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片(技术派摄影师讽刺作品的称谓)

由网友(淰と间)分享简介:“糖火片”是传统技能派摄影师嘲讽“新新人类”做品的1种称谓。比力典型的说法是:“望觉感触感染杰出,生理感触感染平庸”。要够上“糖火片”,起首患上望觉感触感染杰出,那是“新新人类”们也不能不认可的。至于生理感触感染,这又是睹仁睹智的了,太深奥。不什么工作是相对的,传统摄影的各类题材,许多既不粗浅内在也不望觉美感。而新人类寻求的所谓糖...

“糖水片”是传统技术派摄影师讽刺“新新人类”作品的一种称谓。

不懂这些摄影行话,拿什么行走江湖

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要够上“糖水片”,首先得视觉感受良好,这是“新新人类”们也不得不承认的。至于心理感受,那又是见仁见智的了,太深奥。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传统摄影的各种题材,很多既没有深刻内涵也没有视觉美感。而新人类追求的所谓糖水片,除了首要的唯美以外,某些情况下也能起到情绪传达的作用。

中文名

糖水片

对象

传统技术派摄影师

目标

“新新人类”作品

用于

讽刺

特点要求

比如:暗调的压抑或者亮调的明朗情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艺术本身也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作为传统绘画向现代主义过渡的标志,印象派在诞生伊始也难以得到法国主流艺术界的认同,同理的还有20世纪初,美国爵士乐在古典音乐丛林里的生存状态。因此,新生事物必有其生命力。先从“视觉感受良好”做起,也挺好,First thing first嘛。

“糖水片”一词最早由Royal(又称卤鸭,原新浪摄影论坛版主)在江湖绝色里发明的词儿,当时是指风光片,后来专门指风光片中腻人的片子,也就是外观漂亮, 没有哲学味道(意境?)的片子。

最后,我引用网友“fotobug”的话作为结语,因为这是对“糖水片”来源比较客观的评价。

风光片总是离不开水,所以,河水、湖水、甚至塘水都经常被最早是新浪(分后分化为无忌和江湖)影友们纳入镜头,评片时“塘水”这个词频繁出现,后通假为“糖水”,一语双关,即有“塘水”的意思,也有“甜得发腻”的意思。

含义

所谓的风光“糖水片”,其实不是一个贬义词,是广大摄影爱好者对那种看起来画面阳光明媚,风光旖旎的风景图片的俗称。因为是“民间的”,口头的,理解多有歧义,也没有权威机构能给与其一个准确的,科学的。

从画面内容看,风光“糖水片”多是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

从画面光线看,风光“糖水片”或是明媚靓丽,或是阴柔妩媚,细腻温和

从画面技法看,风光“糖水片”多是大景深,小光比,视角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从表现效果看,风光“糖水片”多是物我相对,意境互隔的纯客观精细描写和准确记录,很多商业片要求这样的,正好和风光“艺术片”的主观写意的表现形成对照。

由于照相机本身特性,特别是现代相机,多数人稍具备一些常识拿起来就可以拍摄,特别是一般性的风光旅游摄影,一些人很容易就得到一些看起来美丽迷人的风景图片,俺以为这远远达不到风光“糖水片”的水准,因为真正的“糖水片”在相机使用,摄影操作过程中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同样的风光,因为个人技术操作的差异,风光“糖水片”的“糖分”水平大相径庭。

运用方面

对于人像摄影,数码器材配合简单的布光,都可以呈现出清晰的画面,过去,拍一张照片十分麻烦,当被摄主体确定后,构图时,调整景别要靠改变拍摄距离来完成。使用变焦距镜头只需旋转或推拉变焦环即可取得理想的景别,完成构图;测光时,摄影人需走到被摄体跟前,分点测光,然后计算出曝光指数,确定正确的曝光组合后,再调整相机。集各种测光方式于一机,使用p程序只需半按快门钮,便可自动设定正确的曝光指数,完成曝光组合,配合一些色彩鲜艳的简单后期,一张人像糖水片也出来了。过去手动调整光圈、快门、焦距,然后取下取景屏,换上胶片盒,拉开胶片遮光板再给快门上弦后才能等待时机,按下快门的人,越来越来越不在乎 照片本身的含义,而去重视照片所呈现出的美感,大批大批的人像摄影,只一味的追求甜美,性感,而忘记了摄影真正的含义以及要表达的东西。

无论自然风光、风景、人像、静物、民俗、纪实、观念等类别,“唯美”风格的照片并不是糖水片,因为“唯美”毕竟是美之一种,风格之一种。而我以往之所以毫不留情地狠批过,针对的其实是摄影人群起而追之的千人一面现象;尤其是“自然风光”类,不仅表现在严重的同质化上,也还存在着所谓几个“风光大师”之类的意见领袖只认定“唯美”是至高境界的错误评论与引导,由此而成为影响中国摄影向全方位多维度发展的巨大障碍。

但究竟什么样的照片才算“糖水片”呢?这问题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所谓复杂,主要是因为拍糖水片的人并非一点想法或追求也没有,也不可能象“植物人”或“机器人”那样去拍,所以对一般观看者来说,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而所谓简单,其实只需抓住照片乃至拍摄者的几条特征,便可一目了然。以下我想开列主要的三条,纯属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只有技术-没有艺术

许多糖水片都是很讲摄影技术性的,比如光圈、焦距、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色彩、色温、饱和度、明暗、虚实、景深、层次、反差等等,也很讲究所用的相机、镜头、胶卷及其它设备之类。他们对“美”的理解,更多其实就是技术;同时也把这些通过各种技术所拍出来的片子误认为就是艺术了。

我以前讲过,艺术的基本特征是“模仿现实-提练现实-超越现实”,三阶段缺一不可;而更高的层次则是“思想就是艺术”。糖水片多半只停留在“模仿现实”的阶段上,虽有少部分可达到“提练现实”这一层,但绝无“超越现实”的思想高度。许多糖水片往往还把“美化现实”误认为就是“美”乃至“超越现实”,这其实是糖水片最大的症结所在。“美化”绝不是美,只是虚假粉饰,是骗人的东西。

城市“写真照相馆”所拍出来的照片就是这种“美化”出来的典型糖水片。这种写真并不是将某人的优点进行艺术性的放大或突出表现,而是全力掩盖某人的缺点,比如用描眉或画眼影的化妆手段把小眼睛变大,用拍摄时的柔光镜效果来掩盖某人脸上的皱纹之类。那人的眼睛虽大了,但不是她了;那人脸上的皱纹虽没了,但那张有血有肉的脸也没了……而照片反映出的最后结果只能是那人的一张假脸!

2、只有构图-没有意图

凡是平面视觉的东西就有构图,诸如对角线、平行线、三角形、梯形、对称、不对称、面积、体积、远近关系、虚实关系、主次关系、轻重关系等等。但这些只是视觉要素问题,是一张好照片所包含的一部分因素,并不是全部或者重点。重要的是你的这张照片想干什么?想表达什么?倘若摄影人只把构图看作是一张照片顶顶要紧的事,其构图就是拍这张照片的意图的话,同样是把构图误作了“美”,其充其量只是“形式美”而已,除此之外,你在那张照片里就再也看不出什么东西了。

比如花卉类的照片,绝大多数只有色彩、光晕、造型、构图。再比如自然风光类的照片,那山、那水、那云、那月、那树、那石等等,体现的也仅是构图与光影技术;许多画面效果虽不乏“清新剔透”或“烟雨朦胧”,有的甚而也“美化”了那个自然风光,所谓色彩绚丽、画面干净之类,并以此认为“美”,这也正是我下边要讲的“只有感官美-没有心灵美”的问题。

3、只有感官美-没有心灵美

给人的感官造成一种表相的“美”,其实很容易达成。这就如同让你看见一位“美女”,无非是一张漂亮脸蛋和魔鬼身材而已,三陪小姐就能办到,至于那位“美女”有无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丰富气质等等,其实稍有人生阅历者,也能从她的言谈举止中一眼看个八九不离十。以此对应“糖水片”来说,那糖水片就是——只有皮相的美貌,没有内在的气质、修养、才华!古希腊思想家普罗丁早就认为美是有等级之分的----感官是低级,心灵才高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