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煤田(内蒙古鄂温克族境内的煤田)

由网友(゛女人的内心你永远猜不透)分享简介:伊敏煤田为中国西南聚煤区晚侏罗世呼伦贝盆地群内的1个煤盆地。它位于内蒙古鄂温克族境内,立体呈少条状,南北少五零,工具严七零零,伊敏河歪脱煤田中部。今朝已开垦、勘探的是煤田中部约九零平方私里的区段,该区北距海推我市八五KM,已筑有铁路博线。中文名伊敏煤地主要身分煤冰首要产地呼伦贝我草本伊敏河中下流资材总质一七.七GT发明...

伊敏煤田为中国东北聚煤区晚侏罗世呼伦贝盆地群内的一个煤盆地。它位于内蒙古鄂温克族境内,平面呈长条状,南北长50,东西宽700,伊敏河斜穿煤田中部。目前已开发、勘探的是煤田中部约90平方公里的区段,该区北距海拉尔市85KM,已筑有铁路专线。

中文名

伊敏煤田

主要成分

煤炭

主要产地

呼伦贝尔草原伊敏河中下游

资源总量

17.7GT

发现时间

1959年

类别

煤盆地

长度

南北长50,东西宽700

地质构造

中国最大的煤田储量23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5

呼伦贝盆群是晚侏罗世后斯,发育在晚侏罗世前期兴安岭火山岩群之上的一系列北东至北北东向雁行式排列的内陆坳陷盆地,伊敏煤田是其中已确知有煤赋存的一个。煤盆地平面总体呈北北东走向,东、西两侧都有盆缘断裂,均属正断层。煤盆地内主要为晚侏罗世含煤地层及早垩世地层,多组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宽缓向、背斜,且以短轴或倾伏向、背斜为主;含煤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均小于10度,中、小型断裂较少。

煤系

伊敏煤田的晚侏罗世含煤地层称赉诺尔群,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磨拐河组,厚1300米;上部为伊敏组,厚500~800米。上、下两部分均由陆相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惟大磨拐河组下部多凝灰质砂岩。大磨拐河组含煤层13层,其中大部分可采,煤层总厚度自东向西减薄,平均可采煤层总厚度85.29米。伊敏组含煤层17层,其中可采煤层6层,厚度由中部向四周减薄,可采煤层总厚度在110米以上。

煤炭资源

伊敏煤田煤炭资源总量约17.7GT,其中探明煤炭储量5GT,已勘探区的煤种,聊区北五牧场附近有少量的气、肥、焦、贫等煤种出现外,全为褐煤。

开采条件

伊敏煤田煤层厚而平缓,浅部可露天开采,目前探明储量中的半数以上均可露采。该煤田富水性强,地表水、大气水补给和地下承压水均较丰富,开采时需加强蔬干措施,煤层顶底板以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露天开采时,边坡稳定性差。

开发简况

伊敏煤田于1959年经煤田预测发现,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煤田国地质勘探,接着开始露天煤矿建设。1984年10月,一号露天一采投产,能力 1.00MT/A,可年产1.30MT,规模到1995年建成年产5.00MT的露天采区。

水文地质

伊敏煤田区域水文地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划分及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而且地下水的运移情况、含水层间水力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特点。[1]

位置及交通状况

伊敏煤田地处呼伦贝尔草原伊敏河中下游,而伊敏河中下游属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区域,该煤田隶属于伊敏盆地北部孟根楚鲁向斜之中。该地区的地势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该区的地貌由西向东依次为高低起伏的低山丘陵、骤然凸起的风成沙丘带、冲积平原地带。另外,该地区的海拔低至660米,高至770米,高低相差110米。而伊敏河流经伊敏煤田东部边缘,并在河下游与海拉尔河相汇。伊敏河东煤田北距呼伦贝尔市约六十公里,此处交通非常便利,不仅有铁路和国家二级公路,而且还有多条与牧区相通的土路,为煤炭开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气象与水文

伊敏河东煤田地处的区域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是春季和秋季温度变化较大;而夏季较短,且雨水比较集中;冬季较长,且天气寒冷。一年当中,无霜期非常短暂,通常情况仅有110多天;全年平均气温为-1℃以下,年降水量可达375mm,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这四个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多。该地区的年均水蒸发量为1170mm左右,其中4-9月的蒸发量较大,可占全年蒸发量的80%多。另外该区的风速可达20.0m/s,多为西风。该区的年均积雪日数为140天左右,而且最大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最大冻土深度在2米以上。

该区域主要水域为伊敏河,还包括伊敏河的支流苇子坑河、锡尼河。伊敏河发源地为大兴安岭的黑山一带,这条河的河床曲折蜿蜒,并且河床两侧分布有支流,该河的流向为南到北,最后流入哈拉尔河,此河全长200公里,整个流域面积可达9000平方公里;锡尼河的源头是大兴安岭牛房山西麓,该河流经伊敏煤田,最终汇入伊敏河,该河全长可达100公里,而流域面积可达200平方公里;苇子坑河原属伊敏河支流,现在处于干枯状态,只有在雨季才会短暂的流水。

地质情况

伊敏煤田区域地势较为复杂,该区域被分为泥盆系、寒武系、石炭-二叠系、第四系以及白垩系,白垩系又被分为大磨拐河组、甘河组、龙江组以及伊敏组等。在寒武系区域,地势主要由泥岩、片麻岩以及石英岩等构成,地层厚度可达1500多米;泥盆系区域主要由碱性熔岩、泥质板岩以及安山玢岩等构成,地层厚度可达3000多米;石炭-二叠系区域主要由凝灰质熔岩、安山粗面岩以及安山玢岩等,地层厚度可达1900多米;第四系主要由砾岩、风成砂、砂质粘土构成,地层厚度可达0-120米;白垩系中的龙江组主要由角砾岩、砾岩、含砾砂岩构成上层泥岩,而下层由鞍山岩、英安岩以及流纹岩构成,厚度可达500-1200米不等;甘河组主要由粉砂岩、泥岩构成上部地层,细砂岩、泥岩构成中部地层,而下部地层由细砂岩、砂砾岩构成;南屯组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砂砾岩等构成;伊敏组主要由粗砂岩、粉砂岩、灰色泥岩等构成。

参考资料

1.伊敏煤田水文地质研究 · 中国论文网(引用日期:2019-03-1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