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所村(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下辖村)

由网友(°︵醉无痕づ)分享简介:中所村隶属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城,地处珠街城南方,距珠街城当局地点地二.五零私里,到城门路为火泥、柏油路,接通利便,距区一零私里。东邻结合村委会,南邻沿江城大龙村委会,西邻墩子村委会,北邻涌泉村委会。齐村共一五个村小组,辖雷野营、中所营、孙野营、杨野坝、箐嘴大村、箐嘴小村等。总户数一零三四户,人嘴五零三四人,有耕高空...

中所村隶属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地处珠街乡南边,距珠街乡政府所在地2.50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区10公里。东邻联合村委会,南邻沿江乡大龙村委会,西邻墩子村委会,北邻涌泉村委会。全村共15个村小组,辖雷家营、中所营、孙家营、杨家坝、箐口大村、箐口小村等。总户数1034户,人口5034人,有耕地面积2668亩,其中水田1665亩、旱地1003亩,鱼塘150亩。林业用地面积14176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1620亩,商品林面积2556亩。有低保户26户共73人,五保户24户。

新圩村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新圩村 搜狗百科

全村国土面积11.68平方公里,海拔1862米,年平均气温13.20℃,年降水量953.8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蚕豆、稻谷等农作物。

中文名

中所村

地理位置

曲靖市麒麟区珠街乡下辖村

面积

11.68平方公里

人口

5034人

所属地区

云南省

民族

汉族

行政区类别

自然资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00亩(其中:田2430亩,地 470亩),人均耕地0.57亩,主要种植稻谷、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792.4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1亩,主要种植梨树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84亩,其中养殖面积56亩;草地1428.70亩;荒山荒地 6659.77亩,其他面积1660.12亩。有砂石料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1122户通自来水,有75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有1197户通电,有110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5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2.65%和96.4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4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02户(分别占总数的87.64%和75.36%)。

该村到乡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 2.5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5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36辆,拖拉机35辆,摩托车6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430亩,有效灌溉率为83.7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4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8亩。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83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83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灯。有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578、243、376、0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7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4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7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652.1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68.32万元,占总收入的6.27%;畜牧业收入474.61万元,占总收入的4.4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7476头,肉羊90只,肉鸡10437只);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第二、三产业收入9498.76万元,占总收入的89.17%;工资性收入267.88万元,占总收入的2.51%;其他收入10.50万元,占总收入的0.1%。农民人均纯收入3786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37.7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56人(占劳动力的19.31%),在省内务工546人,到省外务工10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工业、农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655.5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4.32%。该村发展葡萄、石料、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截止2006年底,拥有企业 35 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截止2006年底,拥有教师24人,在校学生443人,距离珠街中学2.50公里。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年被 评为 等等。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222户,共有乡村人口5242人,其中男性2590人,女性2652人。其中农业人口5242人,劳动力294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僳僳族混居地),其中汉族5202人,彝族28人,回族9人,苗族2人,其他民族(僳僳族)1人。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410人(人员名单附后),占人口总数的45.9%;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161(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8.5%;享受低保95人(人员名单附后);五保人数8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卫生所面积为2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5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8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8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0个,人畜混居的农户496户,占农户总数的40.6%。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1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19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250.6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元(人均0元),一事一议筹劳0元(劳均0元)。年末集体总收入120.05万元,有固定资产306.49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3.1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财务收支情况及一事一议情况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8个,下设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8 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其中男党员93人、女党员25人。

村委会由周云昌、张文毅组成,下设雷家营、中所营、杨家坝、孙家营、箐口大村、箐口小村等6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5个,共有团员53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集体经济薄弱,无经济收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大,欠款过大。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及农家乐,自选自购无公害绿色农家食品。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