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

由网友(始于喜欢终于你)分享简介:《大亮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是海内外第1部周全先容修文帝的博著。它叙说了修文帝朱允炆的施政历程,探秘了其人熟最初回宿。该书挨破传统的汗青定性,绝可能安身于第1脚史料(写做上仍然沿用"朱元璋卷"的写法,正在每一段史料的运用后都间接标亮其来由,作到言之有据),接收往常无关修文帝研究结果,进而睁开深切的研究,造成了本身的1野之说。...

《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是国内外第一部全面介绍建文帝的专著。它叙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施政过程,探秘了其人生最后归宿。该书打破传统的历史定性,尽可能立足于第一手史料(写作上依然沿用"朱元璋卷"的写法,在每段史料的运用后都直接标明其出处,做到言之有据),吸收以往有关建文帝研究成果,从而展开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一家之说。

中文名

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

出版时间

2008年1月1日

ISBN

9787564110765

定价

30.00元

作者

马渭源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全部商品 南京平头哥书摊 孔夫子旧书网

本书以“奇特”为主题,历述平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比中国历史上另一个平民皇帝汉高祖刘邦的出身还要低微,经历还要传奇,他不蹈故常,由南扫北,收拾旧山河,重建大一统;他定都江南,营造中国和世界第一大城;他废置丞相制,把皇权推向极致;他为子孙后世奠基定制用法,留下一座国祚大大长于元、也稍长于清的大明王朝。全书主题新颖,视野开阔,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实是一部迄今分量最厚重、运用独到笔法撰写的朱元璋评传和明初开国史,其在“品明史”和进一步开展朱元璋研究方面具有开先意义和较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推荐

六百四十年前的正月初四,那位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长相奇特、老南京俗称为洪武爷的朱元璋在南京城里的明故宫与御道街一带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就是正月初四这一天,一个影响中国历史长达600多年的新兴的政权——大明帝国宣告诞生…… 朱元璋为什么要将都城建在南京?南京的明故宫为什么建在湖中,后来它为什么会毁了?为什么朱元璋在位时要丧心病狂地大杀功臣和大搞文字狱?为了肃清贪污朱元璋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许多酷刑,真的是这样吗?人们都说朱元璋很残暴,但他对农民很好,是真正致力于解决中国传统社会“三农”问题的第一帝,这到底是什么?自古帝王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但朱元璋的后宫出奇的少,那么是朱元璋不好色?但有人说朱元璋当了皇帝还喜欢“嫖妓”,死时还要“带走”那46个漂亮的MM?真有这样的事情吗?奇特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他活着时“创造”了数不清的“奇奇特特”外,连他死了还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谜:朱元璋没葬在明孝陵?自古帝王的神道都是直直的,但明孝陵的神道在“孙陵岗”转弯?…… 朱元璋的奇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著名明史专家马渭源先生经过多年研究,出版了大作《大明帝国:从南京到北京》之《奇特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卷》,该书分上下册,从出身、成长、登基、施政、工作作风、家庭生活、隐私、死亡乃至墓地设计等等方面总结出神奇皇帝朱元璋的种种与众不同之处,耐人寻味;马先生的分析与思考也颇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马渭源,历史学硕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编审,南京文化品牌《市民学堂》、电视讲坛《金陵往事》主讲人。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代表作有:《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论西画东渐对明清中华帝国社会的影响》等。撰写本书第2~4讲。

目录

第1章 奇特的长相

朱元璋画像之谜

第2章 奇特的出身

朱元璋身世之谜

朱元璋到底是哪里人?——“奇多”的出生地

怎么有人说朱元璋是真龙天子?——“奇特”的出世

历史上都曾开创大一统帝国的、祖籍又都是徐州的

平民皇帝刘邦与朱元璋之相同与不同点

第3章 奇特的经历

小和尚·叫花子·起义军统帅·大明皇帝

野趣盎然的乡村牧童生活(16岁之前)

主意多多的乡村牧童

享位35年的天命与35条鱼有何关联?

苟富贵,勿相忘?

四处漂泊的叫花子生涯(17岁-25岁)

少时朱元璋心目中的英雄

撕心裂肺的心痛

六根清净的寺院里极不平静的生活

走四方,路迢迢,野茫茫

饿不死的叫花子与“凌霜侯”

未元璋究竟要饭要了几年?

8年乞讨流浪生涯与朱元璋的性格特征

元末农民大起义(1351-1368)

民族歧视·阶级矛盾·腐败·财用枯竭

“变钞”“开河”——大元帝国火药桶上的导火索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朱元璋投奔红巾军成为安徽地区农民起义军的副统帅(25岁-30岁)

精神王国里的国王,心理大战的常胜将军

想做良民、顺民都不让做!

6次摇卦下定决心投奔起义军

朱元璋的意想不到的两个“福”

贫民皇帝的一世情

“眼泪到了七家湾”,南京七家湾地名由来的第一个版本

朱元璋成功的六大秘笈

第一个秘笈:勇敢善战,机智灵活

第二个秘笈:阅历丰富,透彻人性

第三个秘笈:眼光远大,城府很深

第四个秘笈:不断进取,韬光养晦

第五个秘笈:整顿内部,强化军纪

第六个秘笈:目标明确,战略得当

第4章 奇特的统一进程

先西后东 先南后北

中国古代史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大明帝国奇特的统一进程——由南向北

以应天府为中心,实现长江下游的局部性统一(1356-1360)

刘伯温出山,朱元璋有了自己的“张良”

东线——尽力“忽悠”

南线:猛烈痛击

北方:“自愿归顺”

西线:留意动静

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1361-1367),共计6年

“先西后东”的战略思想——先灭陈友谅(1361-1364)

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第一次大交锋(1361-1362)——应天大捷、安庆争夺战、江州大捷、洪都得失

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第二次大交锋(1363-1364)——洪都之战、都阳湖大战、武昌围城

鄱阳湖大战

先西后东的战略思想一一后灭张士诚(1365-1367),统一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北伐中原,统一全国(1367-1387)

羚羊与土狼

“防火墙”没有了一一北方红巾军的败亡

北伐中原 推翻元帝国

大明帝国的建立

剪除割据 统一全国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重建“大一统”,而不是陈友谅或张士诚?

第5章 奇特的开国建都

难道是迷信的朱元璋错了?

大明帝国的开国大典与大明帝国的建立

廖永忠他们控制、控制、再控制,最后就是没有控制住——小明王死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朱元璋称帝

南京朝天宫与北京朝天宫

南京明故宫的开国大典与大明帝国的建立

大明帝国为什么要定都南京——朱元璋建都南京之谜

魔鬼的咒语——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寿命都不长?

南京成为大一统帝国都城的两大亮点——号称虎踞龙蟠的南京当真不能成为都城吗?

大明帝国最初定都南京的四大缘由

都城决胜PK,南京“力挫”诸雄

中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皇宫——南京和谜雾重重的明故宫

明故宫的四个谜团

解谜——皆因迷信“龙气”好风水

明代南京京城与皇宫的四人奇特之处

朱元璋营建明皇宫与南京城的三大宗旨

南京明故宫——北京故宫(复制品)的“原件”

明故宫的内城——宫城

明宫城的4主门和8小门

明宫城内的主要建筑——以纵轴为主线——“前朝五殿两楼”和“后廷三宫六院”

明故宫的外城——皇城

午门外御道两侧的重要建筑:太庙和社稷坛

南京御道街与明故宫的端门

南京的承天门——北京的天安门

外金水河、外五龙桥和长安街

明皇城四方位4主门与“马娘娘梳妆台”

洪武门——北京的中华门

明皇城的纵轴线与绝对君主专制主义的灵魂

明都南京与明故宫的地位

为明故宫“翻案”——利玛窦见证:明都南京和明皇宫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与最大的皇宫

明故宫“跑”到哪里去了?

南京明故宫和明都南京城的历史地位

南京京城——一般意义上的“都城”

明代南京城墙——中国目前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

南京城墙已经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却巍然屹立,这是为什么?

南京堂子街

明代南京京城十三城门和城楼

南京外廓城与十八门

明代南京城外的护城河

荒唐定罪牛首山,杖击一百成笑话

明代南京城外的外廓城修建

明帝国南京城内的区划

高干富人区

手工业区、商业区——南唐皇城四周

宗教文化区

军事区——大小教场、马群、苜蓿园

皇家陵园区

风景区

大明帝国定都南京的意义

定都南京的大明帝国为何取名为“大明”?

第6章 奇特的政治国策(一)

废除相制 君主集权

元明以前的“三省制度”与相权分立

中国传统社会宰相制度的发展规律与特征

唐宋时代是中国传统社会宰相分权制度的理性成熟阶段

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宰相制的主要原因

大明开国初期13年惊心动魄的相制立废

朱元璋与刘伯温、宋濂等为首的“浙东文人圈”的关系

朱元璋与李善长等为首的“淮西集团”的关系

朱元璋废除沿袭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

清除宰相制度的余波——李善长之死

《昭示奸党录》——“该死”的全死了,可事情没完,还须清算

600年前的历史疑案——李善长死得冤不冤?

《洪武宝训》——从人们心理上和制度上彻底清除丞相制——历史的谜底

朱元璋的遗产之一——分权与集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