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白藤(药物)

由网友(匿于尘埃)分享简介:牛黑藤,中药名。为茜草科动物牛黑藤Hedyotis hedyotidea DC.[Oldent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茎叶。牛黑藤漫衍于广东、广西、云南。具备清冷解毒之功能。经常使用于风冷伤风,肺冷咳嗽,中寒低冷,肠炎,皮肤干疹,戴状疱疹,痈疮肿毒。中文名牛黑藤亚科金鸡缴亚科...

牛白藤,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Hedyotis hedyotidea DC.[Oldentandia hedyotidea (DC.) Hand.-Mazz.]的茎叶。牛白藤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

中文名

牛白藤

亚科

金鸡纳亚科

植物界

耳草族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菊亚纲

茜草目

亚目

早期的分类系统将茜草科分类在茜草目内。

茜草科

拉丁学名

Hedyotis hedyotidea

耳草属

牛白藤

命名者及年代

(DC.) Merr.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

入药部位

茎叶。

性味

味甘、淡,性凉。

归经

归肺、肝、肾经。

功效

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别名

牛白藤根的相关文章 注意事项 资讯新闻 39药品通

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土加藤、甜茶、接骨丹、排骨连、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涂藤头。

主治

用于风热感冒,肺热咳嗽,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

相关配伍

1、防治中暑、感冒咳嗽:用(牛白藤)叶制凉茶饮。

2、治皮肤湿疹,瘙痒,带状疱疹:用(牛白藤)鲜叶煎水外洗。(1-2方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治痈疖肿毒,乳腺炎:用(牛白藤)鲜叶捣烂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粗壮藤状灌木,高3-5m,触之粗糙。幼枝四棱形,密被粉末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0mm;托叶长4-6mm,有4-6条刺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全缘,膜质。花序球形,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1.5-2.5cm;花细小,白色,具短梗;萼筒陀螺状,裂片4,线状披针形;花冠长1.5cm,裂片披针形,长4-4.5mm;外反;雄蕊二型,伸出或内藏。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mm,先端极隆起,有宿存萼裂片,开裂。花期秋季。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药材性状

藤茎多切成斜片或段片,长3-5cm,直径0.3-3cm,外皮淡黄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稍扭曲的浅沟槽及细纵纹;皮孔点状突起,常纵向排列呈棱线,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暗灰色,较窄,木部宽广,深黄色、黄白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菊花纹,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4-10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粗糙,下面叶脉有粉末状柔毛,侧脉明显;托叶戴头状,长4-6mm,先端有刺毛4-6条;叶柄长3-10mm。气微,味微甘。以片张厚薄均匀、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药理作用

抗胃溃疡作用。

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祛风除湿。”

3、《广西中草药》:“治胃肠炎,痔疮出血。”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