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桐革命文物陈列馆(梓桐革命文物陈列馆)

由网友(喂,那女孩嫁给我吧~)分享简介:梓桐反动文物陈设馆位于达县梓橦城,取平昌县的鹿叫城交界。一九七七年建筑,徐向前、弛爱萍为留念馆题字。现被列为地级重心文物掩护单元。所属国度中国基原先容梓桐反动文物陈设馆位于达县梓橦城,取平昌县的鹿叫城交界。梓橦城当局驻地:本是1座古刹,庙里有1梓植菩萨。相传:梓橦菩萨10分灵验,谁野媳妇念熟儿子,只需敲锣挨饱将梓橦菩萨交...

梓桐革命文物陈列馆位于达县梓橦乡,与平昌县的鹿鸣乡接壤。1977年修建,徐向前、张爱萍为纪念馆题字。现被列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国家

中国

基本介绍

红色 安徽 承精神 突出 百万雄师,革命先驱 主题形象红色旅游线路

梓桐革命文物陈列馆位于达县梓橦乡,与平昌县的鹿鸣乡接壤。

梓橦乡政府驻地:原是一座庙宇,庙里有一梓植菩萨。

相传:梓橦菩萨十分灵验,谁家媳妇想生儿子,只要敲锣打鼓将梓橦菩萨接到家里,来年定生贵子。由于想生儿子的人太多,弄得梓橦菩萨应接不暇,一些人家就用紫铜仿铸了一些小菩萨,致使梓植乡一带,留下了供奉铜菩萨的习俗,梓梢乡因此而得名。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皖、豫西征,先后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7月14日,红三十军由李先念率领来到梓橦,军政治部设在杜家院子,即现乡政府驻地。红军与梓橦人民并肩战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了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

红三十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何芳泽,原是梓橦乡的一位小学教员,父何禹辰是乡苏维埃主席。

红三十军政治部驻于杜家院子后,何芳泽撰写了“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对联和“阶级斗争,平分土地”等革命标语,并将其填红镌刻于杜家院子的石朝门上。这幅对联短小精悍,寓意深遂,对仗工整,词澡优美,充分表达了红军战士的革命豪情和改天换地的大无畏精神。何芳泽书法功力颇深,笔力雄健隽永,加之石工精心铭刻,使这两句话不仅成为红军时期广为传颂的鼓动性口号,而且成为对联艺术的佳作。

1935年,红军告别乡亲,实行战略大转移。

川军占领梓橦后,当地群众为了保护革命文物不被破坏,用稀泥将对联和标语糊了起来,使得这一珍贵文物完好无损地保存到解放。

解放后,红军石刻标语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1959年,奉上级指示,石刻标语被送往北京,陈列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梓橦人民为了继承红军光荣传统,1975年复制了对联和标语。

1977年,修建了梓橦文物陈列馆,徐向前元帅,张爱萍将军还欣然为纪念馆题了字:纪念馆建在杜家院子,石朝门的门楣上刻着“红卅军政治部”几个字,门柱上则刻着“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的对联,内侧刻着“阶级斗争,平分土地”的标语。朝门威然耸立,对联红光闪烁,令人肃然起敬。馆内陈列着当年红军用过的凳子、桌子、马刀、木梯、火药枪、石碾以及子弹壳、马灯等。连当年红军在防火装水的“太平池”上磨战刀的痕迹也清晰可见。

梓橦革命文物陈列馆被列为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铭刻着红军标语的雄伟朝门被印成年画进入千家万户,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入镜头激励过千千万万观众。

如今,不少群众到梓橦瞻仰红军遗址,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梓橦红军石刻标语永放光芒。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