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露村(牡露村)

由网友(别人笑我太疯癫*)分享简介:牡露村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董堡城的1个,地处董堡城东南边,属于半山区。间隔镇九.零零私里,领土面积三二.一八平方私里,海拔一四一零.零零米,年平均气温一七.五零℃,年升火质一零五零.零零毫米,相宜莳植玉米、稻谷等农做物。该村东邻董搞,南董堡邻,西邻罗瓦,北邻莲乡。辖大牡露、小牡露、土6等一零 个村平易近小组。中文名牡露村所...

牡露村是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董堡乡的一个,地处董堡乡西北边,属于半山区。距离镇9.00公里,国土面积32.18平方公里,海拔1410.00米,年平均气温17.50℃,年降水量105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该村东邻董弄,南董堡邻,西邻罗瓦,北邻莲城。辖大牡露、小牡露、土六等10 个村民小组。

中文名

牡露村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云南省文山州

地理位置

董堡乡西北 边,距董堡乡政府所在地9.00 公里

面积

32.18平方公里

人口

2777人

民族

汉族

行政类别

行政村

自然资源

牡露村

牡露村委会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44.40亩(其中:田1274.37亩,地870.03亩),人均耕地8.53亩,主要种植玉米、稻谷等 作物;拥有林地3157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309.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22亩,主要种植板栗、柿花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862.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 467户通自来水,有88户饮用井水,有55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55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 380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9.1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 28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0户(分别占总数的52.2 %和43.6%)。

牡露村河流

该村到董堡乡道路为土路(或不通路);进村道路为 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 9.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19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965.00亩,有效灌溉率为45.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84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1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 26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 2户;建有小水窖 7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9户。全村有1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7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烤烟生产

该村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37.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59.00万元,畜牧业收入349.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68头,肉牛110头);林业收入42.00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433.50万元,工资性收入55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91.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59.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12人,在云南省内务工44人,到云南省外务工868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玉米、稻谷,主要销售往本县。2013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00万元,该村发展板栗柿花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玉米、稻谷产业。

人口卫生

村内小学教学楼

该村现有农户600户,共有乡村人口2837人,其中男性1466人,女性1371人。其中农业人口2819人,劳动 力1807人。到2013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3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8.3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82.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406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牡露、小牡露、麻力,中学生就读到董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00公里,距离中学9.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392人,中学生166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3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4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48.4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99.4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1180个(劳均1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12万元,有固定资产0.42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12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9个,党员总数40人,党员中男党员35人,女党员5人。团员12人。

新农村建设

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25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低,科学技术滞后,意识较低。2、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变。3、单项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多开展科学技术方面的技术培训。2、加强道路建设,增强农作路修建。3、多发展多方面的产业项目,增强农民的收入。4、大力发展核桃、油茶、蚕桑产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