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寺(唐初建于四川的寺庙)

由网友(童话=谎话)分享简介:地舆位置大竹县云雾寺又名云雾山寺,坐西向东修正在云雾山主峰北侧1慢坡地戴上,海拔一一九零米,4周有4座山岳仰尾环绕,天然造成1“莲花”状。云雾寺1直是川东地域沉要的宗学勾当场合,有"川东小峨眉"之称。据载,亮晨修文帝曾正在云雾寺遁迹3月。于今尚存亮代石刻佛像,部门本有修建构件及2孔石桥等文物。当今寺院为近些年正在旧址恢复重修,...

地理位置

大竹县云雾寺又名云雾山寺,坐西向东建在云雾山主峰北侧一缓坡地带上,海拔1190米,四周有四座山峰俯首环抱,自然形成一“莲花”状。云雾寺一直是川东地区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有"川东小峨眉"之称。据载,明朝建文帝曾在云雾寺避难三月。至今尚存明代石刻佛像,部分原有建筑构件及二孔石桥等文物。现今寺庙为近年在原址恢复重建,已不如原来古朴,但仍保存有部份文物。寺庙处华蓥山上脊,竹、渠分界,一寺而跨两县,有“石桥金扁担、一头挑大竹、一头挑渠县”的传说,是观景绝佳位置。

历史

城市发现家,重庆的正确打开方式 重庆游记攻略

云雾寺[四川省大竹云雾山寺]

云雾寺[四川省大竹云雾山寺]

云雾寺原名普贤寺,据《大竹县志》记载:云雾寺创建于唐朝圣历二年(公元697),又据《渠县志·宗教篇·寺观》记载:云雾寺始建于南北朝梁萧时期(公元503—557),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梁萧时,在逢春坝云雾山建普贤寺。南宋死心和尚曾在普贤寺修行”。死心和尚圆寂时,盘膝而坐对众僧曰:四十年净身自修,苦渡深山寒寺,本来无踪,本去无影。话毕 而终。

明末著名禅师破山海明大师曾在云雾山普贤寺修行,在寺内亲书“俗霞台”三字。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云南进士李云程撰《募修云雾山普贤寺殿引》,文中说到:“宜乐祷无不灵,十邑景仰。求无不应,全蜀声扬。以故礼之者,老幼提携,朝之者,寒暑络绎。人人目前有云雾,个个心中有普贤。”可见云雾山寺在当时的规模和影响。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云雾山普贤寺僧通训募集四方善款,时历五十余月,重修普贤寺。

云雾寺[四川省大竹云雾山寺]

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云雾山普贤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先后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天王殿、玉皇殿、观音殿、老君殿、舍利殿、舍利塔、韦陀殿、鲁班殿、祖师 殿、八仙殿、圣母殿、关圣殿、药师殿、禅堂、法堂、念佛堂、卧佛堂、延寿堂、报恩堂、南天门等殿宇建筑。所有殿宇皆为青石砌墙;所有佛像皆为青石雕琢。扩建毕,寺名以山名更为云雾山寺。

解放初期,云雾山寺一片空寂,旋由一劳教农场驻扎至1958年上半年。1959年2月又建一茶场至“文革”时期,近三十年中,云雾山寺惨遭劫难,四十余座殿宇、百余尊佛像、八百罗汉、历代塔林被严重毁损,全部传世经书化为灰烬。寺内只见两殿、一堂和南北厢房墙体与天盖尚存,余皆荡然无存。

现状

重建后效果图

近几年,云雾寺相继恢复了大雄宝殿、观音殿、普贤殿、地藏殿,韦陀殿、斋堂、百步梯等寺庙建筑,部分再现了鼎盛时期风貌。

典故

1928年春,北洋军阀头目吴佩孚曾到大竹,范绍增亦上山邀请洪玄下山为吴捧场。4月26日,吴55岁生日宴席上,吴夫人要洪玄为其题诗。洪玄推脱一番后,以宝塔诗的形式题为:

福相

弥勒样

菩萨坐帐

观音慈悲像

全中国人人讲

帅夫人实在漂亮

倾城倾国举世无双

诗题得有点风趣,半认真半玩笑,以弥勒、观音这些似乎神圣不可亵渎的宗教人物与凡尘俗子相比配,说者本无心,听者意翩翩;佛门净心之处也有如此可爱随俗的一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