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国(历史)

由网友(拥挤得只剩下寂寞)分享简介:彭乡国,或者为楚国、楚郡、彭乡郡,中国现代郡、国名。楚汉之际置,郡治正在彭乡县(县治正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秦朝其地属泗火郡。汉低帝6年(前二零一年),封刘接为楚王,以东海郡、薛郡、彭乡郡3106县置楚国。彭乡郡为汉朝楚国的焦点部门。中文名彭乡国隶属东汉时彭乡国属徐州刺史部统领别称楚国、楚郡、彭乡郡地址今江苏省徐州市古国简介彭乡...

全面战争 三国 资源点的历史地名考察 3 青州 兖州 徐州

彭城国,或为楚国、楚郡、彭城郡,中国古代郡、国名。楚汉之际置,郡治在彭城县(县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属泗水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刘交为楚王,以东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县置楚国。彭城郡为汉代楚国的核心部分。

中文名

彭城国

隶属

东汉时彭城国属徐州刺史部管辖

别称

楚国、楚郡、彭城郡

地址

今江苏省徐州市

古国简介

彭城国,或为楚国、楚郡、彭城郡,中国古代郡、国名。楚汉之际置,郡治在彭城县(县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秦代其地属泗水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封刘交为楚王,以东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县置楚国。彭城郡为汉代楚国的核心部分。景帝三年(前154年),楚王刘戊联合吴、赵、济南、菑川、胶东、胶西国诸王发动七国之乱。乱平后,楚国本应置郡,但因景帝“尊宠元王”,不忍绝其祀,故立刘礼为楚王,奉祀楚元王刘交。于是彭城郡北部数县仍为楚国,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国之薛郡置鲁国。东汉时彭城国属徐州刺史部管辖。

历史沿革

宣帝地节元年,楚王刘延寿谋反,楚国除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徙皇子定陶王刘嚣为楚王,复置楚国。成帝元延四年(前8年),楚国领七县:彭城、留、梧、傅阳、吕、武原、甾丘。属徐州刺史部。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中部、安徽省淮北市东部一带。

王莽改彭城为和乐。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刘英为楚公,十七年进为楚王,楚郡复为国。明帝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反,国除为楚郡。章和二年,和帝以楚郡置彭城国,徙六安王刘恭为彭城王。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彭城国领八县:彭城、武原、傅阳、吕、留、梧、甾丘、广戚,至汉末不改。

魏、晋置彭城国。北魏置彭城郡,为徐州州治。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徐州为彭城郡,治彭城县,领十一县:彭城、蕲、谷阳、沛、留、丰、萧、滕、兰陵、符离、方与。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置徐州。天宝元年(742年),废徐州,复置彭城郡。乾元元年复为徐州。

夯土城墙

徐州市中心苏宁广场工地发现疑似古城墙以来,经过文物专家持续多日的抢救性挖掘,截至2013年05月21日下午,挖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最重大的成果就是发现了夯土城墙的遗迹,经专家认定为西汉楚国及后继东汉彭城国之都城彭城的东城墙遗址。

苏宁广场建设项目位于徐州老城中心,自2012年8月工程基夯土方开挖以来,该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在工地采取随工清理和探方清理两种方法持续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截至2013年05月21日,实际挖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在苏宁广场工地西侧发现了夯土城墙的遗迹。该遗迹由城墙和城门两部分组成。夯土城墙与彭城路大体平行,基本正南北向。调查勘探长度约120米,底部宽度约25米,显存高度1.2至1.8米,残存城墙顶部距离地表10米。

该城墙直接构筑于生土面上。底部挖有浅基槽,基槽深约0.5米,上部被唐宋时期堆积层叠压,城墙内外两侧发现有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城墙夯土为灰黄色,掺杂大量料姜石颗粒,类似生土,但是内含少量陶片。考古专家还在城墙的中部发现一城门遗迹,城门宽3.2米,残存高度1.2米,残存有10层石板平铺垒砌,石板内测平整。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为首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为西汉楚国及后继东汉彭城国之都城彭城的东城墙遗址。

徐州博物馆考古科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徐州首次发现汉代城墙,就目前发掘的情况来看,在城墙附近或许还有楚王宫殿存在。[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