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剧团(1955年成立的民营戏剧团)

由网友(旧人不履良人不归)分享简介:蓝田县剧团,于一九五五年秋节建立。中文名蓝田县剧团外文名LanTian艺人共七零多人道量平易近营建立一九五五年秋节综述简介以蓝田县肖野坡专业剧团为根蒂根基接收其余区、城首要文艺主干,和社会上的关集艺人共七零多人,于一九五五年夏历9月2104日邪式建立,命名蓝田平易近光剧团,属平易近营性子。始期环境一九五六年,西安易雅社、3意社肖新武、...

蓝田县剧团,于1955年春节成立。

中文名

蓝田县剧团

外文名

LanTian

艺人

共70多人

性质

民营

成立

1955年春节

综述

简介蓝田县开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重阳节戏曲大巡演 下基层活动

以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为基础吸收其他区、乡主要文艺骨干,以及社会上的闭散艺人共70多人,于1955年农历九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定名蓝田民光剧团,属民营性质。

初期情况

1956年,西安易俗社、三意社肖新武、王务民、刘自立、梁保民、袁西梦、刘菊芳、韩辅华等同志来蓝田剧团工作,加强了剧团业务力量和演出阵容。同年蓝田县政府派吴健夫为团长,任命韩辅华、肖新亚为副团长,成立团委会,下设行政股、宣教股、剧务股、演出股。陈治民、刘光亚、梁保民任教练。排练出《三滴血》《游西湖》《回荆州》《黄河阵》《家庭痛史》《梁秋燕》《斩秦英》《杀四门》《连升店》《释放》《柜中缘》《卖画劈门》《铡美案》等剧。1958年演出创作的现代剧《大战白马河》。1959年自编历史剧《鸳鸯恨》,参加了西安市戏剧观摩演出大会。

蓝田县剧团

发展

转型

1959年蓝田民光剧团由民营转为国营性质,1962年,又转为集体性质,实行自负盈亏。周斯瑞任团长。剧团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培训,较优秀者有翟明昌、郑叔英、王淑霞、焦振堂、刁淑芳、丁连英、张桂英、蔡未娃、王菊兰、黄英丽、胡润民、杨娴娴、屈玉兰等。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岳云》《望娘滩》《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墩台挡将》《囊哉装箱》《隔门贤》《断桥》《起解》《走南阳》《庵堂认母》等。由于在培养青年学生方面成绩显著,1960年陕西省戏曲青年会演大会,韩辅华、刘光亚二教练获艺术教育个人奖。

1963年6月13日渭南专署将蓝田、临潼剧团合并为“渭南地区秦腔二团”。直属渭南地区戏管会领导。1969年2月28日,渭南地区又将剧团划归蓝、临两县管理。1970年蓝田县政府决定恢复原民光剧团,将“文革”中解散人员陆续收回,并招新生20余名,于是年六月间组成“蓝田县文工团”。派尹翁林、王保持任团长。演出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风华正茂》《不平静的海滨》《桃李梅》《墙头记》《法门寺》《游龟山》《火焰驹》及创作剧目《红岭战士》等剧。

更名

1978年更名为蓝田县剧团。1980年蓝田县文艺班学员毕业,分配剧团充实了演出力量。1988年,创作的现代戏《丁家院》参加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获银牌奖。1989年参加西安市第二届艺术节,获创作、演出二等奖。[1]

参考资料

1.蓝田县剧团(引用日期:2019-07-2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