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致发光光源(场致发光光源)

由网友(若背叛゜ 撕心)分享简介:场致发光光源,又称电致发光光源或者称做原征电致发光光源。是两电极之间的固体发光质料正在电场引发下发光的电光源。外文名electroluminescence lamp/field luminescence source  界说英文词条名:electroluminescence lamp/field luminescence ...

场致发光光源,又称电致发光光源或称作本征电致发光光源。是两电极之间的固体发光材料在电场激发下发光的电光源。

外文名

electroluminescence lamp/field luminescence source  

定义

武汉照度可调节标准光源箱凤台CWF目视比色箱

英文词条名:electroluminescence lamp/field luminescence source

更多中文名:

电致发光光源

/

本征电致发光光源

场致发光光源

发现及其应用

两电极之间的固体发光材料在电场激发下发光的电光源。1936年,法国学者

G.德斯垂

发现,掺有铜杂质的ZnS荧光粉具有场致发光的功能。1950年,

E.C.佩恩

等解决了SnOx透明导电膜电极和ZnS荧光粉发光层之间的有机粘结问题,制成第一只实用的平面状交流粉末场致发光源。但是其光效低,寿命短。80年代研制成采用薄膜场致发光材料的光源,它有着亮度高、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得到迅速发展。场致发光光源的结构象一个平板电容。在两个紧靠的平板电极中,有一个是透明的导电膜电极。两电极之间夹有荧光粉发光层和介质层。发光层材料一般是在高纯的硫化锌中添加一定量的激活剂铜、银、金或锰,介质材料可以是环氧树脂、搪瓷粉等。透明导电膜材料是氧化锡或氧化铟,其基底材料可以是玻璃、不锈钢或塑料等。电极间施加工作电压约为100~250V。

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荧光粉发光层晶体中的电子被加速,达到较高能量,并与发光中心碰撞离化。当受激的发光中心退回到基态,或者电子与空穴复合时,高速电子释放出能量而发光。场致发光光源按其激发方式和发光层结构分为交流粉末、直流粉末、交流薄膜和直流薄膜场致发光光源4种,后两种用的较多。薄膜场致发光层是用真空薄膜技术制成的,厚度约1µm。交流薄膜发光层与各电极之间有一层绝缘薄膜,如Y2O3、Si3N4、Al2O3和SiO2等。直流薄膜发光层与电极直接接触,工作电压只需20多伏就有良好的发光,由于其寿命较短,尚处于实验阶段。

场致发光光源的发光亮度随激励电压的增加而迅速提高,随电压频率的提高呈线性增大,约到数千赫时,出现饱和趋势,甚至亮度下降。交流场致发光光源的最大发光效率已达10~14lm/W,寿命在 1万小时以上,它是一种低照度的面光源,主要用作特殊环境的指示和照明,如影剧场、医院病房夜间照明,军事训练夜间环境模拟,以及飞机、车辆等的仪表照明;还可以作为数字、图像、符号、文字的显示以及大屏幕电视,或者用于图像增强、存贮或转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