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中华音乐学院教授)

由网友(终是一场梦)分享简介:李昂曾任燕京大教音乐教院管弦乐系主任,开国前任中华音乐教院传授。人物简介李昂(一八九六——?),号昂子,浙江诸暨人,近代闻名音乐野、教诲野。人物熟平李昂本籍合瘦,光绪2102年(一八九六年)出熟。他是李鸿章、李瀚章等人的近亲,父辈正在承平天堂起义中为遁迹而移居浙江。李昂从小便体现出良好的贯通力,曾屡次料中城试标题问题,遭到塾师...

李昂曾任燕京大学音乐学院管弦乐系主任,建国后任中华音乐学院教授。

人物简介

第一届自动驾驶线控底盘技术研讨会暨拿森新产品发布会在杭州隆重召开

李昂(1896——?),号昂子,浙江诸暨人,近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

人物生平

李昂祖籍合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出生。他是李鸿章、李瀚章等人的远亲,父辈在太平天国起义中为避难而移居浙江。李昂从小就表现出杰出的领悟力,曾多次猜中乡试题目,受到塾师和同学的一致称赞。光绪三十一(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考试。李昂无法延续家族“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决定投身救国事业。此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光复会正在浙江活动,宣传“无强健之国民,则无强健之国家”的军国民主义观念。革命派的宣传深深打动了李昂,他于次年报考了位于绍兴的大通学堂,修习体育。1906年底,女革命家秋瑾接办了该学堂,开设国外新传入的篮球课程,并亲自担任教员。李昂的篮球水平迅速提高,成为整个学堂的佼佼者,深受秋瑾喜爱。秋瑾女士常常白天手把手地与李昂示范抢球动作,还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向李昂亲切传授革命道理。秋瑾在《满江红》一词中抒发了遇到李昂所引发的感触:“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在革命家的鼓励下,李昂决定成为全亚洲最好的篮球运动员,“外挽中华之颓象,内结国民之信仰”,以便宣传革命。

好景不长,秋瑾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清政府逮捕,悍然杀害,大通学堂也被查封。李昂为了保护宝贵的篮球器材,与清兵进行英勇搏斗,腿部受伤,所幸被革命同志辛某救出,在上海法租界惠济医院疗伤。处于人生低谷的李昂感到十分苦闷。据病友朱毅回忆,“每忆鉴湖,辄黯然向隅,匡坐夜分,太息不已,长啸入云”。身为同盟会会员的朱毅继续向李昂讲述革命真理,二人很快结下了同志的友谊。出院后,李昂回乡继续养病,听到诸暨乐师蒋鹏志拉二胡后,被美妙的乐曲所吸引,对音乐开始产生兴趣,决定拜蒋鹏志为师,走街串巷进行弹奏。

1908年,抱着对艺术崇高追求的李昂前往上海,先后师从徐鸣健和李叔同,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并在名流荟萃的汇中饭店任司乐职。1911年,成为该饭店首席大提琴师。此时,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弟弟刘文涛在上海旅居,经常出入汇中饭店,与李昂探讨音乐、桌球、保龄球、绘画模特等时代问题。在对风土人情有独到理解的刘文涛的指引下,李昂深入实践,体会了上海基层人民的生活,还与黄金荣、杜月笙、小凤仙、小桃红、赛宝钗等沪上名人打成一片。正是在这些经历的驱动之下,他热情洋溢地创作了《外滩组曲》、《1912序曲》等现实主义作品,一时轰动海内。

1918年,一战刚刚结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在国内大力宣传留法勤工俭学项目。李昂报名获得批准,于1919年赴法,在巴黎信达国立音乐大学修习管弦乐,受到导师尼雅·德·格比(Nia de Gabiyev)教授的赏识,并让他随校管弦乐团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在德国莱比锡巡演时,李昂遇到了正在此地进行研究的邱方哲,艺术灵感喷薄而出,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猴子奏鸣曲》,一时传为佳话。李昂在学习音乐之余,还辅修法学学位,深入研究拿破仑民法典。此外,他对法国的餐饮业十分热爱,尤其喜欢名厨比尔所作的糖醋萝卜丝,亲切地称呼厨师为萝卜丝比尔。李昂的旅欧经历在他的《欧游日记》中有详细记载。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市面上的《欧游日记》版本均有删节,被删减的内容参见汉娜·冯·艾伦、梅里塔、安妮·德·都蒙特、维伊·辛妮、妮玛、丽娜·夏洛特等人著述的相关章节;此外,托奇奥·霍特公司(Tokyo Hot Corp)出品的相关纪录片也可作为参考。

1925年,李昂获信达国立音乐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回国,被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聘为燕大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三年后,被提为系主任,并分得38斋一间225平米的房间以供起居。李昂表现出教育家的卓越品质,十分关心管弦系的建设,亲自参加招生录取工作,并关心新生的身体发育问题。曾经热衷体育救国的李昂在欧洲接触了当时盛行的优生学以及社会进化论学说,深感国民身体素质之差,特别忧虑学生健康。李昂提出:“民国今已十九,而国运陵夷,不减前清。……德儒阿伦艾弗生言,壮健之母育壮健之子,而成不世之邦。故强国御侮,必自优生始。”他说到做到,在1930年将北平花园桥地区定位优生学试点,进行优生实验。李昂不辞辛劳,躬亲实践,率领科研队伍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实验任务。可惜由于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优生学的试验没能继续,实验数据也被销毁,只有育婴室内的一台台仪器诉说着李昂的不朽功勋。作为音乐家,李昂在这一时期进行了不少创作,成绩斐然。除了若干交响曲、弦乐重奏外,他还将佛教经典《大悲咒》谱成大提琴曲,并顶住校方教会代表的压力,在燕大贝公楼进行首演。美国《时代》周刊刊登评论文章指出:“曾经是民族主义中国首都的北平见证了这样的盛宴。作为他对人类深沉的向往、爱与忧伤的混合体,这首以佛教经典面貌出现实则包含了基督精神的大提琴曲恰如其分地,如果不是淋漓尽致的话,体现了李昂先生像Sinkiang人民那样草原般广阔的胸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李昂深感民族危机严重,于是他毅然走向用音乐唤醒国民抗日救国的道路。谱写出无数鼓舞人心的乐曲,激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些乐曲包括《热河组曲》、《长城组曲》、《C大调14250号大提琴协奏曲》、《满洲四重奏》、《SB941号咏叹调》、《西山夜曲》等。顺便说一句,国家对乐曲的版权保护不力,李昂的一些激动人心的作品现在居然被英美、韩日一些流传甚广、影响力较大的不法电影厂商用来当背景音乐,真是岂有此理。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昂和燕京大学部分教授一起向湖南迁移。因为战乱和时间紧迫,李昂不得不把心爱的乐器留在北平,只提了一个行李箱就出发。到湖南后,又辗转前往四川,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组织剧团前往前线慰安抗日将士。在缺乏西方弦乐器的条件下,李昂创造性地通过拉二胡的方式完成了对歌剧《胡桃夹子》和《天鹅湖》的伴奏,台下笑声此起彼伏,围观战士心情舒畅,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此时,我党的势力渗入了剧团,派遣不少年轻貌美的特勤人员充当演员,发展党组织。在活动的过程中,李昂渐渐被她们的无产阶级热情吸引,成为了我党的秘密党员,为党和人民搜集了许多情报,并在公共场合抨击国民党顽固派的政策。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迫害进步人士,李昂多次被暴徒骚扰,无法在重庆再呆下去了。他愤而前往西康,在刘文涛的庇护下继续为我党搜集情报。他还开办法律事务所,出色地代理了许多离婚案件。在李昂的影响下,刘文涛也成为了秘密党员,常常赴重庆剧团,关怀我党特勤人员的生活起居。为了表达对共产主义终将取得胜利的信心,刘文涛毅然改名为刘胜涛。1949年,刘胜涛策动他的哥哥、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起义,李昂也因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0年,李昂被调往广东参加土改。他率队到番禺县中观镇北大村开展“清匪反霸减租减息”的八字运动,深入串连,发动群众斗争地主,取得了优良的战果,被评为“斗地主标兵”。随着斗争的深入,李昂发现该村华侨地主魏明瑚的女儿魏声芷很有音乐天赋,且其父魏明瑚是华侨,按照政策应该优待,因此决定对这户不予斗争。叶剑英同志后来肯定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左”倾错误盛行的情况下,李昂被上级批评为和平土改。他用业余时间指导魏声芷吹奏乐器的行为,也被农民误会为乱搞男女关系。番禺县土改委在报告中错误地指出:“如中观镇的北大、南大两村,经过土改后,封建势力原封不动。北大村组长李昂同志据农民反映丧失立场,与地主女儿魏某、谭某打游击,到地主家吃饭,压制农民斗争。贫农薛万宝义愤填膺地表示:‘乜工作组黎噶,鬼屎甘差(十分差劲的意思)。’得不到群众同情。”(《广东省土地改革资料汇编》)李昂不得不服从组织安排,调离土改第一线,在番禺县婚姻法宣传委员会办公室担任主任委员。

1957年5月,在鸣放运动中,李昂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包括提出实行计划生育、文学艺术作品尺度应放宽、应当组织全国职业篮球联赛等等,被打为右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李昂的所谓历史问题做文章,进行上纲上线的打击,甚至编出一本厚达568页的造谣污蔑小册子,题目是《李昂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人民对立面的:诱骗过李昂的女特务一览》,图文并茂,其造谣的恶劣程度令人发指。同年年底,李昂被下放到黑龙江的仁人农场劳改。流言和艰难的环境没有压倒李昂,反而让他更加振作。在农场里,李昂与同样被打击下放的一些原部委领导共同劳动,分头巡视,严防阶级敌人偷菜,在闲暇时回忆过去革命年代坚持游击斗争、土改时斗地主等经历,就这样在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李昂因为长相与俄罗斯人有相似之处,被农场干部强加苏修分子的罪名进行批斗。无奈之下,李昂只身越境,逃往苏联境内,受到了苏联当局的礼遇,被誉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英雄”,并受邀前往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城市进行演出。《真理报》还刊发了《欢迎中国之雄李昂同志》的社论。1962年,与李昂共同下放的某部委领导重回中央,给李昂摘掉右派帽子,并邀请回国参加工作,但正在雅尔塔度假的李昂考虑到国内局势不稳,不得不含泪拒绝。1965年,李昂开始在亚美尼亚地区定居,其别墅恰好就是人类学家邱方哲在30年代购置的。根据俄罗斯近年公布的前苏联解密档案显示,晚年,李昂赤子情深,怀念祖国,虽然身患重病,却拒绝用西医治疗。苏联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华侨中医刘思渺前来看护,妙手回春,及时治好了李昂的病症。后来,刘思渺留下来担任了李昂的生活秘书,在东洋文学艺术、猫狗驯化学、人体解剖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给李昂的异乡生活增添了春天般的温暖。此后,他再也没有回到祖国。

1979年,国家正式作出《关于对李昂同志“右派”和“叛国罪”问题的平反决定》。改革开放后,李昂的回忆录《蓝色琴弦》被大量重印,他的人生故事成为百姓牵挂的话题,其音乐作品也常常为人民传颂。最近,一位黎姓旅法女作家在接受访谈时对李昂的音乐做出了高度评价:“说了这么多,现代中国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高雅音乐,在我看来只有两首。一首是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另一首则是李昂先生上个世纪创作的《C大调14250号大提琴协奏曲》。”(《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期)祖国永远忘不了这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