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埃及人口占多数的民族)

由网友(意外)分享简介:埃及人(Egyptian),北非埃及人嘴居多的平易近族。聚居正在埃及尼罗河道域,约有五 四七二.三万人(一九九五),占天下总人嘴的九八%。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应用阿推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中文名埃及人堆积地聚居正在埃及尼罗河道域人品种型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外文名Egyptian人数五 四七二.三万人言语阿推伯语平易近族...

现代埃及人的民族认同是阿拉伯人还是古埃及人

埃及人(Egyptian),北非埃及人口占多数的民族。聚居在埃及尼罗河流域,约有5 472.3万人(1995),占全国总人口的98%。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

中文名

埃及人

聚集地

聚居在埃及尼罗河流域

人种类型

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

外文名

Egyptian

人数

5 472.3万人

语言

阿拉伯语

民族历史

北非埃及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也称"埃及阿拉伯人"。聚居尼罗河流域,人口约3915万(1978),占全国人口98.8%,为非洲最大的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有文字。公元前4500~前3500年,古埃及人在今第一瀑布到艾斯尤特之间创造了巴达里文化和涅加达文化,从狩猎转为农耕。公元前3500~前3100年,在一支闪米特人的引发下,创立了涅加达文化,完成了向文明的过渡,出现了奴隶制城邦,有了象形文字,成为人类最早走向文明的地区之一。公元前3100~前2686年,为早王朝时期,奴隶制城邦大发展,上下埃及趋向统一。公元前2686~前2181年,为古王国时期,奴隶制帝国形成。在数学、天文学、建筑、灌溉工程 、手工业等方面均有长足发展 ,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文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王冈比斯二世征服 ,公元前333年又受马其顿人奴役。随后,埃及人长期处在希腊和罗马势力范围内。至2世纪,基督教传入。395年罗马帝国瓦解,埃及人受拜占庭统治,随之形成封建制国家。在此期间,古埃及人吸收并融化了部分外来的征服者,其民族结构发生变化。640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领,随之开始伊斯兰化。至12世纪,已普遍皈依伊斯兰教。1517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1798~1801年,受法国奴役;1869年后,英国势力侵入。经过长期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斗争, 埃及人终于在1922年取得独立,1953年建立共和国。古埃及寿命最长的国王要数拉美西斯二世,他活了九十二岁,在古埃及堪称奇迹。

传统特色

埃及人是典型的伊斯兰文化继承者,他们的风俗习惯多渊源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埃及人男子穿短裤和袖子宽大的开领衬衫,冬天时外加一件驼毛织成的斗蓬。女子穿黑色正面开襟的衬衣和直挂到脚上的长衫。有些妇女遵照伊斯兰教的规定戴面纱和头纱。妇女还喜欢在手、脚和眼上涂红色或黑色的颜料,佩戴伊斯兰式的花饰。

经济发展

埃及人自古从事灌溉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大麦、玉米、水稻和长绒棉。近几十年以来,以棉纺业为主的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均有发展。传统社会允许一夫多妻现象存在。男女均行割礼。按父系溯源续谱、居住和继承财产,按伊斯兰法规定,女儿可继承父产的一半。另有少数埃及人分布在利比亚和苏丹。

与中国

埃及人民与中国人民早就有往来。 2世纪时居住在今亚历山大城的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在其著作中称中国为“秦尼”;中国史学家鱼豢在其著作《西戎传》中称亚历山大城为“乌迟散”。从4世纪起,中国的丝织品、瓷器、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相继传入埃及,埃及人也陆续前来中国侨居和访问,15世纪曾两次遣使于明。

喜欢名字

埃及的父母似乎都很有幽默感,给子女取的名字一个比一个有趣。在二次大战期间出生的男孩,叫丘吉尔、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比比皆是。[1]

二战期间出生的这些男孩已步入老年,仍是一部活历史。不过,埃及最有创意的名字不是跟着历史人物命名。根据埃及女性周刊《半个世界》所作的研究,父母取名字的想象力已超乎寻常,有人为孩子取名“咖啡”或“茶”,以纪念他们最爱喝的饮料。

对父母来说,动物、植物、生活用品、新车系列、新发明,甚至国家名称都可以命名。男孩生下来时较壮,就叫“大象”、“公鸡”和“狗”。

埃及各大报也是取名字的灵感来源,因此有人叫“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或“瓦夫德报”。

国家名称和汽车品牌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埃及有一堆女孩取名“法国”、“埃及”、“瑞士”、“马自达”和“日产”。

这年头担心养儿不易的父亲,毫不犹豫为孩子取名“英镑”、“十皮阿斯特”或“五皮阿斯特”(“皮阿斯特”是埃及辅币名)。

不过,追随历史脚步的父母仍偏爱以名人命名。战后埃及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埃及父母立即舍弃西方政治人物,钟情于民族英雄。一九五二年推翻埃及王朝的现代埃及之父纳赛尔,以及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七年间反抗英国占领的扎鲁尔都是三十年前流行的名字。

侯赛因。

不过在所有的命名灵感来源中,宗教仍最普遍。一些父母用宗教用语取名,如“感谢真主”和“真主保佑”。而几世纪来,埃及最普遍的名字仍是穆罕默德。

生活习惯

埃及人有独特的生活习惯,他们通常晚餐在日落以后和家人一起共享,在这段时间内,勉强请人家来谈生意或公事是失礼的。[2]埃及人把天狼星和太阳从地平线同时升起的那一天定为新年的第一天。

埃及地跨非、亚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人正直、豪爽、宽容、好客。伊斯兰教是埃及的国教,莲花是埃及的国花。

埃及人的饮食十分丰富、多种多样。他们通常以“耶素”为主食,“耶素”是一种不用酵母的平圆形埃及面包。

他们喜食羊肉、鸡、鸭、鸡蛋以及豌豆、洋葱、南瓜、茄子、胡萝卜、土豆等食品。在口味上,他们一般要求清淡、辣、甜、香、不油腻。烤羊肉串、烤全羊是他们喜爱的佳肴。他们习惯用自制的甜点招待客人,客人如果谢绝不吃,会让主人失望也失敬于人。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时,忌讳交谈。在他们看来,吃饭时进行交谈是在浪费粮食。尤其是在吃“耶素”时更是如此,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行为。

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忌讳喝酒,喜欢喝红茶。他们有饭后洗手,饮茶聊天的习惯。他们不吃虾、蟹等海味、动物内脏(除肝外)、鳝鱼、甲鱼等。埃及人就餐时,很少使用菜单,用餐人往往吃了上道菜还不知道下道菜是什么。

在埃及,男士不要主动和妇女攀谈;不要夸人身材苗条;不要和埃及谈论宗教纠纷、中东政局及男女关系。进伊斯兰教清真寺时,务必脱鞋。吃饭时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论是送给别人礼物,或是接受别人礼物时,要用双手或者右手,千万别用左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