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村(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乡大城村)

由网友(心向暖阳)分享简介:大乡区海内有五个: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乡间辖村、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崔野散镇下辖村、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填色镇下辖村、山西省忻州市5台县低洪嘴乡间辖村、河南省焦做市武陟县圪垱店城大乡村。中文名大乡村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保山市地舆位置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城面积四六.二平方私里人嘴六零二零人天气类型亚寒带季民风候领土面积...

大城区国内有5个: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乡下辖村、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下辖村、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镇下辖村、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高洪口乡下辖村、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圪垱店乡大城村。

中文名

大城村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保山市

地理位置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

面积

46.2平方公里

人口

6020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国土面积

87.82 km²

区政划分

奖励1000万元 永春乡获国字号殊荣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地处湾甸傣族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94公里。东邻更戛乡,南邻永德县,西邻施甸县,北邻下甸村。辖沙沟、大新寨、小新寨、上芒更、下芒更、大城一、大城二、鸡肠水、龙家田、大田坝等10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有农户690户,有乡村人口2764人,其中农业人口2723人,劳动力179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34人。

自然条件

全村国土面积87.82平方公里,海拔628米,年平均气温22.3℃,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甘蔗、蔬菜、香料烟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520亩,人均耕地2亩,林地98435.9亩。

经济概况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15.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9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甘蔗、蔬菜、水果为主。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1183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1183户通电,有68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18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18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183户。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5.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1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6315.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31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86亩。该村到2015年底,有4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274.16亩(其中:田1439.00亩,地5835.16亩),人均耕地2.1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果蔬等作物;拥有林地98435.9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9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5亩,主要种植龙眼、芒果、橙类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3922.46亩。

农村经济

该村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61.3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649.93万元,畜牧业收入1125.68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4272头,肉牛541头,肉羊758头);林业收入198.96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890.38万元,工资性收入6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2.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0人,在省内务工68人,到省外务工3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粮食、甘蔗、果蔬、畜牧业,主要销售往本县、省外。2015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649.93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果蔬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粮食、甘蔗、果蔬、畜牧业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183户,共乡村人口3767人,其中男性1848人,女性1919人。其中农业人口3397人,劳动力2516人。到2015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7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645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5.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313户。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5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7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086.2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535.33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63.07万元,有固定资产803.15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1.9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城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湾甸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15.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333人,中学生118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二是产业单一,群众增收速度缓慢;三是集体经济薄弱,制约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四是村庄规划整治难度大,新农村建设有待加强。。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按照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既定的“稳粮、固蔗、增烟、壮菜、兴畜、兴林”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粮食产业:要引导农民高产高效种植,发展短、平、快产业,提高土地产出率,提升亩效益;甘蔗产业:坚持走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优化品种、强化管理、改善灌溉、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发挥效益的路子;香料烟产业: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大香料烟种植力度;蔬菜产业:紧紧依靠我村龙头企业的优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适销对路产品,体现效益;畜牧业:强化科技措施,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开发林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2个,党员总数118人,党员中男党员95人,女党员23人。团员96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