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披针观音座莲(倒披针观音座莲)

由网友(错过i)分享简介:倒披针观音座莲为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下的1个动物种。植株高峻。熟山沟密林上水边岩石旁。中文名倒披针观音座莲纲厚囊蕨纲 Eusporangiopsida [秦仁昌体系]推丁教名Angiopteris oblanceolata界动物界门蕨类动物门 Pteridophyta [传统体系]亚门实蕨亚门 Filicophytin...

倒披针观音座莲为观音座莲科观音座莲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植株高大。生山谷密林下水边岩石旁。

中文名

倒披针观音座莲

厚囊蕨纲 Eusporangiopsida [秦仁昌系统]

拉丁学名

Angiopteris oblanceolata

植物界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传统系统]

亚门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秦仁昌系统]

别名

倒披针莲座蕨

莲座蕨目 Marattiales [秦仁昌系统]

观音座莲科

倒披针观音座莲 Angiopteris oblanceolata

命名者及年代

Ching et Chu H. Wang

分布区域

海南

观音座莲属

形态特征

荷奇 观音坐莲

植株高大。叶为二回羽状;羽片呈长圆形,长60-70厘米,上部宽达30厘米,中部以上最宽,下部稍狭,柄长4-5厘米,基部膨大,呈黑褐色;小羽片12-14对,对生,下部及中部的几平展,顶部的稍向上斜出,倒披针形,上部的长约18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两侧不对称,其上侧略短而偏斜,下侧圆形,柄长2-2.5毫米,相距2-4厘米,边缘有浅而密的小锯齿。叶坚草质,干后两面均为暗绿色,下面中肋及其附近被浅褐色疏鳞片,羽轴下面灰褐色而带绿色。叶脉下面明显,上面仅可见,单一或近基部至中部分叉,平展,通直而先端稍向上弯,倒行假脉短,略长于孢子囊羣。孢子囊羣为短长圆形,长0.5-0.7毫米,有孢子囊10-12个,叶缘有宽0.3-0.5毫米的不育狭边。

生长环境

生长在海拔920米的山谷密林下水边岩石旁。

分布范围

产于海南岛(东方县,尖峯岭)。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