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曲村(马曲村)

由网友(答应卟爱迩)分享简介:马曲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国度级穷困县陇县的西部山区,村平易近一一零三人,耕高空积一四六零亩。近些年去,正在烟草部分的搀扶下,根据“1村1品”的成长思绪,莳植烤烟,设置装备摆设烤烟业余村,村平易近支出大幅度提低,村容村风面目一新,成为宝鸡市“新屯子设置装备摆设树模村”。二零零一年,马曲村农平易近人均杂支出仅八六零元,村平易近一盘散沙,村容村貌褴褛不胜,村委会...

马曲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国家级贫困县陇县的西部山区,村民1103人,耕地面积1460亩。近年来,在烟草部门的扶持下,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种植烤烟,建设烤烟专业村,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村容村风焕然一新,成为宝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1年,马曲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860元,村民人心涣散,村容村貌破烂不堪,村委会欠债17.8万元。2005年全村种植烤烟面积550亩,实现产值63万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568元。

中文名

马曲村

政府驻地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

人口

1103人

方言

陕西方言

气候类型

冬暖夏凉,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电话区号

0917

地理位置

位于陕西西部山区的陇县天成镇

车牌代码

陕C

邮政区码

721200

所属地区

宝鸡市

所属国家

中国

行政类别

耕地面积

1460亩

发展历史

王曲街道马厂村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烤烟专业新村,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村民人均收入由860元提高到2300元,村容村风焕然一新,成为宝鸡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过去的马曲村是一个以粮为纲、产业结构单一的种粮大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村上集体经济薄弱,欠外债17.8万元,农民人心涣散,村容村貌破烂不堪,是当地出了名的“烂杆村”。正在马曲村人苦苦探寻发展之路、寻找致富门路之际,烟草部门积极引导和扶持该村群众大力发展烤烟产业,面积从2001年的100亩发展到现在650亩,亩产值由开始的3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元。种植户闫新焕一家收入3万多元,成为县上的种烟标兵。如今,当你走进陇县天成镇马曲村,就会看到一条条水泥砂石路宽敞平坦,延伸在翠柏、杨柳的怀抱中;一排排房屋整齐美观,村庄院落干净卫生,自来水、有线电视等配套齐全;田野里到处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目前全村80%人家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新建了住房,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手机、电话普及率达到75%,“十星级”文明户占到98%,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面旗帜。说起该村的变化,当地群众都说这是发展烤烟产业的结果。

马曲村的烤烟种植是从80年代开始的,但一直徘徊在100亩左右。2001年该村被列为全县烤烟发展重点村,起初由于群众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认识不统一,技术落后,把烤烟作为任务来完成,投入不到位,管理粗放,致使效益不佳。很多群众仍然不能摆脱传统的耕作方式,把预留的烟田偷偷的种上粮食作物,把栽上的烟苗偷偷的拔掉,不愿意种植烤烟,认为这是瞎折腾。面对这种情况,村上和县烟草部门不但没有放弃,而是紧密配合,深入每个烟农户家中,通过分析原因,算账对比,让农民重新认识烤烟的发展前途。村上还邀请全县烤烟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来该村现场传经送宝,介绍经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种烟积极性。与此同时,村上因势利导,调整了过去的“应付田”,抽调出全村的一、二等地种植烤烟,并优先向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倾斜。这一年烤烟喜获丰收,亩产值超过了700元,是种植小麦亩收入的2倍还多。穷怕了的马曲村眼红了,看到烤烟能种了,第二年纷纷要求种植烤烟, 200亩、300亩……就这样,该村种植烤烟面积连年增长。2005年全村种植烤烟面积达到550亩,实现产值63万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568元。最高的户闫新焕收入高达3万多元,还受到了县上的表彰。今年该村面积达到650亩,80%的户种上了烤烟,走上了烤烟致富的康庄大道。

改善基础设施为烤烟生产强筋壮骨。烤烟是一个娇贵产业,不但时令性很强,而且对水肥的依赖性也很强。马曲村地处山区,水浇地不足20%,因此全村栽植的五、六百亩烤烟,在遭遇天旱时,烟农只有望天兴叹,或用架子车拉水浇灌,劳动强度大不说,效果还不好,严重制约了烤烟产业的大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村上和烟草部门把改善烟区基础设施作为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抓住国家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从2005年开始,在水利、农业等专家实地勘查设计的基础上,先后投入65万元,帮助马曲村新打机井4眼、新修小塘坝1座、配套修筑烟田灌溉渠道1000多米、新修道路5.8公里,有效解决了“烤烟难”、“水中旱”、“坎坷路”等问题,不但改善了烟田的基础设施,还解决了我们马曲村的粮食作物灌溉、人畜饮水、路网等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为产业发展起到了强筋壮骨的作用。

科学技术为烤烟生产添加了营养。过去马曲村农民缺乏科技意识,以种粮的方法种烟,新技术使用率低,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为了增加烟农收入,烟草部门从2001年起就为马曲村派驻了2名烟叶技术员,随时随地为烟农提供技术服务。村民文举科文化水平较低,对烤烟技术一时难以掌握,技术员王林科每逢烟叶育苗、起垄、烘烤等关键环节,就守在他家的苗畦里、烟田里、烤炉边,手把手教,面对面讲如何装营养袋、如何覆膜、如何分级,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反复,直到掌握为止。就是这样,在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现在马曲村的烟农几乎全部成了烟叶生产的行家里手。马曲村因此而在全县率先推广了秦烟96等抗病性、抗旱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集约化两段式育苗、宽行窄株“四带”移栽、测土配方施肥、三段式烘烤等先进适用新技术,使烤烟亩产由160斤左右提高到350斤左右。如今说起技术员,烟农会不约而同地说,烤烟技术员就是我们的服务员。

政策扶持为烤烟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烟草部门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子,千方百计让利于烟农,每年除了免费供应营养袋、种子、农药外,还免费为我们耕地,对农膜、化肥进行补贴,使烟农亩均投资减少了140元。落实了每建一座热风循环炉补助现金500元,免费提供风机一台;建成一座密集式烤房免费提供价值3万元的设备一套的优惠政策,使全村热风循环烤炉达到了55座、半密集型烤房3座、密集烤房4座,大大提高了烤烟质量。同时,烟草部门还与烟农签订了种植合同和保险协议,一旦发生风灾、雹灾,每亩补偿烟农生产成本300元,真正解决了我们发展烤烟的后顾之忧。目前全村80%的农户依靠烤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正如烟农阎文太所说: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种植烤烟还有什么担心的。

如今,发展烤烟产业已成为马曲村群众的自觉行动,科技兴烟成为马曲村群众的不懈追求。烤烟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使马曲村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飞跃。“现在不管村上搞什么事,一号召就能搞起来。”马曲村党支部书记闫本娃自豪地说。问起其中的缘由,他说这主要是农民通过发展烤烟产业富起来了,村上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村风文明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蔚然成风,关心支持村上公益事业的人越来越多了,烟草部门成了我们的好帮手。

马曲村栽过苹果、办过企业,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在认真分析调查的基础上,该村抓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大力发展烤烟产业,80%的农户靠烤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从2001年到2005年,5年间全村仅烟叶一项收入350多万元。目前,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300元。

马曲村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引导和扶持。烟草部门在产业政策引导、产前资金扶持、全程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了马曲村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使烟农亩均投入减少了140多元,成为马曲村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后盾。

马曲村之所以能够实现烤烟种植面积和烟农收入的“双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该村通过较好解决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逐步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产业化经营使得专业化分工成为可能。过去马曲村烤烟育苗分散在一家一户,现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育苗、统一管理。过去马曲村几乎家家种烟、户户烤烟,每家都建一个土烤房,烤出来的烟叶质量参差不齐,如今村里在烟草公司的帮助下建起了密集烤房,采用智能控制设备。一个密集烤房可以烘烤50亩烟叶,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烘烤质量,而且节约烘烤用煤近50%.产业化经营使得标准化生产成为现实。2006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示范县的陇县制定了《“关山”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在种子品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建立了5大类57项标准。马曲村与邻近的韦家庄村、王家庄村等陇县的四个烟叶标准化示范区,严格按照“关山”烤烟标准体系发展烤烟生产,烟叶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