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原理)

由网友(承受不起你的温柔)分享简介:《计较机体系道理》1书,从软件以及硬件两个方面论述计较机体系的事情道理,内容包孕:计较机体系概述、数字电路阐发取设计、运算要领取运算器、指令体系取汇编言语步伐设计、存储器、节制器、输人输入体系、总线、操做体系。此中,节制器部门经由过程1个真例,正在整合后面各章所教常识的根蒂根基上,从总体上论述计较机的事情道理;输出输入部门倾向于从...

《计算机系统原理》一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阐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运算方法与运算器、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控制器、输人输出系统、总线、操作系统。其中,控制器部分通过一个实例,在整合前面各章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阐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部分偏向于从微机接口与应用的角度来介绍,操作系统则从资源管理的角度进行阐述。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材,也适合计算机专业非硬件类学生学习。

中文名

计算机系统原理

作者

刘真

定价

35.00 元

语言

中文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开

ISBN

9787111247814

出版时间

2008年

目录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 计算机系统概述

前言

第1章概述

1.1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1.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1.1.2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

1.1.3软件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1.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

1.2.1存储程序原理

1.2.2计算机硬件组成

1.2.3计算机软件组成

1.2.4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3程序在计算机中的执行过程

1.3.1计算机执行的简单实例

1.3.2从高级语言到机器语言

1.3.3硬件执行机器语言

1.3.4操作系统和服务程序的作用

1.4计算机性能评价

1.4.1计算机硬件技术指标

1.4.2计算机性能评价准则

1.5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

1.5.1计算机的应用

1.5.2计算机的发展

习题

第2章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

2.1布尔代数

2.1.1布尔代数及其基本运算

2.1.2布尔代数的基本公式

2.1.3布尔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2.1.4布尔函数的化简与实现

2.2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2.2.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2.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2.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2.3.1引言

2.3.2触发器

2.3.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3.4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习题

第3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

3.1数据表示方法

3.1.1数据格式

3.1.2数的机器码表示

3.1.3字符与字符串的表示方法

3.1.4可靠性编码

3.2基本运算

3.2.1逻辑运算

3.2.2算数运算

3.2.3移位运算

3.3定点运算

3.3.1加减法运算

3.3.2定点乘法运算

3.3.3定点除法运算

3.4定点运算器的组成

3.4.1多功能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3.4.2内部总线

3,4.3定点运算器的基本结构

3.5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

3.5.1浮点加(减)法运算

3.5.2浮点乘(除)法运算

3.5.3浮点运算器

习题

第4章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指令系统概述

4.28088微机硬件结构简介

4.2.18086CPU及其寄存器

4.2.28086微机系统的主存储器与堆栈

4.2.38086CPU能直接处理的数据及其存放形式

4.3指令格式

4.3.1指令长度

4.3.2操作码结构

4.3.3地址码结构

4.3.48086CPU指令格式

4.4寻址方式

4.4.1概述

4.4.28086汇编语言与寻址方式有关的一些定义和约定

4.4.3立即(数)寻址

4.4.4直接寻址

4.4.5寄存器寻址

4.4.6寄存器间接寻址

4.4.7基址寻址

4.4.8变址寻址

4.4.9相对寻址

4.4.10基址变址寻址

4.5指令与指令类型

4.5.1传送类指令

4.5.2算术运算类指令

4.5.3位操作类指令

4.5.4串操作类指令

4.5.5程序控制类指令

4.5.6处理器控制类指令

4.68086汇编语言

4.6.1概述

4.6.2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

4.6.3伪指令

4.7子程序设计

4.8系统功能调用

习题

第5章存储器

5.1存储器概述

5.1.1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5.1.2存储器的分类

5.1.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5.2主存储器

5.2.1概述

5.2.2随机存储器

5.2.8只读存储器

5.2.4半导体存储器的连接

5.8高速缓存

5.8.1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

5.3.2高速缓存一主存地址映射

5.3.3高速缓存的分类

5.8.4高速缓存的替换策略

5.4辅助存储器

5.4.1概述

5.4.2硬磁盘存储器

5.4.3光盘存储器

5.4.4闪存

习题

第6章控制器

6.1构造一个计算机

6.1.1实例计算机结构

6.1.2指令系统

6.1.3指令格式

6.1.4计算机执行过程

6.2控制器基本设计方法

6.2.1指令周期

6.2.2控制器基本组织

6.2.8微操作

6.2.4控制器设计方法

6.8微操作技术

6.3.1微操作安排

6.3.2微操作控制信号设计

6.3.3微操作组合电路实现

6.4微程序技术

6.4.1基本原理

6.4.2微程序控制器构成

6.4.3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习题

第7章输入输出系统

7.1输入输出设备

7.1.1I/0设备概述

7.1.2I/O设备的工作特点

7.2输入输出接口

7.2.1I/O接口的基本作用

7.2.2I/O接口的基本组成

7.2.3I/O接口的输人输出控制方法

7.2.4I/O接口的编址

7.3中断方式的输入输出

7.3.1中断的基本问题

7.3.2中断控制器

7.3.8中断系统

7.4DMA方式的输入输出

7.4.1DMA的基本问题

7.4.2DMA控制器

7.5使用输入输出接口与设备

7.5.1定时/计数器8253

7.5.2异步串行通信接口8250

7.5.8并行接口芯片8255A简介

习题

第8章总线

8.1总线概述

8.1.1总线的概念

8.1.2总线的分类

8.2总线的基本问题

8.2.1总线的性能参数

8.2.2总线设备

8.2.3总线控制器

8.2.4总线连接方式

8.2.5总线复用

8.2.6总线定时

8.2.7总线仲裁

8.2.8总线数据传送方式

8.3常用的I/O总线

8.3.1I/O总线标准

8.3.2常用的I/O总线简介

习题

第9章操作系统

9.1操作系统概述

9.1.1什么是操作系统

9.1.2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9.1.3操作系统的分类

9.1.4常见操作系统介绍

9.2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9.2.1操作系统的功能

9.2.2操作系统的结构

9.2.3Windows操作系统结构剖析

9.3操作系统运行机制

9.3.1中断与异常

9.3.2核心态与用户态

9.3.3实例程序的执行

9.4处理机管理

9.4.1进程的概念

9.4.2进程的表示

9.4.3进程的控制

9.4.4进程间通信

9.4.5进程间同步与互斥

9.4.6进程与线程

9.5存储管理

9.5.1存储管理的概念

9.5.2连续存储管理方法

9.5.3非连续存储管理方法

9.5.4虚拟存储器

9.6设备管理

9.6.1设备管理的概念

9.6.2设备管理的方法

9.6.3Windows设备管理

9.7文件管理

9.7.1文件系统的概念

9.7.2文件系统的组织

9.7.3文件系统的使用

9.8作业管理

9.8.1用户使用界面

9.8.2资源管理接口

9.9操作系统的安全

9.9.1操作系统的安全设计目标

9.9.2操作系统的安全设计原则

9.9.3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设计

习题

附录A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实习指导

附录BASCII字符编码表

参考文献

……

内容选读

1.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俗称 电脑)国际术语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

它的发明者是约翰·阿塔那索夫教授。它是一种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能够快速对各种数字信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大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及功能强大的可编程接口芯片,连上外设(包括键盘、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和软驱、光驱等外部存储器)及电源所组成的计算机,称为微型计算机简称微型机或微机,有时又称为PC(Personal Computer)或MC(Micro computer)。微机加上系统软件,就构成了整个微型计算机系统(MSC,简称微机系统)。

计算机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计算机按其规模和性能一般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运算速度在每秒几亿次以上的称为超级计算机,其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因此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具有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能力,我国就是其中之一。个人计算机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机型,是微处理器(MPU)为核心组之为“电脑”。当今,计算机有朝着巨型化和微型化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

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1代计算机: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2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盘。软件方面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4.第4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2.3.2触发器

触发器(trigger)是个特殊的存储过程,它的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启动,而是由事件来触发,比如当对一个表进行操作( insert,delete, update)时就会激活它执行。触发器经常用于加强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和业务规则等。触发器可以从 DBA_TRIGGERS ,USER_TRIGGERS 数据字典中查到。

触发器可以查询其他表,而且可以包含复杂的SQL语句。它们主要用于强制服从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例如:您可以根据客户当前的帐户状态,控制是否允许插入新订单。

触发器也可用于强制引用完整性,以便在多个表中添加、更新或删除行时,保留在这些表之间所定义的关系。然而,强制引用完整性的最好方法是在相关表中定义主键和外键约束。如果使用数据库关系图,则可以在表之间创建关系以自动创建外键约束。

DML触发器

当数据库中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包括insert,update,delete任意操作,如果我们对该表写了对应的DML触发器,那么该触发器自动执行。DML触发器的主要作用在于强制执行业 务规则,以及扩展Sql Server约束,默认值等。因为我们知道约束只能约束同一个表中的数据,而触发器中则可以执行任意Sql命令。

DDL触发器

它是Sql Server2005新增的触发器,主要用于审核与规范对数据库中表,触发器,视图等结构上的操作。比如在修改表,修改列,新增表,新增列等。它在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时执行,我们主要用它来记录数据库的修改过程,以及限制程序员对数据库的修改,比如不允许删除某些指定表等。

3.2.1逻辑运算

逻辑运算又称布尔运算 布尔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问题,成功地建立了逻辑演算。他用等式表示判断,把推理看作等式的变换。这种变换的有效性不依赖人们对符号的解释,只依赖于符号的组合规律。这一逻辑理论人们常称它为布尔代数。20世纪30年代,逻辑代数在电路系统上获得应用,随后,由于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的发展,出现各种复杂的大系统,它们的变换规律也遵守布尔所揭示的规律。逻辑运算 (logical operators) 通常用来测试真假值。最常见到的逻辑运算就是循环的处理,用来判断是否该离开循环或继续执行循环内的指令。

3.2.2算术运算

算术运算

就是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开方等数学运算,区别于几何运算。

而对于算术来说,它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础和最初等的部分。它研究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把数和数的性质,数和数之间的四则运算在应用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起来,并加以整理,就形成了最古老的一门数学——算术

3.4.2内部总线

将处理器的所有结构单元内部相连。它的宽度可以是8、16、32、或64位。

如在CPU内部,寄存器之间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用的总线称为片内总线(即芯片内部的总线)。

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内部总线技术:

----1.I2C总线

----I2C(Inter-IC)总线10多年前由Philips公司推出,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

----2.SPI总线

----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步串行接口。Motorola公司生产的绝大多数MCU(微控制器)都配有SPI硬件接口,如68系列MCU。SPI总线是一种三线同步总线,因其硬件功能很强,所以,与SPI有关的软件就相当简单,使CPU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其他事务。

----3.SCI总线

----串行通信接口SCI(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也是由Motorola公司推出的。它是一种通用异步通信接口UART,与MCS-51的异步通信功能基本相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