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形剑带绦虫(矛形剑带绦虫)

由网友(爱终究放不下)分享简介:由膜壳科剑戴属的矛形剑戴绦虫以及普氏剑戴绦虫寄熟于鹅、鸭等游禽小肠惹起的寄熟虫病矛形剑戴绦虫分类体系:Animalia:植物界 - Platyhelminthes:扁形植物门 - Cestoidea:绦虫纲 - Cyclophyllidea:圆叶目 - Hymenolepididae:膜壳科 -Drepanidotacn...

由膜壳科剑带属的矛形剑带绦虫和普氏剑带绦虫寄生于鹅、鸭等游禽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

矛形剑带绦虫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 - Cestoidea:绦虫纲 - Cyclophyllidea:圆叶目 - Hymenolepididae:膜壳科 -Drepanidotacnia:
学名:Drepanidotacnia lanceolata(Bloch,)
中文名:矛形剑带绦虫
中文拼音:MáoXíngJiànDàiTāoChóng
分类等级:
概述:
展开表格病原体冬季鹅病有哪些 常见的几种介绍

矛形剑带绦虫虫体大型,形态如矛。长11.5-23.0厘米,头节小梨形,有四个吸盘,也有顶突和小钩。颈节短。节片的宽度都比长度大,虫体中部的节片最宽。成节有3个椭圆形睾丸,位于节片中部,排成一列。卵巢分左右两瓣,呈菊花状,位于睾丸的一侧,生殖孔开口于另一侧。卵黄腺在卵巢下方,呈玫瑰花状。虫卵无色,有四层膜,最外层在虫卵排到外界后吸水涨大呈椭圆形。虫卵大小为82-83×100微米。普氏剑带绦虫形态与矛形剑带绦虫相似,较小3.5-17.0厘米,吻突发达,突出于虫体前端。成节中的卵巢不分成两瓣,位于反孔侧睾丸的腹面。卵黄腺呈块状。虫卵类圆形,15-20×22-27微米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鹅、鸭等游禽的小肠,孕节随粪便排到水中,孕节在肠中或外界破裂散落出虫卵,虫卵被剑水蚤吞食,在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鹅、鸭因吃入剑水蚤而感染。

分类系统:Animalia:动物界 - Platyhelminthes:扁形动物门 - Cestoidea:绦虫纲 - Cyclophyllidea:圆叶目 - Hymenolepididae:膜壳科 -Drepanidotacnia:
学名:Drepanidotacnia lanceolata(Bloch,)
中文名:矛形剑带绦虫
中文拼音:MáoXíngJiànDàiTāoChóng
分类等级:
概述:
展开表格流行病学

本病全球分布,呈地方性流行,对鹅的危害大,尤其是幼鹅。鸭和许多野生游禽均可感染。流行跟中间宿主剑水蚤的存在密切相关。剑水蚤的生存环境很广,许多水体都有,在覆有植物的靠岸水域分布最密集。

致病性和症状

虫体的吻突和小钩刺激肠壁引起机械性损伤和炎症,并夺取宿主肠道的营养物质,同时排泄代谢产物,因而扰乱宿主消化机能和毒害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引起功能异常。症状表现为:(1)食欲减退,常有腹泻。生长发育受阻,贫血,消瘦。(2)有的鹅头突然倒向一侧,行走摇晃或失衡摔倒,有时在夜间伸颈、张口,如钟摆样摇晃,然后仰卧做划水动作。(3)严重感染者会死亡。

诊断

检查粪便中的虫卵,或进行诊断性驱虫。必要时进行剖检宿主查找虫体。

预防治疗

治疗

(1)氢溴酸槟榔素 1~1.5毫克/千克体重,用法同赖利绦虫病。

(2)吡喹酮 20mg/kg体重。用法同氢溴酸槟榔素。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丙硫咪唑也有效果。

预防

1)对鹅、鸭定期驱虫,有的地方有放牧和舍饲轮换的饲养方式,则每年两次驱虫,分别在放牧前和放牧后进行,可以防止水体污染。

(2)条件允许的地方轮牧池塘,停用时间为一年,使含有似囊尾蚴的剑水蚤全部死亡后再放牧。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