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中的“为什么”(中小学数学中的“为什么”)

由网友(数学不好的女生都现身)分享简介:《中小教数教中的“为何”》是二零一二年福修教诲出书社出书的1原图书,做者是李祎。中文名中小教数教中的“为何”做者李祎出书社福修教诲出书社页数三四五页开原一六ISBN九七八七五三三四五九二二二出书日期二零一二年九月一日语种简体中文基原先容内容简介原书内容是做者着眼于数教懂得,对于数教举行自发追答以及反思所与患上的结果,目的...

《中小学数学中的“为什么”》是2012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李祎。

中文名

中小学数学中的“为什么”

作者

李祎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页数

345页

开本

16

ISBN

9787533459222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中小学数学期中家长会PPT

本书内容是作者着眼于数学理解,对数学进行自觉追问和反思所取得的成果,目的是澄清数学中的模糊认识,揭示数学的来龙去脉,洞察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以克服和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会而不懂”现象。全书内容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微观层面依内容和学段的不同,分为“小学数学篇”、“初中数学篇”和“高中数学篇”;宏观层面着眼于内在联系和学科整体,由“学科视野篇”和“思想方法篇”两部分构成.

本书可供中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培训之用,也可作为师范生拓展知识的选修教材,还可供广大数学教育研究人员阅读与参考.

作者简介

李祎,男,1971年4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先后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多部,代表作有专著《数学教学生成论》、《数学教学方法论》、《中小学数学中的“为什么”》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先后多次参加福建省高考数学自主命题、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科命题、福建省骨干数学教师培训等工作,多次应邀在各地讲学、担任各种教学大赛的评委等。

图书目录

小学数学篇

1.为什么0不能作除数?

2.自然数的个数比偶数的个数多吗?

3.为什么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4.为什么能从三视图得到物体的形状?

5.为什么O.999=1?

6.为什么采用这些数学运算符号?

7.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

8.面积和体积能严格定义吗?

9.为什么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分数化成的无限小数一定是循环小数?

10.为什么“比”、“分数”和“除法”不一样?

11.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区别?

12.为什么要把O作为自然数?

13.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

14.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有什么不同?

15.为什么说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

16.为什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

17.为什么小数点对齐才能相加减?

18.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9.1+1=2可以证明吗?

20.整数乘以分数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1.平行四边形是梯形吗?

22.“O”就是“没有”吗?

2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平均统计量?

24.进位制是怎样产生的?

25.为什么这样的争议没有太大意义——以“圆的对称轴”为例

26.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证明”吗7

27.为什么不能说小数是特殊的分数?

28.为什么说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初中数学篇

1.为什么要规定“负负得正”?

2.为什么这样规定1度的角?

3.有了角度制,为什么还要引入弧度制?

4.绝对值是正数吗?

5.为什么时间和角度要用60进位制?

6.为什么用这些符号分别表示不同的数集?

7.判别式为0时,为什么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而不说有一个实根?

8.为什么零的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9.整数和分数为什么统称为有理数?

10.“边边角”为什么不能证三角形全等?

11.负数是怎么来的?

12.无理数e是如何得来的?

13.为什么零的任意非零次幂为1?

14.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5.一元三次方程是否存在求根公式?

16.韦达定理表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那么一元三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怎样?一元次方程呢?

17.负数真的没有对数吗?

18.有理数多还是无理数多?

19.对数是作为指数的逆运算而产生的吗?

20.函数难道不能“一对多”吗?

21.概率有哪些不同的定义方法?有统一、严格的定义方法吗?

22.反证法就是证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吗?

高中数学篇

1.为什么集合具有“三性”?

2.频率的极限是概率吗?

3.复数为什么不能比较大小?

4.为什么指数函数要求底数?

5.为什么集合与其真子集元素个数相等?

6.为什么方差如此定义?

7.双曲线为什么会有渐近线?

8.向量为什么没有除法?

9.为什么不存在三元数?

10.定积分是研究导数和不定积分而得到的“产物”吗?

11.在概率的研究中为什么需要引入随机变量?

12.数学中为什么要引入向量?

13.为什么要引入极坐标?

14.为什么要使用参数方程?

15.为什么对数函数要求底数?

16.基本事件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

17.为什么斜率要用正切值来进行定义?

18.概率为1的事件一定是必然事件吗?

19.为什么规定0的阶乘为1?

20.为什么要建立极限的概念?

21.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22.向量与起点有关吗?

23.圆锥曲线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光学性质?

24.为什么要规定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平行?

25.为什么不说数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26.为什么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7.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否有等和数列、等积数列?

28.为什么要学习数列的求和公式?

29.为什么要引入复数?

30.能否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1.函数的单调性只能在区间上考察吗?

32.二分法是逼近函数零点的唯一方法吗?

33.反函数中为什么要把 x和y互换?

34.随机变量等同于函数变量吗?

35.为什么要学习数字特征?

36.无限就是永远不能结束的过程吗?

37.数学归纳法为什么是可靠的证明手段?

38.为什么向量加法要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39.函数概念是怎样逐渐走向严密化和科学化的?

学科视野篇

1.算术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代数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3.几何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4.三角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5.概率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6.统计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7.解析几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8.微积分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9.算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10.线性规划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