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头鱥(鲤科大吻鱥属的鱼类)

由网友(棠梨煎雪)分享简介:尖头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 (Sauvage et Dabry de Thiersant, 一八七四) ,鲤科大吻鱥属的1种鱼类。体少,稍侧扁,腹部圆,首柄稍低。吻皮略凸起于上唇以前或者取上唇相全,吻少等于或者小于眼间距。嘴裂严浅,呈弧形。鳞藐小,摆列没有法则。侧线彻底。纯食性,为产地占上风的...

尖头鱥,Rhynchocypris oxycephalus (Sauvage et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鲤科大吻鱥属的一种鱼类。体长,稍侧扁,腹部圆,尾柄稍高。吻皮略突出于上唇之前或与上唇相齐,吻长等于或小于眼间距。口裂宽浅,呈弧形。鳞细小,排列不规则。侧线完全。杂食性,为产地占优势的小型鱼类。

中文名

尖头鱥

外文名

Chinese minnow

别名

木叶鱼、柳根等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鱥属

尖头鱥

鲤科

拉丁学名

Phoxinus oxycephalus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鲤形目

亚纲

骨鳔鱼亚纲

亚目

鲤亚目

亚科

雅罗鱼亚科

分布区域

图们江、黄河、长江、闽江、钱塘江、辽宁大凌河、赤子河等

同种异名

山鱼滚子这鱼标准名是叫什么

• Lagowskiella czekanowskii suifunensisBerg, 1932

• Leuciscus costatusFowler, 1899

• Moroco oxycephalus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 Phoxinus czekanowskii suifunensis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 Phoxinus lagowskii oxycephalus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 Phoxinus oxycephalus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 Pseudophoxinus oxycephalus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 Rhynocypris oxycephalusSauvage & Dabry de Thiersant, 1874

生境

山涧小溪及北方河流中。为我国特有种。

形态描述

背鳍iii—7—8;臀鳍iii—7(6);胸鳍i—12—14;腹鳍ii-7。侧线鳞63-83(多数为70-78)。第一鳃弓外侧鳃耙5-8。下咽齿2行,2?4(5) -5(4)?2。脊椎骨4+35-37。

体长为体高的3.5-5 .2倍,为头长的3.4~4.6倍,为尾柄长的4 .0-5.1倍,为尾柄高的6.3-9.1倍。头长为吻长的2.6~4.1倍,为眼径的3.7~6.8倍,为眼间距的2.2-3 .5倍,为尾柄长的1. 0-1. 4倍,为尾柄高的1.7~2.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2.2倍(平均1.7倍)。

尖头鱥(幼体)

体长形,稍侧扁,腹部圆,尾柄较高。头近锥形,头长大于体高。

吻尖突或钝;吻皮覆盖上颌,或止于上颌。口亚下位,口裂稍斜,下颌前端宽圆,上颌骨末端不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下唇褶较发达。眼中大,位于头侧,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一般大于眼后头长。眼问宽平,眼间距大于眼径。鳃孔向前伸至前鳃盖骨后缘稍前的下方;鳃盖膜联于峡部;峡部较窄。

鳞小,胸、腹部具鳞。侧线完全,约位于体侧中央,在腹鳍前的侧线较为显著。

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外缘平直,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大于至尾鳍基的距离。臀鳍位于背鳍的后下方,外缘平直,起点约与背鳍基末端相对。胸鳍短,末端钝,末端至腹鳍起点的距离为胸鳍长的2/3左右。腹鳍起点前于背鳍,末端伸达或伸越肛门。尾鳍分叉浅,上下叶约等长,末端钝。

鳃耙短而散步,排列稀。下咽骨中长,前臂长于后臂。咽齿稍侧扁,末端尖而弯。鳔2室,后室长于前室,其长为前室长的2倍左右,末端圆钝。肠短,呈前后弯曲,其长短于体长。腹膜灰黑或黑色。

体具多数不规则的黑色小点,背部正中自头后至尾鳍基有1狭的黑带,体侧一般无黑色纵带,或仅在尾部具l暗色纵带。尾鳍浅灰色,其余鳍呈浅色。尾鳍基或具1浅黑色小点。

习性

杂食,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亦食人工饲料。常与拉氏鱥混居,乃至在自然状态下杂交。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