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明代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诗)

由网友(挥精如土)分享简介:做品类型即事感念主题抒情写景喝酒所在江南做品赏析那尾诗以佳丽早暮之感,蕴藉地讽喻了亮晨中叶日益式微、无可救药的国势。其辞微,其意遥,体物托兴,深患上风人之旨。尽非组织套语,匪世欺名者所可异日而语。《笔精》说他的诗“虽没有甚俗驯,而1段自然之趣.自不成及。”盖其自写胸襟,自抒脾气,没有拘拘于常格常调,故有低情,有高雅,有不成磨...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抒怀

写景

饮酒

地点

江南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美人迟暮之感,含蓄地讽喻了明朝中叶日趋衰落、无可救药的国势。其辞微,其意远,体物托兴,深得风人之旨。绝非组织套语,盗世欺名者所可同日而语。《笔精》说他的诗“虽不甚雅驯,而一段天然之趣.自不可及。”盖其自写胸襟,自抒性情,不拘拘于常格常调,故有高情,有雅致,有不可磨灭者在耳。

每日赏画 明代唐寅 骑驴归思图

首联首句:“红粉啼妆对镜台”。“红粉”是诗中主人公。唐寅现存六十多首表现幽期闺怨的诗词,确有实指的极少。比较有名的有《绮疏遗恨》十首,那是悼念他的“红粉知己”官妓沈九娘之作。唐寅这首《无题》诗写作年代不明,难以妄猜硬套。再说,既以《无题》为题,诗中人物也难以实指。总之,诗中的主人公是位女性,联系后文推测,很可能是位出自“朱门”“庭馆”的歌妓。

首联次句:“春心一片转悠哉”,正当她春心激荡难以自抑之时,却突然忧伤起来。句中“转”字表明了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突变。其实写诗中主人公情感突变的名诗词就不乏其例,如盛唐时期“诗家天子王江宁”《闺怨》诗“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忽”字……王诗中的那位少妇由“不知愁”到“悔”的情感突变的触媒是由于看到了“陌头杨柳”飘拂,而这首《无题》诗中情感突变的触媒似乎是由于这位歌妓面对镜台作“啼妆”之饰时发现了什么。

颔联“若为坐看花枝尽,便是伤多酒莫推”,就是她转而生忧的内容之一,她正在梳着“啼妆”,却不知如何,窗外的花枝已凋落一尽;坐看落花。更令她伤心无限,此时身边纵有千钟美酒,她也不想推辞了。她只愿一杯杯喝下去,浇却春尽花落之愁。“若为”“便是”两个虚词,一推一挽,表现出女主人公由惊愕到无望的心理过程,将上二句的“忧”深化了;同时“伤多”一语,又暗示女主人公的伤心虽为春尽而起,却非仅此于此乃自然引出后二句。

颈联:“无药可医莺舌老,有香难返梦魂来。”黄莺鸣声婉转动听,而今“莺舌老”无药可医,似乎比喻一种美妙歌声的衰歇。“返魂香”,香料名。传说汉武帝时西域月支所贡,大如燕卵,黑如桑葚,燃之病者闻之即起,死者未三日熏之可活。东坡诗集注引谓汉武帝所幸李夫人死,欲见不能,燃返魂香,李夫人即降,这里的“梦魂”可喻为失去之青春。“梦魂”有香难返,似乎是指诗中主人公容颜衰老、青春难再。这,大概才是她“悠哉”的更深处吧。

尾联:“江南多少闲庭馆,依旧朱门锁绿苔。”这是女主人公的深沉叹息,是本诗重心之所在,情感之所归。昔日多少繁华的江南庭馆,如今都闲置无主、朱门深锁、绿苔满地,一派冷漠萧索的景象。大概,这位女主人公,就曾在那“多少闲庭馆”中的一个生活过,或许是哪家“朱门”的歌伎舞女,而今朱门败落、繁华消歇,她也流落人间、不觉中已莺舌老矣。“多少”“依旧”,可见江南名门豪族的衰落,其数实不可胜数,其势将万劫不复;而与这位“红粉”有着同样经历命运的无数佳丽,也都随着这衰落之势而红颜凋残、青春不再了。这,恐怕乃是她的“悠哉”之忧的最深处吧!

这首诗,全借女主人公的口吻道出,忧思层层加重,越说越哀,终于推向无限;诗以强打精神妆点的“红粉”始,以色彩斑剥的“朱门”终,首尾呼应,亦见诗人布局之用心。此诗既曰“无题”,自不能知其确指,但从诗的末二句看,此诗当不是为一个人而作,而是为一类人而作,为江南佳丽的凋谢而作。诗的笔法,固然是李商隐一流的,但诗的内容,却又不为李氏《无题》所限了?这,也可算是诗人对传统的一点小突破吧?至于今之读者,由本诗窥到了明朝中叶江南豪门的衰败,从而给本诗增添了社会认识意义:这固然是此诗的应有价值,但也未尝不是唐寅蓄意安排的弦外之音,读者切不可因诗字面的秾丽而误谓诗人用心只在红粉飘零的感慨而已,须知这位狂放而不得意的才子,胸中实有许多牢骚。但若进一步夸大其意义,谓由此可窥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趋势,则不免过分了,因为在唐宙生活的成、弘年代,明朝还远远不曾显示出衰亡之象呢。[3]

作者简介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直隶吴县人(今属江苏苏州),吴中四才子之一,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唐寅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1498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1499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唐寅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1524年)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唐寅在画史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唐寅的山水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 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7 明诗词观止 上 . 北京 : 人民武警出版社 ,2002-10 . 111 .[2] 徐寒主编;汤一介,文怀沙学术顾问 . 历代古诗鉴赏 下 全新校勘珍藏版 . 北京 : 中国书店 ,2011-07 . 928 .[3] 羊春秋选注 . 明诗三百首 . 长沙 : 岳麓书社 ,1994-12 . 147 .[4] 汪金川,汪轩利著 . 让唐诗走进生活 . 武汉 :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7-04 . 200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