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果崖豆藤(异果崖豆藤)

由网友(誰理這風俗爛事)分享简介:同因崖豆藤,为单子叶动物药豆科动物同因崖豆藤的根。漫衍于广西地域。有补血行血之功能。中文名同因崖豆藤目蔷薇目 Rosales界动物界门种子动物门亚门被子动物亚门纲蔷薇亚纲亚纲本初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推丁教名Callerya dielsiana var. herterocarpa亚目豆亚目 Legum...

异果崖豆藤,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异果崖豆藤的根。分布于广西地区。有补血行血之功效。

中文名

异果崖豆藤

蔷薇目 Rosales

植物界

种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蔷薇亚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拉丁学名

Callerya dielsiana var. herterocarpa

亚目

豆亚目 Leguminosineae

豆科

崖豆藤属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ex T. C. Chen) X. Y. Zhu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

扁果系

形态特征

一男子在富溪路边摘 野果 ,仅一口就进了急诊重症室...

与原变种不同为:小叶较宽大;果瓣薄革质,种子近圆形。

地理分布

产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

医用价值

【药用部位】

异果崖豆藤的根。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肝经。

【功效主治】

补血行血。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

【用法用量】

内服:15一30克,水煎服。

【参考出处】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功效分类】

补虚药补血药

相关信息

原变种(香花崖豆藤)形态特征:

攀援灌木,长2-5米。茎皮灰褐色,剥裂,枝无毛或被微毛。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叶柄长5-12厘米,叶轴被稀疏柔毛,后秃净,上面有沟;托叶线形,长3毫米;小叶2对,间隔3-5厘米,纸质,披针形,长圆形至狭长圆形,长5-15厘米,宽1.5-6厘米,先端急尖至渐尖,偶钝圆,基部钝圆,偶近心形,上面有光泽,几无毛,下面被平伏柔毛或无毛,侧脉6-9对,近边缘环结,中脉在上面微凹,下面甚隆起,细脉网状,两面均显著;小叶柄长2-3毫米;小托叶锥刺状,长3-5毫米。圆锥花序顶生,宽大,长达40厘米,生花枝伸展,长6-15厘米,较短时近直生,较长时成扇状开展并下垂,花序轴多少被黄褐色柔毛;花单生,近接;苞片线形,锥尖,略短于花梗,宿存,小苞片线形,贴萼生,早落,花长1.2-2.4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萼阔钟状,长3-5毫米,宽4-6毫米,与花梗同被细柔毛,萼齿短于萼筒,上方2齿几全合生,其余为卵形至三角状披针形,下方1齿最长;花冠紫红色,旗瓣阔卵形至倒阔卵形,密被锈色或银色绢毛,基部稍呈心形,具短瓣柄,无胼胝体,翼瓣甚短,约为旗瓣的二分之一,锐尖头,下侧有耳,龙骨瓣镰形;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花盘浅皿状;子房线形,密被绒毛,花柱长于子房,旋曲,柱头下指,胚珠8-9粒。荚果线形至长圆形,长7-12厘米,宽1.5-2厘米,扁平,密被灰色绒毛,果瓣薄,近木质,瓣裂,有种子3-5粒;种子长圆状凸镜形,长约8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2厘米。花期5-9月,果期6-11月。[1]

参考资料

1.异果崖豆藤(引用日期:2016-11-1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