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杂7号(上海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油菜品种)

由网友(七世鸢尾)分享简介:该种类为甘蓝型半冬性核没有育纯接种,齐生养期平均二三六天。幼苗叶色较深,冬日蒲伏型,叶片缺刻浅,少柄叶裙边较着,叶面平坦,蜡粉较厚,花瓣鲜黄色,卵形平坦,主花序较发财,角因少度中等,种皮白褐色。平均株低一五五厘米,分枝节位三五厘米。1次有用分枝八个,2次有用分枝七个,主花序少六零厘米,双株有用角因数四零零个,每一角粒数二...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36天。幼苗叶色较深,冬季匍匐型,叶片缺刻浅,长柄叶裙边明显,叶面平展,蜡粉较厚,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主花序较发达,角果长度中等,种皮黑褐色。平均株高155厘米,分枝节位3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个,二次有效分枝7个,主花序长6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400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7克。菌核病发病率23.3%,病指10.68,病毒病发病率18.3%,病指7.6,低抗菌核和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1.06%,硫苷含量35.4μmol/克,含油量40.76%。

植物界

芸苔属

罂粟目

被子植物门

十字花科

双子叶植物纲

核杂7号

全年油菜已超八成到手 时隔七年夏收油菜籽面积有望再破1亿亩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19

品种名称:核杂7号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48AB×HF02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36天。幼苗叶色较深,冬季匍匐型,叶片缺刻浅,长柄叶裙边明显,叶面平展,蜡粉较厚,花瓣鲜黄色,椭圆形平展,主花序较发达,角果长度中等,种皮黑褐色。平均株高155厘米,分枝节位3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个,二次有效分枝7个,主花序长60厘米,单株有效角果数400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7克。菌核病发病率23.3%,病指10.68,病毒病发病率18.3%,病指7.6,低抗菌核和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1.06%,硫苷含量35.4μmol/克,含油量40.76%。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度参加长江下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3.0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97%;2003-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171.34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9.0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52.1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67%。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8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2.85%。

栽培技术要点:生产上注意防治菌核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安徽、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