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杰(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由网友(孤城凉梦)分享简介:弛万杰(一九七四-),女,辽宁社会科教院处所党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少,丹麦奥胡斯大教拜候教者。研究标的目的为西南处所党史、西南救殁静止史,西南抗战史。专任辽宁省党修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辽宁西南抗日联军史暨西南抗战史研究会副秘书少等。曾获辽宁省百万万人材“千”条理人材、辽宁省中青年哲教主干等称呼。曾自力掌管过国度社科基金名目一...

张万杰(1974-),女,辽宁社会科学院地方党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丹麦奥胡斯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东北地方党史、东北救亡运动史,东北抗战史。兼任辽宁省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辽宁东北抗日联军史暨东北抗战史研究会副秘书长等。曾获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千”层次人才、辽宁省中青年哲学骨干等称号。曾独立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

历史学者

学术成果第三届区域经济发展论坛 聚焦辽宁全面振兴与增长动力机制

在《抗日战争研究》《湖南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学术界》《理论学刊》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近20篇。一、课题类2003年承担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刘澜波与东北救亡总会》2003年辽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中国共产党左倾错误对东北抗战的影响》。2004年承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刘澜波与东北救亡运动》,2005年辽宁社会科学院追加课题《论东北救亡运动在全国抗战的地位与作用》。2006年辽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与西安事变》。2006年承担辽宁社会科学院追加课题,《关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2007年承担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选)《东北救亡运动与西安事变》 2007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九一八事变前的辽宁反日团体研究》2007年承担辽宁社会科学院课题《论七七事变前后的东北救亡运动》,2008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有关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几个问题的研究》2008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十七大民生问题的新解读》2008年承担辽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辽宁国民外交协会研究》2009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关于坚持与改善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结合问题研究》2009年承担辽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全面抗战时期东北籍救亡人物群体研究――以刘澜波为例》2010年辽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实现辽宁省城市社区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以沈阳市社区为例》2010年承担辽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东北籍救亡人物在西北的抗日救亡活动述评(1935-1937)》2011年辽宁社会科学院一般课题《从民族主义视觉看九一八事变的起因》2012年辽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九一八事变前国共两党的救亡思想与实践》 二、编著类:1、《东北抗日义勇军—辽宁卷》,副主编、作者,沈阳出版社,2003年。2、《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丛书—为了东北解放的那一天》,副主编、作者,万卷出版社,2005年。三、主要论文及反馈情况《刘澜波与东北救亡总会》,《党史纵横》,2005年第8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与东北救亡运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武装抗战》,《世纪桥》,2004年第5期。谢丽平:《试论杨松的东北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观》引用观点,延边大学,2008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刘澜波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辽宁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转引摘目《刘澜波对东北军走上抗日道路的历史贡献》,《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与西安事变》,《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8月。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期转引摘目《论东北流亡学生群体对西安事变的影响》,《北方论丛》,2007年第3期。反馈①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8期转引摘目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2月29 日转载观点。③张可:《框架理论视野下西安事变的媒体呈现》,评论观点。安徽大学,2010年。《东北救亡人士与西安事变》,《学术界》,2007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1期引用其论点,浙江社科网上引用其观点《论东北救亡运动在全国抗战中的历史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李日升等:《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评论与引用观点。《有关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几个问题的探讨》,《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第4期。2009年人大复印资料第5期全文转载。《七七事变前后的东北救亡运动研究》,《长白学刊》,2008年第1期。①2008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转引摘目,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29日转引观点。《国民外交活动的一次新探索-辽宁国民外交协会的缘起及其活动述评》,《辽宁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①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6期转引摘目。②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第13页,引用观点,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刘澜波抗日救亡活动之武汉篇》,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华程网、网多家网站采用。 《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与东北军少壮派关系初探》,《理论学刊》2010年第3期。《东北籍救亡群体在西北的抗日救亡活动中的历史作用》,《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6期摘目。《从民族主义视角看九一八事变的起因》,《理论学刊》2011年第9期。五、参加重大学术会议1、2006年,参加中共党史学会、中央党研室、延安干部学院等联合召开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学术研究会,提交论文《论东北救亡运动对西安事变的影响》出版了论文集。2、2007年,参加抗日战争纪念馆召开的“海峡两岸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七七事变前后的东北救亡运动》。3、2010年,在丹麦奥胡斯参加“中国农村问题与全球化”国际会议。4、2011年7月,参加吉林北华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民族主义视觉看九一八事变的起因》5、2011年9月,参加东北军史暨张学良研究会举办的“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文章《九一八事变前张学良实施的对日抵制政策》,做大会发言6、2011年9月,参加辽宁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纪念九一八事变事变8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救亡思想与实践活动初探》7、2011年10月,参加抗联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抗战与东北抗联”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刘澜波与东北抗日义勇军》,做大会发言。一、民国书法家

个人简介

张万杰(1887-1944),字俊千,民国著名书法家,昌乐县西尖庄人。1944年病殁汉中。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就任南京光复第一军步兵科长。1932年始,先后任黄埔军校南京分校、洛阳分校上校战术教官。

书法成就

他自幼酷爱书法,潜心研读颜帖,磨练书体功夫,弱冠即驰名乡里。成年戎马倥偬,辗转南北,历游名山大川,通览摩崖刻石、名碑古作,见多识广,由唐楷转攻汉隶、魏碑。其书用笔于楷隶之间,汲汉隶之质朴、魏碑之凝重、晋楷之奇逸,融前人之长而独创新意,别具一格。

晚年,其书法造诣臻于绝妙,时洛阳、汉中、西安诸地;巨贾招牌、华贵匾楹、著名碑碣,多以得其书为荣。其代表作《石门铭》碑刻,现陈列于汉中文物馆,其拓帖已远涉日本珍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