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知赋(别知赋)

由网友(好时光吹走了少年)分享简介:唐贞元210年(私元八零四年),韩愈谪居阴山。是年,湖南察看使杨凭派指使杨仪之梭巡阴山。正在杨仪之脱离阴山之际,韩愈写了此赋收别。做品名称别知赋文教文体赋文章内容韩愈收别杨仪做者韩愈做品来由《昌黎师长教师文散》创做年月贞元210年(私元八零四年)做品本文文章齐文别知赋余与友于全国,将岁行之两周。下何深之没有即,上何低之没有求,骚动扰...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韩愈谪居阳山。是年,湖南观察使杨凭派支使杨仪之巡察阳山。在杨仪之离开阳山之际,韩愈写了此赋送别。

作品名称

别知赋

文学体裁

文章内容

韩愈送别杨仪

作者

韩愈

作品出处

《昌黎先生文集》

创作年代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

作品原文

撩妹情话大全,中国古代情诗99句

文章全文别知赋

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下何深之不即,上何高之不求,纷扰扰其既多,咸喜能而好修。宁安显而独裕,顾厄穷而共愁。惟知心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遇夫人之来使,辟公馆而罗羞。索微言于乱志,发孤笑于群忧。物何深而不镜,理何隐而不抽,始参差以异序,卒烂漫而同流。何此欢之不可恃,遂驾马而回辀,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知来者之不可以数,哀去此而无由。倚郭郛而掩涕,空尽日以迟留。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作品注释

①方氏《举正》:“送杨仪之,贞元二十年阳山作。”魏本题注:韩醇曰:“公以御史言旱饥,得罪,黜为连之阳山令,连在唐属湖南道。时杨仪之以湖南支使来,公为此赋以别之。集中有序送焉。”文谠云:“按《宰相世系》,仪之者,杨凝之子也。当此之时,仪之伯父凭,以御史中丞为湖南观察使,仪之为府中从事,令以使事至阳山,于文公故友也,既为序以送之,而又别之以此赋焉。”

2岁行之两周:岁,岁星,即木星。岁星约十二年运行一周天,两周就是二十四年。洪氏《年谱》贞元二十年云:“《别知赋送杨仪之》云:‘余取友于天下,将岁行之两周。’自建中初避地江南,至此二十余年矣。又有《送杨八弟支使归湖南使府序》,即仪之也。”陈景云云:“按公《与崔群书》贞元十八年也,书云‘仆自少至今从事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则公之取友天下,当自贞元二年入都之岁始也。赋作于二十年,岁行犹未满两周,故曰‘将’也。”

3文谠云:“深谓隐于幽深者,高谓在高位者。深者即之,高者求之,言其取友之广也。”

4《楚辞·骚经》:“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余独好修以为常。”“汝何博謇而好修。”“苟中情其好修。”皆言好自修洁也。纷扰扰:纷乱,形容广泛、多。能:贤能,才能。好:喜好。修:善,长处。

5百一为收:陆机《叹逝赋》:“得十一于千百。”韩愈借用此意,说即使百中得一,就算是有收获了。

6癸未:贞元十九年,岁次癸未。陬:角,角落。

7夫人:夫,代词,这,那;夫人,指杨仪之。

8微言:微妙之言。孙汝听云:“公自谓迁谪,志思忧乱也。”何焯《义门读书记》:“‘索微言于乱志’六句,此叙一时与杨往复之乐。公处迁逐,所以自乐者用此,故非同侪任达者所能及也。”

9镜:洞察,明了。抽:提取,接纳。

10回辀:辀,车辕;回辀,掉回车头。

11郭郛:古时内城称城,外城称郭,城外小城称郛。郭郛连用,指外城。

作品鉴赏

《别知赋》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斯百一而为收”)写知心朋友难得。韩愈先说自己生活经验体会,慨叹要找个知心朋友着实是不容易的,患难之时得一知心更是不易。这一部分,作者未写送别友人,倒先说自己,慨叹一番,为下文写友人作烘托,更好地突现文章主旨。第二部分(由“岁癸未而迁逐”至“卒烂漫而同流”)写杨仪之是难得的知心朋友。这部分紧扣上文“知心难得”而写杨仪之学问渊博,谈笑风生,是一个颇有深度的人,终于得到了知心朋友,自是喜不自禁。第三部分(由“何此欢之不可恃”至结尾)写送别知心朋友,难舍难分,泪流不止。

名家点评

黄震《黄氏日钞》曰:“(此赋乃韩公)伤知心之难得,不忍杨仪之之去己也。”

峻峰补评:“此赋始写知心朋友难得,继写得到了知心朋友,后写知心朋友又要离去,只得伤心流泪。作者以真挚朴实的情感为线索布局谋篇,写来自然顺当,一气呵成,语言清新,风格平实,情真意切,严谨自然。”

周悦《论韩愈的辞赋》一文认为:正是立足于重情崇骚的辞赋观念,韩愈辞赋在取材主旨上具有非常明显的叹不遇,嗟失意,怨屈才的以自我为中心多做自我关注的特点。并且,其赋多做于早年时运不济仕途不遇之时。韩愈的辞赋“浸透了作者真实人生体验的悲叹,完全是从作者胸臆间奔涌而出,因而表现出明显的直陈特点。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