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小檗(南川小檗)

由网友(" 黄泉路上′你可安好)分享简介:南川小檗(教名:Berberis fallaciosa)为小檗科小檗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动物。漫衍于中国大陆的4川、湖北等地,熟善于海拔一,零零零米至二,七零零米的地域,多熟正在林下、山坡灌丛中、沟边、路边及林缘,今朝还没有由人工引种栽培。形态特性常绿灌木,低一⑶米。老枝圆柱形,暗灰色,平滑无毛,幼枝灰色,具棱槽以及稀少...

南川小檗(学名:Berberis fallaciosa)为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700米的地区,多生在林下、山坡灌丛中、沟边、路边及林缘,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高1-3米。老枝圆柱形,暗灰色,光滑无毛,幼枝灰色,具棱槽和稀疏细小疣点;茎刺三分叉,淡黄色,长1-4厘米。叶革质,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13厘米,宽1-2.2厘米,先端近渐尖,基部渐狭,上面深绿色,中脉明显凹陷,侧脉微显,背面黄绿色,中脉明显隆起,侧脉微隆起,两面网脉不显,叶缘常向背面反卷,每边具15-30刺齿;叶柄长2-6毫米。花2-5朵簇生;花梗长10-25毫米,带红色;花黄色;小苞片阔卵形,先端钝;萼片2轮,外萼片倒卵形,长约3.5毫米,宽约3毫米,内萼片倒卵形,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约4毫米,宽约2.3毫米,先端缺裂,基部略呈爪,具2枚紧靠的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突尖;胚珠2枚,无柄。浆果倒卵状,长6-9毫米,直径5-6毫米,顶端无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山坡灌丛中、林下、路边、沟边或林缘。海拔1000-2700米。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