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宅科村(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下辖村)

由网友(你的泪烫伤我的脸)分享简介:北宅科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谈·是北宅街谈服务地方正在地,北依大崮顶,南傍5龙河,西北邻周哥庄,西隔河取5龙村相视,李村沿5龙河至北9火的私路从村中脱过。中文名北宅科村外文名North House Village地舆位置位于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谈人嘴一一六零人所属地域青岛市所属国度中国行政种别村人均支出四七五九...

北宅科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是北宅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北依大崮顶,南傍五龙河,东南邻周哥庄,西隔河与五龙村相望,李村沿五龙河至北九水的公路从村中穿过。

中文名

北宅科村

外文名

North House Village

地理位置

位于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

人口

1160人

所属地区

青岛市

所属国家

中国

行政类别

人均收入

4759元(2004年)

北宅科村简介

拆迁 征地 青岛这些地方未来大变 快看有你家吗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北宅街道北宅科村

北宅科村是北宅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北依大崮顶,南傍五龙河,东南邻周哥庄,西隔河与五龙村相望,李村沿五龙河至北九水的公路从村中穿过。据宗谱记载,该村范围原东至青峰顶、西至石门山、南至石岭子、北至分水岭,区域比较大。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把一部分土地划拨给周边村和公社机关、有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学校等使用。该村有耕地500余亩,山峦1700余亩,辖驼背涧、石岭子等自然村;现有村民360户,1160人,有姜、李、车、黄、王等姓氏,其中姜姓人家居多。

相传,明朝永乐年间,姜氏先祖从小云南迁来,因这里竹木荆棘成林,是良好的居住之处,便在此立村。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是寒门学子追求功名富贵的唯一出路,明、清两朝,即墨一带周、黄、蓝、杨、郭五大姓氏,雅重读书、科甲不断,尤其是蓝章、蓝田父子和郭绣等人影响很大。于是,姜氏先人立志让后世子孙胜过这五大姓氏,在科举仕途中能够顺畅如意,即以“宅科”冠以村名,意为“上以厚,下安宅”,顺适、安定。后来因为在沙子口地区也有一个宅科村,为了加以区别,该村遂冠以北宅科之称。

北宅科村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给北宅科村注入了发展活力。村民们充分利用山区自然条件,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引进果树新品种,不断扩大樱桃、苹果、山楂、桃、杏等果树的栽植面积,现已初见成效。如今走进北宅科村,放眼望去各种果树成林、树木葱郁、环境优美,已成为通往崂山景区北九水沿线的一个亮点。特别是樱桃节期间,来这里观光旅游、品尝樱桃的人络绎不绝,一年比一年红火。村民们在热情接待游客品尝樱桃的同时,办起了农家宴,让城里人大饱山野味的“口福”。200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2320万元,人均收入4759元。

如20世纪20年代末废除私塾建立公学堂时,该村就提倡集资办学,时任沧口商会会长的北宅科村人姜维会慷慨解囊,一次捐款100银元,为村民所敬佩、所乐道。该村与周哥庄等村合建的周哥庄小学(2000年更名为惠特小学)历经风雨七十余载,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曾任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台湾中央日报社特约记者的姜宪方等人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北宅科村人。

根据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文件崂政发[2004]228号《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沟崖等36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的批复》,由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