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溪乡(德溪乡)

由网友(轮回千年一场寐)分享简介:“权宜之计,教诲为原”。1个国度,1个平易近族,经济要成长,教诲必需劣先成长。经济约束着教诲,教诲把促成经济。贫穷掉队的地域,要成长经济,必需劣先成长教诲。中文名德溪城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4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阴县面积三五.三平方私里人嘴六零九六人(二零二零年)平易近族汉族特点财产莳植业行政区种别城平易近族教诲平易近改前的凉山,是1个...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要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经济制约着教育,教育把促进经济。贫穷落后的地区,要发展经济,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中文名

德溪乡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

面积

35.3平方公里

人口

6096人(2020年)

民族

汉族

特色产业

种植业

行政区类别

民族教育

喜报 我县五个乡镇入选第十二批江西省生态乡镇 快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民改前的凉山,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奴隶社会。民改后,要从奴隶社会飞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由一个记时看太阳、记数靠打结的时代,跨越向千年的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其间跨度之大,困难之多是不言而喻的,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凉山的民族教育,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创办民族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历史、经济的原因,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发展过程。

德溪乡的民族教育,也同全州、全县一样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远的不说,就谈八十年代,八二年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有的群众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普遍地把孩子(主要是适龄儿童)用来放牧养畜或带小孩,好让父母到包产地里劳作。一时间,学生流失严重,使得部分学校停办。当时,德溪乡有八所小学,停办了四所,380名学龄儿童,在校的只有180名,入学率为47.3%。教师去动员学生入学,有的家长公然放狗咬老师。有的饥笑说:“少一个学生你们要少一元工资,少一斤粮食”(当时粮食国家计划供应)。弄得教师苦不堪言。

学生流动大、缺课多、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低劣。一九八二年全县进行统考,检测教学质量。德溪乡各校各年级的成绩与全县同类学校、同等班组相比,排名倒数第一、二名。在全县教研会上,受到县教育局的点名批评。

生产体制的改变是为了促进生产、经济的发展,也是更好地使教育得到发展。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教育不能发展,对今后的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通过学习分析,大家认为必须教育群众,看眼前、顾长远,在搞自家粮食、经济的同时,还必须送子女入学,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领导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群众反映,现在土地包干到户,四大牲畜分到户。大人去放牧影响到田间耕作。大孩子不带小孩子、母亲不能下地干活。以前合作社吃大锅饭无所谓,现在收不到粮食就要饿肚子……。群众反映的也是实际问题。

学校领导把全乡的教育情况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向乡党委、乡政府作了全面的汇报。乡党委、乡政府通过认真的研究认为目前群众看问题有些片面,不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对全乡群众大力进行宣传教育。要顾眼前,更要看长远,必须克服困难,让子女入学,如错失学习机会,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一代人将成为新的文盲,对国家建设、对自己都是不利的。我们将有愧于国家、有愧于人民。并决定成立德溪乡教育委员会,由乡党委书记任主任,乡长、中心校校长任副主任,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各村党支部书记为委员。各村建立教育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长、学校负责人为副乡长,各村民组的组长为成员。还对群众反映的放牧畜、带小孩问题进行了研究,牲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各家牲畜集中起来,由大人轮流放牧。带小孩由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的老年妇女带领,她家的农活由有小孩的家长负责。1983年7月全乡分村召开了教育工作大会,乡上的干部分片包干到村。亲自参加动员大会。通过宣传动员,群众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意义,更认识到了要顾眼前利益,更要看到长远利益,群众的实际困难又得到了解决。都纷纷送子女入学。有的一家送两个三个子女入学,白坪村小,送二至三个子女入学的就有六户。学龄儿童入学34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1%。学校由四所发展到九所。(恢复了四所,新办了一所)学生来了,校舍破烂不堪。缺教室、缺桌凳,教学设备十分差,没有教室桌凳,没有活动场所怎么进行教学工作?怎么提高教学质量?乡教委专门进行研究,向国家要,国家有困难,不能提供大量资金,怎么办?这时新闻媒体报道了外地很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捐资办学的好经验。我们也像外地学习,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捐资办学。全乡又分村召开群众动员大会,计明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国家目前的困难,学习外地经验,号召大家投资投劳,不等不要,自力更生办自己的学校。通过宣传动员,一个群众办学的热潮兴起了。有的村组到远离学校几十华里的地方去背瓦、背石灰、背水泥修学校德渣村尾子组一户农民本来他家缺劳力,没有安排背运任务,可他卖了家中的四十个鸡蛋,找了一匹马到老寨子(有三十多华里的路程)去运水泥。他说:“这是表示我的一点心意”。在全乡广大群众的努力下,全乡九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都是青瓦、石灰粉的墙。新修教室二十一间,六百多平方米,维修教室十二间三百六十多平方米。新修男女厕所十四间,没有活动场地的都修起了活动场地。修起了围墙。德渣村还把一楼一底砖瓦结构的集体社房(当时价值二万多元)无偿地捐赠给了学校。长向坪村民组也把一楼一底土木结构的社房无偿地捐给学校使用(当时价值一万多元)。全乡群众投劳二万多个,集资现金一万多元,捐房投料折合人民币五万多元。还做了课桌凳一百套,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有活动场地。校校有厕所、有围墙。这些除了省州奖励的八千元外,其余都是群众自己办的。1983年10月洛觉全区在德溪乡召开了教育工作现场会。12月全县在德溪乡召开现场会。到会的代表们通过听汇报、看现场、访群众,都说德溪乡那里房子最漂亮,那里就是学校,德溪乡的人民群众是在实实在在的办教育。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6096人。[1]

参考资料

1.金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 · 统计局(引用日期:2021-06-2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