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蛇菰(宜昌蛇菰)

由网友(10.小气鬼)分享简介:宜昌蛇菰是木本动物,低三⑻厘米。产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北、4川、陕西。熟于海拔六零零⑴七零零润干的纯木林中。中文名宜昌蛇菰目檀喷鼻目推丁教名Balanophora henryi界动物界门被子动物门纲单子叶动物纲亚纲本初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外文名Balanophora henryi科蛇菰科亚科蛇菰...

宜昌蛇菰是草本植物,高3-8厘米。产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北、四川、陕西。生于海拔600-1700润湿的杂木林中。

中文名

宜昌蛇菰

檀香目

拉丁学名

Balanophora henry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外文名

Balanophora henryi

蛇菰科

亚科

蛇菰亚科Subfam.Balanophoroideae

蛇菰属

亚属

三药亚属 Subgen. Balania

宜昌蛇菰

分布区域

陕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锡金

植物名称

隐轴蛇菰 搜狗百科

宜昌蛇菰(新拟)

宜昌蛇菰

土菌子(四川)

形态特征

草本,高3-8厘米;根茎灰褐色,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干时脆壳质,直径2.5-5厘米,通常分枝,表面粗糙、密被小斑点,呈近脑状皱缩,常散生着星芒状小皮孔;花茎长1-6厘米,红色或红黄色;鳞苞片约7枚,红色,卵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0.8-1厘米,旋生于花茎上。花雌雄异株(序);花序同型,阔卵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厘米;雄花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3,近圆形或阔三角形,长约2毫米,宽约3毫米;聚药雄蕊有花药3枚;花梗初时不明显或很短,后渐伸长,长达3毫米;雌花的子房卵圆形,有柄或无柄,大部着生于附属体的周围,连花柱长约1毫米;附属体深褐色,倒卵状长圆形,很少线状长圆形,顶端近截形,有短柄,长约1.3毫米,宽0.7毫米。花期9-12月。

分布及生境、识别

产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北、四川、陕西。生于海拔600-1700润湿的杂木林中。本种的根茎形态、构造和鳞苞片的着生情况与红冬蛇菰有显著不同,易于识别。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