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大理(南北大理)

由网友(凉人梦)分享简介:南北京大学理黑族地缘文明齐整分的1个观点。大抵的分界线是洱源沿着洱源-凤羽1线以南为南京大学理,沿着乔后-3营-牛街1线以北为北京大学理。那个边界1过,黑语南北嘴音骤变,通话孕育发生坚苦。配景不同持久以去,大理1戴的黑语存留着南北差距。很多人都领会到地缘差距陪同的语音区分。大要上从北到南,沿滇匿私路南下,过了洱源的牛街3营1戴,到了洱源...

南北大理

白族地缘文化划分的一个概念。大致的分界线是洱源沿着洱源-凤羽一线以南为南大理,沿着乔后-三营-牛街一线以北为北大理。这个界限一过,白语南北口音骤变,通话产生困难。

背景

环洱海 沙溪古镇 大理二日游

差别长期以来,大理一带的白语存在着南北差异。许多人都体会到地缘差异伴随的语音区别。大体上从北到南,沿滇藏公路南下,过了洱源的牛街三营一带,到了洱源的邓川,白语口音就开始由北方向南方口音靠近。白族内部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学术讨论的方便,于是产生了区分南北大理的需要,于是有了南大理,北大理的概念形成。

南北大理存在很多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语音差别。

南大理的55调在浊音,不送气音声母的音节里变成35调,而在送气音前维持与北大理一致的音调。

2.语汇差别

南大理和北大理在动词,名词等实词系统上比较一致,但在连词,介词等虚词系统上差异非常大。大多数南北通话障碍由这些方面的不一致产生。

3.服饰差别

北大理的白族服装基本色彩是 白,蓝,黑;南大理是白,红。北大理服饰红色成分用的少,南大理黑蓝色比较少。

4.文化差别

较之南大理,北大理人食用生皮的风俗不盛行。北大理人也无绕三灵的古风。北大理的民俗中没有官方认定的白族民族节”三月街“。

5.地理差别

北大理山多海拔高气候寒冷,南大理水多海拔低气候较温和。

历史探源

探究南北大理各方面差异的历史原因有重大意义。它能揭示历史上的人口流动和战争对社会的冲击等等诸多社会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白族社会文化带来的影响。这方面的人文地理研究是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

1. 地形的影响

地形影响的典型例子是乔后白语方言与剑川和洱源方言的关系。乔后在地缘上与洱源坝子同在一个纬度,直线距离仅仅12公里,但中间隔着南北长达40公里的罗坪山脉。而与乔后在同一个峡谷纵深里的沙溪坝子就在乔后北部20公里处,然而沿着峡谷底部的黑惠江岸的交通却十分便利。大山阻挡了人群的交流。这样的结果就是乔后的白语口音与沙溪坝子非常一致,通话无困难。同属于北大理系统。而一山之隔的洱源坝子,则是南大理系统。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