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庙村(娘庙村)

由网友(如果不刚烈,脆弱给谁看?)分享简介:反动老区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部有1个小村庄鸣娘庙村,村上有个鸣李耐的5保大娘,本年90岁的她被齐村人称为“村母”,为了让她过1个幸运的晚年,娘庙村42户村平易近正在3任支书的领导下,20年如1日负担起白叟的衣食住行。明日,尔子正在娘庙村采访时,李耐白叟正在温暖的阴光下,精力奋起地讲起了发熟正在她身旁的小说。主管河南省汝州市蟒川城行政区...

革命老区河南省汝州市西南部有一个小村子叫娘庙村,村上有个叫李耐的五保大娘,今年90岁的她被全村人称为“村母”,为了让她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娘庙村42户村民在三任支书的带领下,20年如一日承担起老人的衣食住行。近日,记者在娘庙村采访时,李耐老人在温暖的阳光下,精神抖擞地讲起了发生在她身边的故事。

主管

拆迁中的桂林白果树与九娘庙村

河南省汝州市蟒川乡

行政区划

汝州市辖5个街道、4个镇、11个乡:煤山街道、风穴路街道、钟楼街道、洗耳河街道、汝南街道、寄料镇、温泉镇、临汝镇、小屯镇、杨楼乡、蟒川乡、王寨乡、陵头乡、庙下乡、纸坊乡、尚庄乡、骑岭乡、大峪乡、夏店乡、焦村乡。

蟒川乡 代码:410482201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核桃园村、蟒川村、东庄村、薛庄村、河西村、孙岭村、半东村、半西村、田河村、蟒窝村、戴湾村、齐沟村、滕口村、滕店村、娘庙村、杨沟村、张沟村、唐沟村、郝沟村、王岭村、任村村、黑龙庙村、英张村、任庄村、柏树吴村、斋公店村、石灰窑村、严和店村、罗圈村、小龙庙村、陈家村、木厂村、牛角岭村、寺上村。

相关链接

“爱心村”20年演绎不变真情

从童养媳到五保老人

李耐原是鲁山县熊背乡人,解放前因家中困难,13岁的她随着父母逃荒来到了汝州市偏远的娘庙村。看着惟一的女儿饿得连路也走不动了,父母含泪将她送给当地一张姓人家做童养媳,为的是让女儿讨个活命。张家有一子叫张堂,比李耐大15岁。两年后,李耐同老实本分的张堂结了婚。婚后,李耐一直没有生育,只有两个人相依为命。

解放后,李耐夫妇与其他穷苦人家一样分到了土地。但张堂年岁大了,家中一直没有劳动力,俩人生活十分困难。这时,村上就开始从生产队的公积金中拿出钱来照顾他们,并保证俩人每年都能吃上细粮。1978年冬,老伴张堂撒手西去。村民见李大娘无人照顾,在村支书张谦的带领下捐钱捐物,并按照当地风俗为张堂办了隆重的丧礼。

风雨不动“爱心墙”

1981年,村上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李耐老人成了村子里的五保户。为了安排好老人的生活,村上除按政策每年为老人提供450斤面粉、每月15元生活费外,其他一切费用由组里按地按人口摊,并且还另外为老人划出半亩水浇地,由生产队出义工为老人种着,以保证老人随时吃上鲜粮和新鲜蔬菜。

1982年,已70岁的李耐老人再也挑不动水了,村民便自觉地为她担水、磨面、拉煤等。第二任村支书张福泰上任后,又发动群众为老人建起新瓦房,使老人有了安居之地。

6年前的一天夜里,李耐突然口吐白沫,昏倒在床前。老人痛苦的呻吟将睡梦中的邻居李保罗夫妇惊醒。俩人披衣下床,顾不上穿鞋,翻墙来到李耐家里,他们将老人抬上了床,生火做了姜汤。李保罗让妻子喂老人喝下姜汤,他翻山越岭跑了十几里,找来大夫为老人诊治。经过李保罗夫妇的精心照料,20多天后老人转危为安。为了以后更好地照顾老人,李保罗夫妇不顾农村的忌讳,在自家山墙上留了个门,直通李耐的上房套间,李保罗夫妇睡在靠近老人卧室的一边,夜里只要老人叫一声,夫妇二人立即赶过去。6年了,通过这堵墙,夫妻二人不知多少次为老人排忧解难,李保罗家这一人高的砖墙也被乡亲们称为“爱心墙”。

真情传递“爱心牌”

去年春天,李耐老人已是89岁高龄了。一天中午,老人外出晒太阳时,一脚踏空摔倒在地,造成了腿骨骨折。村支书陈中现听说后,马上跑到乡里请来大夫,为老人精心诊治。听到李耐老人不能起床,村民们也纷纷过来看望。60岁的郭然大娘在老人的床前整整守了4天4夜。老人大小便失禁,郭然大娘就为她端屎端尿、洗衣擦身,直到老人完全好起来。

去年冬天,天气突变,李耐老人再次倒在了病床上。村民听说后,家家户户做了好吃好喝的端到老人床前,每顿饭老人床前总是十几碗。为了不让乡邻浪费,李耐大娘所在村民组组长陈水卿和村里的几名党员、村民代表决定,除外出打工者和五保户、困难户外,把其他42户户主的名字都写在一个硬纸牌上,按日期轮流传递,每户轮流伺候老人一昼夜,自觉传牌交接。

日前,记者在娘庙乡采访时看到,李耐老人在乡亲们的照顾下,病一天天好起来,现在又能起床了,初夏的阳光里,她又像往常一样与村民们拉起了家常。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