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史话(魏姓史话)

由网友(ー個亽の江湖)分享简介:《魏姓史话》是1部由江西国民出书社出书,二零零四年刊行的图书,由吴兴怯、郭少庚编著[一]。图手札息出书社: 江西国民出书社; 第一版 (二零零四年一零月一日)丛书名: 中华姓氏史话丛书精装: 二六四页开原: 三二开ISBN: 七二一零零三零一八二条形码: 九七八七二一零零三零一八八尺寸: 二零 x 一三.八 x 一.四...

《魏姓史话》是一部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发行的图书,由吴兴勇、郭长庚编著[1]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0月1日)

丛书名: 中华姓氏史话丛书

平装: 264页

开本: 32开

ISBN: 7210030182

条形码: 9787210030188

尺寸: 20 x 13.8 x 1.4 cm

重量: 322 g

内容简介

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魏姓古今史事。魏姓作为中华姓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姓氏,有着讲不完的史话美谈,有着道不尽的名人盛世。您想要了解详情细节,还请您掀开书页,一步一步走进这座美妙壮丽、趣味隽永的历史大观园。

媒体评论

代序

我魏家氏族于元朝末年,从江西省吉安县迁到湖南长沙。明朝永乐年间,万一公兄弟迁到邵阳的隆回,四百余年来,子孙繁衍,已达数千人了。上次修族谱,是在乾隆甲辰年(1784),离现在已将近六十年了。道光十九年(1839),我回家乡扫墓,曾经和家族中父老子弟商议修谱的事情,转眼问,又过了三年,族谱将要修成了,家乡父老写信来江苏,委托我为族谱写一篇序言。我是一个在外面流离飘泊的游子,在家乡没有根底,实在不敢随意动笔为家族的谱写序。但我认为,人民生活在这世界上,借助仁义的力量而结成群体,依靠群体而强大,而人民的群体,往往因利益而发生争执,也因为争夺私利而变弱。因此,上古的国王通过宗族的法则将民众联合起来,用会餐的方法使民众能定期聚会,并且颁布井田的法令,使民众依附在土地上,即使死了,或是搬家,也不离开故乡。直到汉朝,才打破常规,颁布大规模迁徙民众的法令,如楚国的屈、景等大家族,齐国的田氏家族,都被迁往关中。这种大迁徙,动辄十多万户人家,朝廷要利用这些富有的大家族充实荒凉的关中,增强首都长安的经济力量。而且每次迁徙,都勒令全族一起行动,这是因为朝廷不愿意民众涣散而要他们结成群体。因此,凡是离开故乡已有三代,在新迁徙的地方落籍的,就必须另外推举一位族长,以领导整个家族,如果没有在新址落籍,则每逢喜庆或丧事,都必须派人或通过书信告知故乡的宗族,这就是已迁徙和未迁徙的区别。我现在侨居江苏扬州,尚没有固定的住所。这说明我尚没有正式迁出,还属于邵阳金滩魏氏宗族的一员。《诗经》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见到桑树和梓树等家宅旁边常栽种的树木,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这就是我十分高兴修谱的事情已完成而且诚恳地向家乡父老表达谢意的原因。我家族始祖自长沙迁到邵阳时,不过兄弟二人,而繁衍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可不是偶然造成的啊!金滩地方山水环绕,原野广阔平坦,如此优良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前辈祖先的道德力量,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现在金滩魏姓所要争取的目标并非只是某一科考试得中或某一处村镇兴旺,我想日后必定有忠信材德奇伟之士产生自金滩的山水之间,以实际行动来壮大宗族、振兴家乡,譬如山中的泉水,不要堙塞其发源处,应该疏浚它;又譬如墙,不要损害它的基础,而应该用土培它。子舆氏(孟子)说过:父子兄弟,去掉私利之心,满怀仁义相交接,没有不兴盛的;去掉仁义之心,各怀私利相交接,没有不衰亡的。这就是我家祖辈来此地后世代所奉守的训诫,我期望全族之中,父亲教育儿子,兄长勉励弟弟,互相学习仁义的行为,讲求礼让,则我宗族的兴盛,可以等待啊!

道光二十二年(1841)仲秋月 十五世孙源谨书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絮园(本文据魏源的原序而译白)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魏姓寻根

黄帝——魏姓的祖先

后稷——魏姓的原始始祖

毕公高——魏姓的血缘始祖

毕万——魏姓的肇姓始祖

毕万的后代

魏国的缔造者——魏文侯

第二章 魏姓源起

魏姓的五个源头

古魏国的简史和英杰

古籍中的线索

第三章 魏姓流布

钜鹿魏氏

任城魏氏

魏州魏氏

鹿城魏氏

会稽魏氏

江西魏氏

安徽魏氏

徐州魏氏

河东魏氏

河南魏氏

幽州魏氏

关中魏氏

湖广魏氏

益州魏氏

西洋魏氏

历史上魏姓的分布和迁移

近世魏姓的分布

第四章 魏姓盛事

韩赵魏三家分晋

魏收完成《魏书》

千古良臣魏微开创贞观之治

盛唐宰相魏元忠战胜女皇宠臣

礼部尚书魏了翁一生捍卫理学

……

参考资料

1.魏姓史话 (豆瓣) · 豆瓣网(引用日期:2021-09-1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