘蔗等。大寺基林场茶叶基地种植的“龙乾春”茶,具有细秀绿润,气香味醇,汤清叶亮的特色。90年代,连获省名茶二等奖、省四届“斗茶会”一等奖、林业部授予“优质茶”称号,1994年获全国名茶评比最高奖“中茶杯”,系名茶极品。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农、林并举,兼有工业。通过调查产业结构发展名特优品种等多种途径,农业产值有了较大提高。工业有机械、塑料模具、工艺品、酿造等。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0426万元,交通、通讯、文化、卫生名业突飞猛进,辖区内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1所;全球通手机差转台、130差转台、寻呼机差转台各一,建有卫生院、文化站、广播站、信用社、邮电所等,并建行了全面有农村电网改造,宁(溪)上(郑)公路与上(郑)圣(堂)公路贯穿乡境中部,上郑至大寺基公路正在建设之中。

围绕“强基础、创特色”的工作目标,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在下庙、洋头、农林、黄坦等村培育了安农水蜜桃、笋竹两用林、花卉苗木等7个特色农产品基地,累计面积达1800余亩。引导农民种植高山蔬菜、优质水果。加强科技培训,举办种植业、就业技能等培训班12期。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活动”,开展农产品产地调查工作,完成农产品产地编码信息系统数据统计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实施“康庄工程”建设,完成了蒋东岙、农林至干坑、下庙及栗树坑等村5公里通村道路路基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总投资400多万元的圣堂至大寺基公路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上郑至富山乡际道路一期工程4.5公里已动工建设。积极实施民间桥梁建设工程,修建完成了大溪、乌丝坑等村过溪桥梁3座;长36米、宽5.5米的萌菜洋村过溪大桥已竣工;长80米、宽5.5米的小英山过溪大桥在完成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已动工建设。

加强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上郑、横山头、下郑等村拦水坝共3条,累计达250余米,新建三面光渠道1300多米;投资近10万元修复0414号台风水毁工程上郑村防洪坝110米。新建成蒋东岙、大溪村等5个中国移动通信发射机站,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毛家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建设。

旅游开发

“黄岩大瀑布景区”对外招商顺利实施。“黄岩大瀑布”景区与浙江宁波天河水利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总投资额为2000万元的开发协议,并已动工开发。由古刹、古墓、古树等各种人文景观和黄岩枕流、黄岩石、黄岩山、黄岩桥、黄岩潭等自然景观组成的总投资达150万余元的“黄岩石”景点建设已接近尾声。由“黄石枕流—黄岩石—圣堂殿—龙角山—两军会师纪念圣地—大溪瀑布群—大溪坑峡谷和原始森林大寺基生态林”等景点组成的西部风情旅游线已初具雏形。

社会事业

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立足圣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三德”教育。开展了“争创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封建迷信活动有效遏制。卫生保健工作成效明显,实施犬类免疫和登记,并组织对野放犬实施扑杀行动;重视卫生网络建设,在全乡配备公共卫生信息员24名,加强对职业卫生的管理、监督力度。全力抓好灾后自救工作,开展了走访慰问、调解纠纷、赈灾损款等活动,乡机关干部积极捐献爱心,共捐款10300元。

党的建设

“先锋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围绕“五强”目标,在村级以创建村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五好”党支部和乡村两级的“先锋工程”建设。开展村班子届末回头看,对长期脱岗、战斗力涣散、工作拖后腿的村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使用力度。实施“村支书记培训工程”、“双证制培训”、学历教育等活动,扎实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全面推行“三化十二制”,专门召开动员会,开展知识测试,统一印制“五大记录簿”,促进“十二制”的规范操作,组织各村开展“六个一”活动。农村工作指导员作用有效发挥,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五项制度,即双签到制度、下村坐班制度、月汇报制度、工作交流制度、请假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聘请村干部、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等为机关效能建设监督员。以创“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建立每星期一下午机关学习日制度,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及自学记笔制度,将学习列入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积极征求意见,对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整理和完善,在完善机关岗位责任制、政务公示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基础上,完善《民情档案》、“定期逐户访民情”、“民事帮办”制度,开展“连民心”、综合下村服务活动,并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实行不定期抽查监督。实施机关干部“双聘”和驻村“双向选择”,优化干部使用机制,提高干部工作责任感、紧迫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