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医学院(省属公办本科院校)

由网友(我的高傲尔等岂懂)分享简介:西安医教院(Xi’a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简称“中医”,:是陕西省国民当局举办的1所整日制平凡原科院校,进选教诲部第1批卓著大夫教诲造就规划名目试点低校、国度第1批临床医教硕士业余教位研究熟造就模式鼎新试点低校、陕西省“1流教院”设置装备摆设单元、陕西省齐科大夫训练基地、陕西省下层大夫训练...

西安医学院(Xi’a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简称“西医”,: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中心。[6]

陕西最好的三本院校,西安民办本科院校招生

学校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陕西省卫生学校。1959年省政府设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建制。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西安医学院。[6]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显示,学校由含光校区、未央校区、高新校区组成。有21个本科专业。有普通本科生1407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47人,有专任教师878人,有硕士学位教师469人,博士学位教师2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0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等20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18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7个。[6]

中文名

西安医学院

校歌

《西医赋》

别名

西医

机构类型

医药

机构属性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

中国西安

主管部门

陕西省

本科专业

21个

硕士点

专业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6个

院系设置

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卫生管理系等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卫生管理系等

校训

厚德博学、精益求精

外文名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校庆日

5月16日

地址

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未央校区)、西安市碑林区汉光北路74号(含光校区)、西安市雁塔区二环南路西段(高新校区)

占地面积

76万㎡

知名教师

罗秀成

学校官网

http://www.xiyi.edu.cn

现任领导

刘岭(党委书记)

成立日期

1951-01

前身

陕西省卫生学校

办学性质

公立

本科生人数

14079人

专任教师

878人

历史沿革

合并前

原陕西省卫生学校、陕西卫生干部学院

1951年1月,“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正式成立,校址在西安市许士庙街42号;11月,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改为“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

西安医学院校园风采

1954年12月,学校新校舍第一期工程竣工,校址迁至陵园路中段一号新校址(含光校区)。

1959年2月,在陕西省西安第一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陕西省西安第一卫生学校改名为“陕西省西安卫生学校”。

1966年12月,陕西省西安卫生学校更名为“陕西省人民卫生学校”。

1979年7月,陕西省人民卫生学校改名为“陕西省卫生学校”。

1980年8月,“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恢复。

1988年2月,“陕西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改名为“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

合并后

1994年2月26日,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在陕西省卫生干部学院和陕西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医学院

2006年2月26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医学本科院校,改建为西安医学院。

2011年,学校获批全科医学硕士点。

2012年,陕西省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决定在西安医学院基础上筹建西北医科大学。

2013年,学校成为国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14年,陕西省经贸学校并入西安医学院,成为西安医学院高新校区,在基础上筹备成立食品卫生系,并将继续教育学院迁入高新校区,非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学生迁入高新校区。

2016年,学校迎来建校65周年校庆暨升本10周年。

2020年,学校与空军军医大学启动了医学类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2021年12月10日,教育部批准,新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5]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药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21个本科专业。[6]

院系专业层次学制
西安医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医学方向)本科四年
西安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四年
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及精神卫生方向)本科五年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四年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方向)、临床医学(眼科视光学方向)本科五年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师资队伍

西安医学院

截至2022年9月,有专任教师87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22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5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65.72%;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69人,博士学位教师280人,博、硕士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3%。其中兼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0人,陕西省医疗卫生领域顶尖人才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三五人才工程”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科技新星、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省卫生系统“215人才规划”等20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10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五一巾帼标兵”“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18人。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7个。[6]

西安医学院省级教学名师:罗秀成、严琴琴、李雪萍、张润岐

西安医学院省级教学团队一览表

序号团队名称负责人级别批准文号
1医学检验教学团队曹励民省级陕教高〔2014〕16号
2母婴护理教学团队刘曼玲省级陕教高〔2013〕30号
3全科医学教学团队弥曼省级陕教高〔2012〕36号
4病理学教学团队张润岐省级陕教高〔2011〕39号
5药理学教学团队弥曼省级陕教高〔2010〕7号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学科体系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50余项。 [6]

西安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主持人获批年度
1儿科学-本科(省级)严琴琴2013年
2药理学-本科(省级)弥曼2012年
3妇产科护理学-本科(省级)张永爱2011年
4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本科(省级)曹励民2011年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6]

人才培养

2022年7月资料显示,学校有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改课题31项,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2项,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陕西省优秀试点专业1个,陕西省重点专业1个,陕西省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6]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级卓越医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陕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
陕西省优秀试点专业护理
陕西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陕西省特色专业药学、护理、医学检验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附属医院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基地。现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附属宝鸡医院、附属汉江医院、附属陕西省人民医院6所直属附属医院,总编制床位6200张,年门诊量392.07万人次。另有教学医院(含非直属附属医院)31所。[6]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1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7个,西安市院士工作站1个、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校级研究所(中心)15个。[6]

序号

机构名称

机构类别

获批时间

批准单位

依托部门

1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国家物临床试验机构2018.7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附属医院
2陕西省呼吸病预防及诊治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2015.8陕西省发改委临床医学院
3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14.8陕西省科技厅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
4陕西省感染与免疫疾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14.8陕西省科技厅省医院
5陕西省脑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18.1陕西省科技厅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10]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西安医学院图书馆成立于1951年陕西省卫校建校之初。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图书馆馆舍面积由最初的800㎡增至32000㎡。馆藏资源也随之丰富,现已形成了以医学类文献资源为主(占40%),理、工、农、社科等多个学科门类为辅的综合性图书馆。[11]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图书馆累计纸质馆藏图书136万册、电子图书223万册(均含附属医院),各类电子资源库、软件平台36个,为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丰富的数据库资源覆盖了学校所有学科和专业,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等提供了充足的文献资源保障。[11]

科研成就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83项,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6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34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6项,授权国家各类专利438项,累计发表科研论文6000余篇。[6]

西安医学院教师获得国家专利一览表

序号

申请号

发明名称

发明人

专利类型

授权公告时间

1200710017764.1核壳型淀粉微球的合成方法秦蓓发明2009.2.18
2ZL200910023161.1黄芩素-8-磺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张小清发明2011.5.4
3ZL201010592774.X一种水溶性氨基酸衍生双苯并咪唑盐的制备方法苗延青发明2012.10.3
4ZL201010530150.5一种尸体保存液及其制备方法王多宁发明2013.4.17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

合作交流

学校积极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和空军军医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战略协作。先后与尼泊尔国家医学科学院、韩国庆熙大学、日本山梨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比利时汤姆斯莫尔大学、美国哈町大学等12个国家或地区的17所院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通过同友好院校开展新冠抗疫互助、学生联合培养、教师短期访问、学生互派交流、线上线下学术报告等合作形式,将教育国际交流走深走实。

学校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等医学类国际教育组织,举办或协办全科医学、医学人文、医学出版等领域的国际会议,扩大同国内外医学类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学习,提升学校的国内外知名度,为办学国际化开拓渠道,搭建平台。[6]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公布了截至2019年底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包括西安医学院。[1]

2021年1月21日,荣登2021中国内地大学ESI排名榜单,位居270位。[3]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西安医学院

校徽说明

基因链与书本:代表生命科学的基因DNA变形为向上方飘动的双螺旋形状,既代表生命健康,又寓意生机盎然,蓬勃向上。书本表明知识来源于书籍,暗含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求索于知识的海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两本书对置,构成“X”图形。基因链条构成“Y”图形。“X”“Y”(即“西医”)是西安医学院的简称。蛇杖与盾牌:“蛇绕拐杖”又称“生命之星”,是医学的标志和徽记,人们称之为“蛇徽”。盾牌有护卫之意,是忠诚卫士的象征。蛇杖与盾牌合用,寓意健康卫生之义,居于XY(之上),表明学校是培养健康卫士的摇篮。圆形结构:代表着和谐、圆满,寓意学校事业顺利、长久、全校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谋发展、创建美好未来。色彩:底色选用白色取意洁白无暇、琢玉成器,代表着学校是培养白衣天使的神圣殿堂。绿色代表健康,寓意学校事业充满活力。盾牌选用红色表明医学卫生事业工作者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高尚情操。整体图案动静结合、简洁明快、清爽自然、和谐圆满、中英对照、令人印象深刻。
精神文化

校歌

西医赋

词:唐俊琪(西安医学院)

曲:陈大明(西安音乐学院)

仁爱启含光

精诚兴未央

厚德博学成大医

桃李续华章

仁爱启含光

精诚兴未央

厚德博学成大医

桃李续华章

红烛映教坛

学子沁书香

精益求精育天使

未来更辉煌

红烛映教坛

学子沁书香

精益求精育天使

未来更辉煌

校训

厚德博学、精益求精

“厚德”取自《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使每一个职工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作为五医人应当做到为人厚品德,从医尚医德,待人讲信德,处事守行德。

“博学”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序:“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者次。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博学就是大力提倡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勇于创新。

“精益求精”典出《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也用“精益求精”一词总结了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的不断追求:“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精益求精就是要求我们对于专业技术要有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厚德博学”是态度,是五医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表达了医疗从业人员的人生态度和自我要求,充盈着人对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精益求精”是追求,是五医人对自身发展的信仰,表达了一种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也昭示着“白求恩精神”在五医院的传承与发扬。

“厚德博学、精益求精”在表达上言简意赅,其寓意则深远旷达,传承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凸显了在医学道路上的进取精神,既阐释了五医人的行医信仰,又体现了五医文化的独有特质。

校园活动

据2016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轮滑社、晨曦文学社、武术协会等27个学生社团,举办了社团文化节、校园舞蹈大赛、话剧大赛、环保创意大赛等活动。

参考资料

1.105所高校通过认证!教育部公布一份重磅名单 · 环球网(引用日期:2020-06-27)

2.学校领导-西安医学院 · 西安医学院(引用日期:2020-07-30)

3.2021中国内地大学ESI排名出炉:河南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119位! · 新浪新闻(引用日期:2021-01-28)

4.陕西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04-15)

5.教育部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22-02-2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