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北宋时期张元干的一首词)

由网友(最凉、不过人心)分享简介:来由齐宋词词牌名临江仙做品类型即事感念主题友谊主题收别主题劝解主题抒情主题典故主题勉励写景舟帆写景喝酒人物朋侪动物树做品赏析那尾词写收别,差别于1般的叙离愁别绪,还有1种为使者壮行色的象征。那是南宋其时的政事形势以及被收者特定成分所决议的添之弛元湿原人便是1个主战派,疾恶秦桧之流的售国求枯,于是眼界宏阔,肚量开阔,其词风...

出处

全宋词

词牌名

临江仙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友情

主题

送别

主题

劝慰

主题

抒怀

主题

典故

主题

勉励

写景

船帆

写景

饮酒

人物

友人

植物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送别,不同于一般的叙离愁别绪,另有一种为使者壮行色的意味。这是南宋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被送者特定身分所决定的加之张元干本人就是一个主战派,疾恶秦桧之流的卖国求荣,因而眼界宏阔,襟怀坦荡,其词风也就慷慨激昂,虽于分袂举手之时,仍流漾出浩荡之势,磅磺之气。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品读五首最经典的 临江仙

上片,写饯行时不舍之情。在榕树的荫下痛饮此饮一为将与友人相别,愁怀难释;一为送人时寄寓着深情;再一个原因。是友人将赴行,在为之壮行色。喝酒之时那里看鼓频催,催人登舟,也在催人快饮。声声鼓、杯杯酒,构成了热烈的送行场面。在这热烈的气氛间,忽然楔入一一句“暮山新月两徘徊”,以静衬动,以冷衬热,相反相成。新月徘徊于暮山之上,又喻示着友人的不忍遽然离去。天上的宁静、地上的热闹,相映成趣,相辅见意。这一番痛饮,由傍晚直至次日天明,“醉眼晓帆开”。虽然“离愁秋水远”,可是友人此去是被召赴行在或可为抗金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而当友人扯帆上路,也就由愁转化为慰了。

下片,说友人是“泛宅浮家游戏去”,载着一家人欢乐而去,途上不要有任何疑忌,江边鸥鹭也不要猜疑,前途充满了希望。上林,犹上林苑,古代宫苑,秦汉时都有上林苑,这儿指行在之所。上林鸿雁,用苏武典故。苏武系于匈奴,汉昭帝使者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吊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自此始得还汉。这单借历史故实说明南宋朝廷形势是好的,此去不会贾祸遭害。其实,这完全是词人对友人的鼓励、宽慰,也是词人对未来的一种希望。[3]

创作背景

此词约于绍兴初作于福州。适逢宇文德和被召赴官张元幹作词寄意。[1]

作者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

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北宋)苏轼等著 . 豪放词 图文版 . 沈阳 : 万卷出版公司 ,2012-01 . 154 .[3] 李德身,陈绪万主编 . 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 . 西安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07 . 519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