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汁粽(以糯米等为主材制成的食品)

由网友(初夏那抹浅蓝)分享简介:灰汁粽又名灰渍粽,是东阴、竖店地域特产。中文名灰汁粽别号灰渍粽功能传统食物地域特点,端五节食物是否含防腐剂否首要本料糯米,灰渍,金丝蜜枣,水腿,鲜肉,豆沙,蛋黄,栗子,湿菜肉汗青传奇相传黄帝正在鼎湖峰驭龙降仙后,峰巅的丹鼎也飞仙游庭,唯留住1大堆炼丹烧过的柴灰。黎民们纷纷拿归野中,念着法子享受。时近端五,1老妪以滚水泡柴...

灰汁粽又名灰渍粽,是东阳、横店地区特产。

中文名

灰汁粽

别名

灰渍粽

功效

传统食品地区特色,端午节食品

是否含防腐剂

主要原料

糯米,灰渍,金丝蜜枣,火腿,鲜肉,豆沙,蛋黄,栗子,干菜肉

历史传说

奉化日报

相传黄帝在鼎湖峰驭龙升仙后,峰巅的丹鼎也飞升天庭,唯留下一大堆炼丹烧过的柴灰。百姓们纷纷拿回家中,想着法子享用。时近端午,一老妪以沸水泡柴灰,滤汁浸米包粽、煮粽。及食,见粽色嫩黄,香气扑鼻,邻里纷纷仿效。旋以灰汁粽对天朝拜,感谢黄帝恩赐美食,灰汁粽祭奠黄帝遂由此相沿成俗。[1]

制作过程

“东阳‘灰汁粽’,顾名思义,就是包裹粽子的时候用到了灰汁,一般是白豆杆、田塍豆杆等烧成灰,用烧开的水冲泡、过滤产生灰汁。”灰汁粽的名称让人觉得灰汁应该是灰色,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是有点像很淡的啤酒颜色。包裹粽子时将糯米倒入灰汁浸泡,煮之前颜色变化看不出来,可是煮熟了以后就变成了黄色,吃起来特别香。灰汁棕的吃法也是挺有讲究的要等凉了才好吃,吃起来别有风味。[2]

咸馅用家养猪鲜肉或咸肉、火腿,佐以菜咸笋或大栗、花生米。甜馅多用豆沙加糖。如过节或给读书人吃的粽子,包成拦腰两扎、每头两角的“门闩粽”。而祭祀、拜佛用的,则包成长而尖状,名为斋(尖)粽,其内馅就不能包肉了。再是在煮粽子时,要盖上一捏浸湿的“稻干圈”,以免上层粽子干裂或不熟不透。[1]

历史记载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这本书记载了粽子的做法,也是我能找得到的最早的记载粽子做法的书。

《齐民要术》第九卷糭(音粽)?(音噎)法第八十三记载了粽子的详细做法,原文如下:

糭?法第八十三

《风土记》注云: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糭,一曰角黍,盖取隂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这段话应用的是《风土记》的原文,但是《风土记》已经找不到了。文中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煮粽子要用纯浓的灰汁,灰汁就是指草木灰灰浸泡过滤后所得之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

这并没有提粽子是咸的还是甜的,碳酸钾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但是草木灰杂质比较多尝起来应该是微苦的,可能会略微有点咸。

以此看来,现在还流行的灰汁粽是最正统的粽子。

后来,清朝人陈元龙在《格致镜原》,详细整理了从古至清,有关粽子的各种说法,原文如下:

粽子

《荆楚嵗时记》夏至节日食糉。

《风土记》端午进筒糉,一名角黍,以菰叶裹黏米、栗、枣,以灰煑,令熟,盖取隂阳包裹未散之象。

《续齐谐记》屈原午日投汨罗死。楚人哀之,每於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君甞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并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以五色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作粽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2]

参考资料

1.缙云点心与黄帝文化 · 缙云新闻网(引用日期:2015-09-07)

2.裹粽子 · 东阳日报(引用日期:2015-03-24)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