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义堂清真寺(善义堂清真寺)

由网友(盛世流光)分享简介:开封擅义堂清实寺正在开封市饱楼街西北鹁鸽市街,座西向东,亦名甘肃寺,果系清甘肃人行商于此者所修,行商多从蒙古贩马至开封,故又名“马客寺”。中文名擅义堂清实寺所属地域河南开封制作期间清咸有年间宗学伊斯兰学种别清实寺天气类型暖温戴季民风候地址开封市饱楼街西北鹁鸽市街修于清代成立配景擅义堂清实寺行商的东南归平易近,先正在文殊寺街清实...

开封善义堂清真寺在开封市鼓楼街东南鹁鸽市街,座西向东,亦名甘肃寺,因系清甘肃人行商于此者所建,行商多从蒙古贩马至开封,故又名“马客寺”。

中文名

善义堂清真寺

所属地区

河南开封

建造时期

清咸丰年间

宗教

伊斯兰教

类别

清真寺

气候类型

暖温带季风气候

地址

开封市鼓楼街东南鹁鸽市街

建于

清朝

建立背景

开封38座清真寺,仅有3座是传统风格老建筑,每座里面都有件宝贝

善义堂清真寺

行商的西北回民,先在文殊寺街清真寺作礼拜,后因意见不合,退出商议自建清真寺。

大家集资捐款,其中马自忠捐的银两为最多,苏占杰次之。鉴于所谓“秦川之乱”才平,而由西北来的这一部分回民建寺之事,恐难得到开封祥符县准核,故仿效省会馆聚同乡行义事之举,筹建“善义堂”。由在城商民“忠义和”号马自忠、“信义长”号苏占杰、“明发祥”号伍廷发、“义升德”号于义升、“德盛店”号洪德语、“复盛和”号马自鹏等联合呈请祥符县准许建寺。在鼓楼街南买地准备建寺,然却费一番很大的周折。当时满清政府已腐朽无能。首先,建寺选择地点距铁佛寺和相国寺很近,动工修建时铁佛寺和相国寺提出意见,清真寺的建筑不得高于他们二者的建筑,同时,又有人密告官府,说这些从西北来的马客集资建寺是假,图谋不轨为真。

满清政府信以为真,通告所有社头到衙门过堂。据老人讲,让士兵抬出火盆,从里面拿出烧得通红的铁链,然后对这些社头说,如果敢跪在铁链上,就表明是真心建清真寺;如果不敢跪,就表明不是真心。这样不但不予批准建寺,而且还要逮捕惩治这些回民。

话刚完,苏老社头毫无犹豫地跪到铁链上,当官的赶忙让士兵扶起苏老社头,并为其真心所动,当场批准建寺。

寺建成,只能命名为善义堂,其意善者国之珍,义者事之干,圣贤以此训人,而不能带清真寺三字。

寺位于鼓楼南,座西向东,其宽阔约占十余亩地基。头二门楼以及院内前后房屋,共一百一十六间,此后又在鼓楼街路南路北、马道街路东又购置房屋数处,作为善义堂附属院落。寺院建筑皆系旧式大屋,南北讲堂也甚为宽阔。大殿宏畅宽大,约能容三百余人同时祈祷,中院大且而净,春夏秋冬四时杂花遍植其中,处处可人。

修缮重建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北京安定后,返京路过开封,其前部先行官马安良(回族人)到善义堂作礼拜,问及为什么不用清真寺之名,老社头们说明事由,并写了万民册,通过马安良交付慈禧太后,申明善义堂建立用意是礼拜祈祷,决无谋反之不轨,并请她亲临善义堂。慈禧太后看万民册后,经过查问,认为民众捐钱建寺,劝化愚民,设塾办学,教化顽童,事属善举。批准可以用清真寺名,并亲笔题词“善义堂清真寺”送与善义堂(该匾在文革中散失),从此善义堂遂名为“善义堂清真寺”。

民国时期,本区域回民约有百二十户上下,多居于鹁鸽市、牲口市后第四巷数街,其中有三分之二,系清时甘、青一带大贾因行商于此年久,后遂于此立家成业,回民亦仍有作行商,往来于沪、汉、杭等埠间;其余有少数系由山东、陕西谋生来此者,则多开饭铺卖饭为业,生活俭朴。

文革期间,发生了很大变化,极左路线使造反派多次到寺内破四旧,卷棚上二十多块大匾和大殿柱前抱匾,皆被摘下毁掉。据忆匾有成亲王题的“无畏上帝”、醴亲王“在明明德”、左宗棠题的“道之大源”、协镇马策勋题的“西方区域”及“认主独一”等,皇廷还恩赐十八岁翰林马文梦亲书卷棚四个抱柱。大殿内还有阿訇马寿清书写一块阿文匾和两个抱柱。过去大殿内外,真是琳琅满目,金光闪闪,笔墨荟萃,整个寺院装饰得金碧辉煌,可惜在文革期间全已遗失。寺也被占用辟为鼓楼区属——电动工具厂。礼拜停止,门毁窗倒。

在教育方面,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寺内设塾,开始教授学生五经四书,进入民国时期,改为民生小学,至一九四九年才停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恢复宗教活动,发还寺院,两年间被陆续退回。靠房租维持清真寺的开支,并一步步整修清真寺。

规模建制

现寺仍不失昔日之别致壮观,大门4间楼,为贮藏室和会计室,往里南为3间办公室,北为3间殡仪室;进二门,连过庭间一,继之南北讲堂各10间,东西长廊并峙;南讲堂西南有水房6间。大殿古老雄伟,卷棚三十五间,内三十二根珠红大柱,气势咄人,画栋雕梁,刻楹洁壁;大殿三十五间,后窑一间,殿内深处,宽敞明净,庄严肃穆,宁静清心。

寺存碑三,位大殿前,一书《善义堂记》碑,系光绪戊子年(公元1888)清和月既望吉月立,按察使御前安徽风颖六泗兵备道刘毓栴撰文,载善义堂清真寺建寺情况及捐款人名和数目,另《万善同归》碑,位《善义堂记》碑侧,系与其同年立,也载捐款名单数目;还有一碑《流芳百代》系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十月二十九日立。另留两个穿衣镜,边系为檀木。

寺南有女寺一,建寺比男寺稍晚,有大门一间,一排南厢房,西房为礼拜大殿,前有出檐,立有明柱。文革时停止,后恢复修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