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庆农场(海南儋州市中部的国家级农场)

由网友(窒息.)分享简介:西庆农园地处海南省儋州市中部,大成镇境内。场区西交公营西华农场,南邻公营西培农场,东北为大成镇,西南隔牙推河取公营西联农场相视。场部设正在巴黎村相近,经展仔内地榆西线私路,东至原县县乡这大镇一八私里。中文名西庆农园地点海南省儋州市中部天气湿、干季候参半风力1般二~三级级别国度级地舆情况该场区地势南低北高,地貌类型以花岗岩...

西庆农场地处海南省儋州市中部,大成镇境内。场区西接国营西华农场,南邻国营西培农场,西南为大成镇,东北隔牙拉河与国营西联农场相望。场部设在巴黎村附近,经铺仔沿海榆西线公路,东至本县县城那大镇18公里。

中文名

西庆农场

地点

海南省儋州市中部

气候

干、湿季节各半

风力

一般2~3级

级别

国家级

地理环境

千年古郡,魅力儋州

该场区地势南高北低,地貌类型以花岗岩、变质岩丘陵台地为主,北端西部为砂页岩残丘台地,坡度多在5度以下,适宜机械作业;北端东部为连绵丘陵,坡度多在15度左右。

该场每年干、湿季节各半,常见风力一般2~3级,台风登陆影响不大。该场水系,东部有牙拉河及其支流巴黎河,水量丰富,由东北出境,从新英港入海,其干、支流上,都建有水电站;西部为徐浦河的上游。松涛西干渠大成分干及其东支和江围支渠纵贯场区,为该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1]

历史沿革

西庆农场前身是本县垦殖所1952年3月建立的第三(大星)、第四(巴黎东)和1953年建立的大成、巴黎等4个垦殖场。

1954年春,第三垦殖场与大成垦殖场合并为大星垦殖场,第四、巴黎两场则合成巴黎垦殖场。

1955年春,这两个场又合并为大星垦殖场,1955年8月改名西庆垦殖场,1957年初改称西庆农场。

1969年4月该场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三团,1974年10月归属海南农垦而复称西庆农场。

1977年7月和1981年6月,大成公社鹅塘大队、宝岛公社的马兰村和大成公社大星、新龙大队先后并入该场。

1990年该场有土地总面积131785亩,已开垦利用面积122188亩。

总人口19956人,其中职工9156人。场下设10个分场,84个生产队(含橡胶队34个)。此外,还有工业企业7个,场办专业公司2个。[1]

经济发展

1952年有橡胶总面积17669亩,总株数达42.66万株;1975年,有橡胶园面积达50000亩,总株数为119.6万株(仅次于西联、八一农场)。后逐年发展,其中1984年一年内就扩大了7907亩。到了1990年,胶园面积72653亩,总株数为187.39万株(大部分为更新后的胶树)。建场39年,累计总产干胶55539吨,在全省垦区中仅次于国营西联农场;割胶33年平均每年产干胶1683吨;1966~1967年和1969~1975年年产超过1000吨,1976~1981年年产超过双千吨。1982年年产超过3000吨(3023吨),是当年海南农垦系统三个产干胶超过3000吨的农场之一。

该场近年来积极发展防护林,并在防护林的基础上种植经济林,至1990年止,已有防护林17184亩,经济林1300亩,所有林业总产值2183.5万元,净产值1193.7万元。

1975年,该场有绉片厂1座,烟胶片厂3座(其中一座已达日产8吨)。此后,该场工业企业不断发展。1988年末,该场的胶合板加工厂竣工,年产胶合板1951.7立方米,总产值341.5万元;塑料制品业年产量256.1吨,总产值392.7万元。此外,还有锯材厂、砖厂等。

1990年末,该场社会总产值为4289.5万元,其中农业2890.8万元,工业942.9万元,农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了39.6%。[1]

文教卫生

1975年,该场有业余大学1所,学员289人;有政治夜校48所,学员3200人;有中学1所,小学校15所,在校学生1159人。此后,不断优化教职员工的素质,扩大教师队伍,至1990年,该场在校学生为4264人(其中中学生1025人),教职员工360人。

场部医院1间,医疗卫生点77个,共有病床150张,医务人员113人。为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医院每年都派人到外地参加进修学习。[1]

参考资料

1.第一章 国营农场 · 海南史志网(引用日期:2017-01-0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