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由网友(长恨春归晚)分享简介:少江大教植物科教教院是是少江大教下设二六个2级讲授教院之1,教院现设有植物科教、植物医教、火产养殖教、植物药教4个原科业余以及试验室办理中间、教院办私室、教闹事务办私室。截至二零一六年,有学员工七二人,西席中具备专士教位的三三人,传授九人、副传授二二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材工程第1条理人选一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材工程第2条理人...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是是长江大学下设26个二级教学学院之一,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四个本科专业和实验室管理中心、学院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

高考志愿很难填 你想要的 温氏班 大学来了

截至2016年,有教职工7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3人,教授9人、副教授22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湖北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

中文名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创立时间

1985 年

所属地区

湖北

校训

长大长新

院系设置

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养殖学系,动物防疫与检疫

学生规模

现有本、专科层次学生及研究生在校生共909人(不含2007级新生),其中本科学生841人、专科学生62人、在校研究生6人。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等3个本科专业和动物防疫与检疫1个专科专业;拥有水产养殖学硕士点和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预防兽医学两个湖北省批准立项建设的硕士点。学院现有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2个校级品牌专业和《特种水产养殖》、《兽医药理学》2门省级优质课程。

师资队伍

全院共有教职工70人,教师61人(见表2)。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讲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教师2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的66%。

学院教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涌现了一批受到省、市表彰及奖励的先进个人:

(1)杨代勤教授、博士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荆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

荆州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2)金升藻教授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湖北省优秀教师

(3)李永龙副书记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

(4)黄辨非副教授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实习条件

学院现设有水产养殖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动物科学实验室、动物基础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2440平方米,设备640台件,总值311.53万元,每年承担69门课程实验课,达418节次,实验课开出率100%。实验室还承担了每年约300人次毕业论文的实验工作。

学院建立了近1000种标本的动物标本馆。2004年9月,由农业部批准,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同年,学院还获得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水生经济动物工程技术中心的立项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学院科研平台。

学院具有校内实验实习基地6个:试验猪场、家禽实习基地、水产养殖实习基地、饲料加工厂、动物医院、黄鳝研究所。

学生每年进行各类实习、实训的校外基地达34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19个,其中包括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预防医学科学院、湖北省畜牧良种场、襄樊正大有限公司等多个科研院所及公司。

科学研究

近3年来,学院院教师先后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星火项目2项,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湖北省十五重大攻关项目3项,湖北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6项,武汉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荆州市重大、重点项目6项。并有8项研究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中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35篇,其中:280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及以上水平杂志。

经过22年的建设,学院的科研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整合优势,和长期的教学与科研的积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学科在名优鱼类,特别是在黄鳝的增养殖、营养与饲料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预防兽医学学科在动物病原分子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动物遗传与育种学科在动物育种与畜牧工程和分子遗传与动物育种方面具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尤其在瘦肉型鸭的品种培育、地方山羊品种的选育以及野猪的驯化与杂交选育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学术交流

学院十分注重对外学术交流。近3年来先后邀请了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HaraldRosenthal教授在内的15位国内外院士和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并派出教师53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

学院特点

加强党建构建和谐

动科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院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理念教育、宗旨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增强服务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院发展凝聚力量不断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党总支为打造和谐的动科学院积极贴近群众,深入了解师生思想及学习、生活、工作状况,针对问题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并通过培养教师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忍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为目标,使广大教师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自学的力行着和学术道德的传承者。同时,学院还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成材,拓展学生素质、强化综合能力,形成了老师关心学生,学生拥戴老师的和谐局面。

以生为本创新学工

学生作为学院的主“产品”,学院在学生事务上更是竭尽所能、全力支持,努力为学生的培养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党建为龙头,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抓党建促学风。

坚持“二个原则”。即:坚持“一切为学生成材、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原则。坚持“主见、主导、主动”的工作原则。

发挥“三个作用”。即: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

创建“四个平台”。建立以人为本管理柔性化工作平台,体现“一切为学生成材、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强化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平台;毕业上生导师制工作平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工作平台。

实现“五个结合”。把救助贫困生与大学生创业训练有机结合;把班主任工作与院(系)考核目标有机结合;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与培养目标调整有机结合;把解决思想、心理问题与实际困难有机结合;把管理与服务、主导与主动有机结合。

抓好“六个环节”。①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稳定专业思想是前提。②强化管理,培育良好育人环境是基础。学风建设需要良好的环境,抓学风建设,必须抓好日常管理工作。③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是关键。④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是核心。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活跃学习气氛是补充。⑥加强思想教育,解决实际问题是保证。

近3年来,学院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立了专项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创新、创造,学生科研共立项50项,共发表学术论文95篇。

近年来,学生考研率达25%以上,分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名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

科技为农服务社会

养殖作为农业的支柱,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动科学院立足办学方向,一直应用专业特长,科技资源,回馈社会,服务社会,并涌现了一批批热心服务三农的专家。

特别令人骄傲的是院长杨代勤教授、博士,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推动黄鳝养殖事业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并卓有成效,使湖北省黄鳝养殖产量从2001年的不足3000吨上升到2006年的6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被农民誉为“黄鳝博士”。

所获荣誉

该院曾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和学校考研工作先进系、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并曾连续4年被评为校级学生工作先进单位。

20多年来,学院累计为社会共输送硕士研究生及本专科层次学生8000余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