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庄村(山东莱芜莱城区大王庄镇下辖村)

由网友(忘掉过去 i)分享简介:小王庄村隶属莱乡区大王庄镇,西距镇当局驻地二私里,西是大王庄村,东到温石埠,北交东王庄,南到黑冰坡。齐村共二零一九亩地,一五六四嘴人。中文名小王庄村当局驻地小王庄村地舆位置莱乡区东南人嘴一六零五方言山东话天气类型天气属于暖温戴半潮湿季民风候德律风区号零六三四外文名xiao wang zhuang cun车牌代码鲁S邮政区...

小王庄村隶属莱城区大王庄镇,西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西是大王庄村,东到温石埠,北接东王庄,南到白炭坡。全村共2019亩地,1564口人。

中文名

小王庄村

政府驻地

小王庄村

地理位置

莱城区西北

人口

1605

方言

山东话

气候类型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634

外文名

xiao wang zhuang cun

车牌代码

鲁S

邮政区码

271119

机场

济南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泰山站

所属地区

山东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

行政区类别

村情介绍

山东这10个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真的好美

据村碑记载:明朝初年,王姓由青州迁此建村,因村小,邻大王庄,以村名村,称小王庄。

据史料记载,清末咸丰年间小王庄村属王石保;民国初,取消乡、保,属寨里区大王庄乡村四;1940年2月属大王庄区小王庄乡;1943年划归华山区;1945年10月划归香山区;1951年隶属十三区龙亭乡;1955年10月,属香山区大王庄乡所辖;1958年3月,撤区并乡,划归大王庄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划归大王庄营(管区级)管理;1959年2月归大王庄乡大王庄管区;1984年4月划归大王庄办事处;1985年11月撤处并乡,属大王庄镇大王庄管区所辖。

早在1942年,日军在大王庄安据点时,小王庄人就有反抗帝国主义的优良革命传统。村民王永凤一家省吃俭用,收养了八路军干部的一个小男孩,直到全国解放后,其亲人才将孩子接去。当时盘据在大王庄的日本鬼子与汉奸经常来小王庄村扫荡,曾打死了我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士与战马,王恒德的老母亲对敌人的暴行恨之入骨。时隔不久,日本鬼子再次进村扫荡时,被这位老太太用铁制油灯将汉奸砸跑。1938年,莱芜抗日军民曾在东上崮打垮过秦启荣的部下高松坡旅王连仲的游击队;后来王连仲在章丘当了汉奸,他驻扎在章丘、莱芜相邻地带,无数次报复莱芜人。小王庄村民李德忠、李德平、李庆义等人去河北卖姜时路过章丘,被王连仲的部队截获,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们全部活埋。

小王庄人经济意识强,自古就有“七座油坊八盘碾,东北角上破酒店”之说。建国前夕,村民王兆营、王兰芝等人就先后自筹资金干起了人工榨油的行当;任孝先、任奉先从外地学会了酿醋的技术,办起了醋店;王兆金也随之干起了酿酒的行业。 直到1957年才由集体接这个酒店,一直延续到国家不允许小集体酿酒方才停业。1972年,村里在村东高地段选建了砖瓦厂。

王善洋学会了制秤这一手艺,他制作的各种大秤、小秤畅销莱芜境内:王芳恒、王芬恒自行设计制作了简易弹花机,开办了弹花坊,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王者营、王者山、王本茂等村民瞄准市场,充分利用本村河沙资源,兴办了水泥预制厂;从1992年开始,任守治、任守政兄弟俩各自办起了姜、蒜、山楂烘干室和姜芽加工厂,其产品远销日本,经济收入相当可观;1996年村里先后扶持玄冠军、王者山、王性善等农户发展养猪业,年出栏均在百头以上。2002年,立足生姜、大蒜资源优势,村两委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泰禾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建厂,村负责给予调地20亩,主要生产加工生姜大蒜等农副产品,产品直接销往日本、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安置剩余劳力100余名,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小王庄历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地方。早在1958年,以王恒重,王玉昌为首的村干部就着手治山治水,他们选定在永宁崮前的山沟里建造了一个小型水库,使整个村北的山坡地浇上了水。1962年,又自筹资金,动员全村劳力在村北“老婆库”下游修建了库容量近万方的小型水库一座。两个连环水库的落成,解决了村北果园和农田的用水困难问题。水库建成之后,村里集资购进2台上海50马力拖拉机、1台75马力链轨车和一台精播机,使全村基本实现了机耕机播。

1975年冬,在公社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小王庄村平整村南土地300亩,次年粮食产量接近翻了一番。1977年秋末冬初,大王庄调集15个村的男女劳力2000多人在小王庄进行大会战,削高填洼,动用土方数十万方,奋战一个冬春,将300多亩土地平整得水平如镜,浇灌自如。

1990年,小王庄村村民,大力开展垫河造地利民工程。先清除河沙,再动用人力小推车和机动车辆运土垫地100亩,扩大了良田种植面积。

小王庄村的林果业发展较早。1972年,村里率先建起了16亩苹果、山楂示范园,时任林业局副局长的范国强同志多次来示范园进行现场指导。村里也派出组长以上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临沂等地学习参观。1980年和1984年又分别建了300亩、650亩山楂园。80年代末,小王庄村年产山楂50万公斤以上,该村山楂低产园开发项目还获得了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4年,小王庄村着手对原村庄进行规划改造,截止到2002年,已有150户乔迁新居。

小王庄村,人才辈出,民间艺人朱佃亮,技术巧匠王芬恒,林业劳模朱传法,中医大夫王绵增等闻名乡里。

小王庄对教育也较为重视,解放前有私塾,后改小学堂。解放后是学点驻地。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人才,李德政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恢复高考制度后,村里先后有近百名学生进入大专院校学习。 

人文自然

小王庄村中原有观音庙一座,庙中塑有观音奶奶像,塑像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庙前植有古槐一株,其主干足有3人合抱粗,树冠形如伞状。解放初期,村干部常在树上朝村民喊话,村民称其为“无线喇叭树”。 

人物事件

一、烈士英名录

王恒全 梁好顺 张道安 王善书 李德忠 玄冠吉 王同昌

二、历任村支书

1939年8月-1941年1月 王恒爱

1941年2月-1948年10月 赵学信

1948年11月-1950年7月 王兆云

1950年8月-1955年2月 王善富

1955年3月-1956年12月 王善英

1957年1月-1958年8月 王恒重

1958年8月-1962年12月 王玉昌

1963年1月-1963年12月 朱传绪

1964年1月-1964年12月 玄玉江

1965年1月-1968年10月 朱传绪

1968年10月-1978年10月王兆富

1978年10月-1984年12月朱学芳

1985年1月-1986年1月 任先明

1986年1月-1986年12月 王田增

1986年12月-1987年12月王宝昌

1987年12月-1989年12月任绪德

1990年1月-1995年12月 王田增

1996年1月-1999年7月 任绪国

1999年7月-2001年12月 任启新

2001年12月-   任绪国

三、历任村主任

1938年1月-1942年3月  王福芝

1942年4月-1944年10月 王金增

1944年11月-1945年12月 任乐常

1946年1月-1947年12月 朱传绪

1948年1月-1950年12月 王恒怀

1951年1月-1956年3月 朱传绪

1956年4月-1960年12月 朱传芳

1961年1月-1968年10月 张卫元

1968年10月-1970年1月 王兆富

1970年1月-1977年8月 张卫元

1977年9月-1985年11月 王兆富

1985年11月-1988年11月 朱佃海

1988年12月-1995年12月 王宝昌

1996年1月-2000年12月 高恒祥

2001年1月-   任绪国

四、副县级及其以上干部

李德章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军长等职,已退休

李菊轩 山东省法院民事庭庭长

王恒富 宁波市交通局局长

王均昌 原中共莱芜县委顾问,享受地级待遇,已故

王 华 任莱城区政协主席

王兴华 山东省委办公厅办公室主任

王恒爱 湖州市医院党委书记

朱学胜 任莱芜市工会主席

李海田 曾任莱芜市商业集团总公司书记,总经理

李海昌 曾任山东省石油集团莱芜总公司工会主席

王贵勤 曾在山东鼎立化工(集团)厂任职,享受副处级待遇,已离休

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任乐松 中学高级教师

朱佃新 中学高级教师

冯玉珠 中学高级教师

六、民间艺人朱佃亮

朱佃亮,小王庄人,1914年生于一贫苦农民家庭。3岁时因病双曰失明,为找生路,13岁拜师学曲艺,3年后出徒,即奔走四方说唱,艺术生涯达30余年,名噪一方。

朱佃亮虽双目失明,但聪明伶俐,强闻博记,在说、唱、拉、弹、打等各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口授之书说而不乱。人颂之语过而牢记,因此一生中所说唱之书目颇多。主要有《红灯记》、《千里驹》、《小八义》、《岳飞传》、《罗通扫北》、《智取威虎山》等。

他秉性耿直,爱憎分明。日伪时期,不为敌说唱,在脱身不得时,则以讽刺影射之曲词为之,逼敌禁演而去。解放后,他爱党、爱社会主义,在各个时期都根据形势,自己编唱了不少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方面的一些曲词小段,深受群众欢迎。

朱佃亮不仅善说唱,且精于乐器。“四弦琴”、“二胡”是他的拿手技艺。在他手中,既能奏京剧、豫剧、吕剧、莱芜梆子等曲牌,又能拉出锣、鼓、钹、镲的打击声乐。同时对剧中生、旦、净、末等唱腔,喜、怒、哀、乐等剧情,都能在弦、乐中演奏得清新明晰,淋漓尽致,令人叫绝。他拉出的各种鸟语之妙,风啸之声,均活灵活现。又能与弦对语,让琴乐说出所要说的书名,使人齐声叫好。他弹的“三弦”音调和谐,别具一格,说唱之时用腿点梆,使拉、弹、打配合得恰到好处。

朱佃亮生前主要活动于章丘南部和本辖区的口镇、莱城、寨里、杨庄、上游、茶叶等地,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曾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1965年因病去世,终年51岁。

七、技术巧匠王芬恒

王芬恒,1907年生于小王庄一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因家贫未入学,但聪明伶俐,善观察,爱钻研,逐渐成为令人赞叹的技术工匠。木、石、泥、铁四大匠艺样样纯熟,兼有木刻、石雕、机械组装、修理、翻砂,修理钟表之本领。并有绘画之才学,技艺全面,令人钦佩。

1952年后,王芬恒先后在口镇农具厂、县拖机站等单位工作,1960年在口镇农具厂成功制造了一台土龙门刨床,获得了该厂“革新能手”的光荣称号。1964年,因病去世。终年57岁。

八、省林业劳模朱传法

朱传法,1897年出生在小王庄一赤贫家庭,l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被选为农救会会长,1950年任王庄乡生产委员、小王庄村造林委员会主任。自此,他积极响应党的“封山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带领群众对本村900亩荒山进行绿化,被评为造林模范,于1951年光荣地出席了县劳模代表大会。

县劳模大会后,成立了7个村的联合造林合作社,朱传法当选为副主任。联合造林合作社发展迅速,由原来的560个股份猛增至3450个。仅1952年,联村造林合社即封山1020亩,栽柏树7400棵,核桃、栗子树3750棵,桃、杏树9800棵,成活率都在90%以上。朱传法再次被评为造林模范,于1953年一月光荣地出席了省林业劳模大会,并在会上作了书面发言,同时获得实物奖励和纪念手册、奖状各一件,胸章一枚。

朱传法同志于1963年病逝,终年66岁。

九、中医先生王绵增

王绵增(1895年1977年),字延生,小王庄村人,幼年丧父,随母寡居,因家贫未进私塾读书,年稍长即从事农业,性沉默寡言,稳重笃厚,耕怍之余,刻苦自读,好学强记,自修学业与日俱进。26岁始留,心医籍,先读本草、脉诀、汤头,后读《金鉴》,继而行医于世,因医道扎实,诊断谨慎,遂名噪乡里。

解放后,认真贯彻执行党关于卫生工作的政策,于1952年参加小联合诊所,1956年参加大联合诊所,后转公社卫生院工作至殁。在集体诊所和公社卫生院工作期间,勤奋学习,积极带徒,为培养中医新生力量作出了直有的贡献。1956年当选为香山区、莱芜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晚年,除诊务外,著成《新编验古并集》,书成于1970年10月28日,共分70篇,内容包括内、外、妇、儿各科,以临证医案较多,理论阐述较少。用药平中见奇,辨症准确,妇科方面内容尤为丰实本书系其一生医学生涯之结晶,是大王庄公社中医事业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特产

十多年来,本着宜粮则粮,宜果则果的原则,小王庄村栽植了各类果树5万多株,通过发展林果业走上了富裕路。与此同时,小王庄人还建起了100亩桑园发展养蚕业,种植了400多亩的生姜、大蒜、蔬菜,形成了以林果为主,粮菜种植相补充的农业发展格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