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骗新书(张应俞创作的图书)

由网友(Lovingd(噬心人))分享简介:《杜骗旧书》是亮代弛应俞创做的条记故事散,又名《骗经》等。齐书本分4卷,2104类,共8104则。成书于亮终。书中历述种种内幕征象,上至政界科举,下至贩子粗平易近,旁涉9流3学,无没有刁狡百出,仁慈人偶1失慎,即堕其脱中,小则被骗招灾,大则野破人殁。做者每一述1则小说,大多添案语添以解析慨叹,以亮其“杜骗”之意。《杜骗旧书》散中暴...

《杜骗新书》是明代张应俞创作的笔记小说集,又名《骗经》等。全书原分四卷,二十四类,共八十四则。成书于明末。

杜骗新书 张应俞 gbxs 复印本

书中历述种种黑幕现象,上至官场科举,下至市井细民,旁涉九流三教,无不机诈百出,善良人偶一不慎,即堕其穿中,小则受骗招灾,大则家破人亡。作者每述一则故事,大多加按语加以剖析慨叹,以明其“杜骗”之意。

《杜骗新书》集中暴露了明朝社会生活中阴暗丑恶的一面,展示人性的邪恶与贪婪,不但警示世人杜骗、防骗,对明代当时的社会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而且开拓了诈骗题材小说的新领域。

中文名

杜骗新书

类别

小说

装帧

平装

内容

社会形形色色的骗局

作品别名创作年代

江湖历览杜骗新书 江湖奇闻 骗经

字数

270000

创作年代

明代

图片欣赏

版本有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刻本,中有万历四十五(1617)年熊振骥之序,四卷八十三则。作者为晚明张应俞(题“浙江蘷衷张应俞着”)。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卷,将骗术分为24类,罗列骗案84件。纵观种种骗术,都是为了利欲,不择手段,骗财骗色。比如卷一第一类“脱剥骗”,所列案例有:假马脱缎、先寄银而后拐逃等。脱,是当时的俗语,有偷、偷换之意。其它各类还有露财骗、谋财骗、盗劫骗、强抢骗、在船骗、诗词骗、假银骗、衙役骗、婚娶骗、奸情骗、妇人骗、拐带骗、买学骗、僧道骗、炼丹骗、法术骗、引嫖骗等。仅就标题字面就可以想见案件的大概内容。

作品目录

一类 脱剥骗假马脱缎先寄银而后拐逃明骗贩猪遇里长反脱茶壶乘闹明窃店中布诈称偷鹅脱青布借他人屋脱客布诈匠修换钱桌厨二类 丢包骗丢包于路行脱换三类 换银骗成锭假银换真银道士船中换转金四类 诈哄骗诈学道书报好梦诈无常烧牒捕人诈以帚柄耍轿夫
五类 伪交骗哄饮嫖害其身名哄友犯奸谋其田累算友财倾其家激友讼奸以败家六类 牙行骗狡牙脱纸以女偿贫牙脱蜡还旧债七类 引赌骗危言激人引再赌装公子套妓脱赌好赌反落人术中八类 露财骗诈称公子盗商银炫耀衣妆启盗心
九类 谋财骗盗商伙财反丧财傲气致讼伤财命轿抬童生入僻路高抬重价反失利十类 盗劫骗公子租屋劫寡妇诈脱货物劫当铺京城店中响马贼十一类 强抢骗私打印记占铺陈膏药贴眼抢元宝石灰撒眼以抢银大解被棍白曰抢十二类 在船骗船载家人行李逃娶妾在船夜被拐买铜物被艄谋死带镜船中引谋害行李误挑往别船脚夫挑走起船货
十三类 诗词骗伪装道士骗盐使陈全遗计嫖名妓十四类 假银骗设假元宝骗乡农冒州接着漂白皛十五类 衙役骗入闻官言而出骗故拟重罪释犯人吏呵罪囚以分责人十六类 婚娶骗妇嫁淘街而害命媒赚春元娶命妇异省娶妾惹讼祸青蛙露出谋娶情
十七类 奸情骗用银反买焙纸妇和尚剪绢调佃妇地理寄妇脱好种奸人婢致盗失银奸牙人女被脱骗十八类 妇人骗哄婶成奸骗油肉佃妇卖奸脱主田三妇骗脱三匹马尼姑撒珠以诱奸十九类 拐带骗刺眼刖脚陷残疾太监烹人服精髓二十类 买学骗诈面进银于学道乡官房中押封条诈封银以砖换去空屋封银套人抢诈秋风客以揽骗银寄店主被窃逃
二十一类 僧道骗和尚认牝牛为母服孩儿丹诈辟谷信僧哄惑几染祸僧似伽蓝诈化疏诈称先知骗绢服二十二类 炼丹骗深地炼丹置长符信炼丹贻害一家炼丹难脱投毒药二十三类 法术骗和尚诈照形谋反妖术托梦劫其家摩脸贼拐带幼童二十四类 引嫖骗父寻子而自落嫖

创作背景

明代的社会风气开放,导因于商业的发达。故《杜骗新书》的出版有其历史背景,商业的发达,人民需要稳定的币值来进行交易。明代社会从洪武年间所规定的纸钞交易,到钞、(铜)钱并用;然而,纸币容易出现通货膨胀,铜钱则因政府铸钱过少及质量不稳定,促使白银自然成为主要的交易媒介。因此,在明代的通俗小说中,每每可见白银为主要的计价单位。综观《杜骗新书》的内容,其主要用意在于提醒世人在外行商或交际时,必须注意到的一些细节。

《杜骗新书》大约首刊于万历末年。其所述故事人物多实有其名,时间地点真切,因此很可能是作者根据见闻加以剪裁润饰而成的骗案汇集。作者有感于当时世道太乱,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写这部书的目的是想对社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人物介绍

苏广

苏州苏广到福建卖布得银而回,途中遇见同乡纪胜,胜见广财多,乃寄己银20两于广箱内,其目的是想套取广之巨额财富。行数日后一夜,胜假装泻病,夜连起数次,迷惑广,但广早已“疑彼有诈谋,且来历不明,‘彼虽有银贰拾馀两寄我箱内,今夜似有歹意’”,广有此防范意识而实行掉包,胜果不出广所料,“将广银箱夤夜挑走”。

满起

满起陪其主人熊镐外出,在回家过河途中,舵公因见其主威仪,家人齐整,又带有两箱较重的东西,因而准备晚上谋财害命,于是不再载其他客人,且要到第二天早上开船,进一步备酒敬请他们这样的大舍,满起知其非好意,不似其主一样豪饮如牛。等其主醉睡后,满起即找舵公告之自己并没有喝醉,自己主仆二人也没有带什么金银财宝,并打开那两个舵公认为装有财宝的箱子给他看,是一些镜子笔墨,满起还赠送了两面镜子给舵公,到此方打消了舵公的歹意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杜骗新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但现在的读者在读这些故事时也会觉得身临其境,一个个骗子行骗景象如在目前,呼之欲出。书中故事的现实性,首先表现在它真实反映了晚明下层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真实细致地描幕了他们贪财贪色的一般心态。在各个故事中,人们看到各种下层小民,为了生计,干着各种辛苦而微贱的职业。其中有以挑贩为生的邓招宝,有半年务农,半年以躺鞋为生的江贤,有辛苦耕田,服食淡薄的乡农,有以淘街为生的房八,还有众多常年风餐露宿、奔波旅途、冒各种风险的客商,以及脚夫、轿夫、挑夫……他们中很多人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贪小便宜的一面。江贤回家路上偶见一包,捡起一看,里面有二三两银子,则“不胜喜悦”,谁料正中骗子圈套。乡农贪“元宝”,被骗子骗去十余两银子。泉州客商孙滔贪自己九一、二成色的银子换九四、五成色银子的蝇头微利,被骗去十二两银子。房八贪“便宜媳妇”,不料命丧其手……故事的现实性其次表现在作者对故事结局的处理上,不是如同以往诈骗题材小说的结局那样理想化—骗子要么受到了轮回不爽的报应,要么碰上智慧超常,无所不能的清官,受到了适当的惩罚,而是骗子行骗常常得逞,既不受到报应,又逍遥法外,被骗者往往无可奈何,只有抱恨痛哭,自认倒霉。纵览全书诈骗故事的结局,只有少数几个由于被骗者的精明而未让骗子得逞或者骗子行骗得逞后由于清官精明受到惩罚,如《先寄银而后拐逃》《贫牙脱蜡还旧债》等。最后,故事的现实性还表现在书中的故事不再渲染因果报应和神鬼妖怪等神秘气氛,也不宜扬迷信思想,而是揭开神仙鬼怪的神秘面纱,将他们的欺骗性展示在人们面前。《杜骗新书》全书无一处出现神鬼妖怪,记载的都是些现实生活中的人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的诈骗故事,同时,也不讲因果报应—故事中被骗并被杀死的人没有轮回投胎去报仇,害人者也常常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以见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其实晚明的社会现实正是如此:奸诈险恶的人得意横行,正直善良的人倒霉遭殃。

艺术特色

情节特色

《杜骗新书》所记基本上都是当时的社会新闻,因此有些故事不难在其他书籍中同时看到。比如,《陈全遗计漂名妓》一则记“金陵陈全者,百万巨富也,其为人风流潇洒,尤善滑稽”,曾设计哄骗了杭州名妓花不如。此陈全确有其人。如同为万历时期刊刻的李乐所著的《见闻杂记》卷一八一,也载陈全其人“父以牙人起家。积累颇富,喜游荡。入南京日与诸名妓押,亦多巧智善谑”云云,此可证作者所记不是凭空虚造,而来自耳闻目见。

然而,这些耳闻目见的故事经他加工之后,有的写得情节颇曲折,人物露性格,大有小说意味。例如,《道士船中换转金》一则,写责监生尽管步步小心,但终于被老道士引入圈套,受骗上当,故事环环扣人。其监生的矜夸炫耀,道士的老谋深算,也能如见其人。又如《诈称公子盗商银》一则,写陈栋被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细腻逼真。他本是个“老练惯客”“关防严密”;当一骗子诈称某官公子而与他一路同行时,开始是怀疑他而“不之顾”,后见骗子拜见铅山县县令,县令又回拜送礼给骗子时,不得不“信其为真公子”。这时,当骗子请他饮酒时,一边“欢饮之”,一边“中心犹谨防他盗,不敢痛饮”。最后当他办酒回礼时,终于被骗子缠酒困住,主仆皆醉,千银被盗。再如《带镜船中引谋害》一则,写纵绮子弟熊镐的任性浮夸,家人满起的老成机灵,都栩栩如生。

人物形象

在《杜骗新书》中,为诈编题材所限,作者主要刻画了“棍徒”中的“骗棍”,书中简称为“棍”。他们神出鬼没,无所不在。全书八十九个故事,关于“棍”的行骗故事就多达三十七个,约占全书故事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在这些故事中,作者着力刻画了“棍户的狡诈。他们往往既有贼智,又有贼胆,还能言善辩。正如李渔在《十二楼》中借拐子(骗子)父母之口所说:“拐子这碗饭,不是容易吃的。须有孙、庞之智,责、育之勇,苏、张之辩。又要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方才骗得钱财到手。一着不到,就要弄出事来。”骗棍因为有常人难及的贼智,所以往往坏心思一转,骗人的奸谋诡计就在脑中形成。如《假马脱缎》中的棍徒在见到贩马商陈庆的好马后,便立刻想出了“假马脱缎行的诡计;《明骗贩猪》中的棍徒偶然在荒山野岭的小道上遇到挑贩小猪的邓招宝,“贼念即生”,于是“诡言相哄”,片刻间就编得了一头小猪:《诈匠修换钱桌厨》中的棍徒偶然见到一换钱者的破桌厨内有很多钱,于是奸计立生,趁换钱者离开吃午饭之机,装做木匠,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脱走桌橱,取走钱财。骗棍又因为有贼胆,所以行起骗来脸不红,心不跳,众目睽睽之下亦神态自然,让人看不出破绽。《乘闹明窃店中布》中的棍徒见布店外铺无人守护,便使诈当着众顾客的面拖走一捆布,其神态之镇定自若连邻人都不生疑:《诈称公子盗商银》中的棍徒为骗布商陈栋的银子,一路伪装成巡道公子,装得“甚有规模态度”,结果不仅骗得铅山县县巫的回拜和下程,还骗得布商的信任,为其窃取一千两银子扫除了障碍。骗棍还因为能言善辩,所以常常让人信以为真,把人骗得团团转。《道士船中换转金》中的老棍装成道士,“言词雍容”,“谈及京中官民事体,一一练熟”,“两监生及同船诸人仪乐与谈”,从这可以看出老棍的能言善辩。正是如此,他在两天后实施换银骗就变得轻而易举了。总之,《杜骗新书》中的棍徒们大多数具有上述,’能力”,因而在行骗时往往能够得手。相反,个别雏棍因为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而导致最终的行骗失败.《先寄银而后拐逃》中的雏棍纪胜,因行骗技能不老到,行骗时被老客商苏广看破伎俩,结果不仅没骗到银子,而且在丢掉本银外,还被暴打一顿。《道士船中换转金》中的雏棍也因骗技欠佳,在换银时没有得到便宜,反“把本子送去了气引起其父(老棍)的顿足痛恨。

《杜骗新书》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商人。从经营的货物看,有贩马商、布商、纸商、丝商、药材商、蜡商等等,不胜枚举。从经营方式看,既有传统意义上的行商坐贾,又有新兴的充当经纪人的牙商。从经营规模看,既有随身携带上千两银子进货的大商人,也有小本经营,沿街叫卖的挑贩。

上述形形色色的商人,性格各异,姿态万千。其中有老奸巨滑,心计颇深的商人,他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地算计别人,《垒算友财倾其家》中的金从宇就是这类商人的代表,金从宇是应天府开大京铺的大商人(有千余金的资本),他相信的人生格言是“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所以他为人“狡猾奸险”,做事惟利是图,在了解到大商贾洪起予为人“温良朴实”的个性后,金从宇就开始了算计洪的行动。为了吞并洪的产业,金从宇利用洪好酒的性格弱点,采用伪交骗的卑鄙手段,日渐蚕食侵吞洪家产业,直至其破家方止。吞并成功后,又想故伎重施,吞并另一商家(杨家)产业,其奸险与贪婪于此可见一斑。书中也有忠厚老实的商人,他们没心计,做生意时不老练,于是被算计,被欺骗。上文提到的洪起予就是这样的一个商人。他“慈善好义,诚直无智”,这样便成了对手金从宇算计的对象。对于金从宇不怀好意的结交,他不仅没有丝毫危机感,还以为是好意,“皆薄来厚往以答之气自己又有好酒的坏毛病,于是果中金从宇的奸计,最后遭遇破产的结局。

《杜骗新书》中还刻画了一些精明老练的商人,他们行走江湖,走南闯北,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能一眼识破骗子的伎俩,使自己的利益免于受到侵犯。《先寄银而后拐逃》中的老客商苏广,在一个晚上发现其接纳的老乡纪胜“佯称泻病,连起开门,出去数次”,马上警觉,觉得其行迹可疑,然后立即行动起来:乘纪胜外出时,将自己的财物转移地方,作妥善安置,并一直暗中留意纪胜的动静。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的精明老练让狡猾的骗子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贫牙脱蜡还旧债》中的四川客商张霸,“为人机关精密”,在发觉他的蜡在各处店铺卖,却都与帐名不同时,即怀疑其中有诈,马上去质问牙商并套出牙商拿蜡去还旧债的事实,得知事实后,便立刻开始了追讨蜡银的行动。他的敏锐和精明,让他的蜡银被及时追回。

防骗的一方,大多是“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的商人,既包括财大气粗的富商,也包括小本经营的小贩;行骗的一方,则既有专靠行骗为生的专业骗子,也有偶起歹心的奸夫淫妇、恶僧妖道、妓女小偷、贪官污吏、船工挑夫;真是鬼蜮伎俩,无所不包。其具体骗术,有所谓脱剥骗、丢包骗、换银骗、奸情骗、妇人骗、引嫖骗等二十几类。在书中,作者用犀利而又细致入微的笔法描摹出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鬼蜮活动,揭露出一个又一个黑幕。

作品影响

后世直接借用《杜》故事情节的有不少,如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引用了《和尚涂盐骗牛蔽》这篇。黄霖先生认为《欢喜冤家》中的正集卷七《陈子美巧计骗多娇》是抄《因蛙露出谋娶情》;续集第八回《杨玉京假恤寡怜孤》是抄《公子租屋劫寡妇》的,在写法上《杜》对后世的《十二笑》《照世杯》都产生了影响。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存仁堂陈怀轩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张怀耿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皇都书林五车楼翻刻本,藏日本东洋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存仁堂陈怀轩刊本,1993年百花文艺出版社排印日本皇都书林五车楼翻刻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存仁堂陈怀轩刊本。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