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药方)

由网友(樱花落ぴ浅暮雪)分享简介:地黄丸是中药药方,由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方而成。首要用于医治肾阳吃亏惹起的头晕耳叫、腰膝酸硬、骨蒸潮冷、冷汗遗精、消渴等病症。现用于缓性肾炎、低血压、糖尿病、神经虚弱,甲状腺性能卑入、等肝肾阳虚者。此外还用于摄生保健,抗朽迈,医治迟盛所体现的各种症候。药品名称地黄丸是否处方药否药品类型中药药...

六味地黄丸有效果吗

地黄丸是中药药方,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方而成。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状。现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肝肾阴虚者。此外还用于养生保健,抗衰老,治疗早衰所表现的各类症候。

药品名称

地黄丸

是否处方药

药品类型

中药药方

成份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别名

适应症

肾阴亏损

运动员慎用

性状

褐色药丸

简要介绍

药名:地黄丸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克,泽泻丹皮、白茯苓各9克。

用法: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成人每服6~9克,空腹淡盐汤迭下。小儿每服1.5~3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日三次;

功用:滋肾,阴,补肝血。

类似配方

【来源】《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组成】熟地、 当归、 川芎、 肉桂、 菟丝子、 川椒(炒) 、补骨脂(炒) 、白蒺藜、 葫芦巴(炒) 、杜仲(炒)、 白芷、 石菖蒲各4.5克, 磁石(烧,醋淬七次,研,水飞)3.75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腹时用葱汤或温酒送下。

【主治】劳损耳聋。

处方二

【来源】《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组成】生干地黄(切,焙) 、黄耆(锉)各45克, 防风(去叉) 、远志(去心) 、栝楼子、 茯神(去木) 、黄芩(去黑心)、 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人参37.5克, 石韦(去毛)、 当归(切,焙)各15克, 赤芍药、 甘草(炙) 、蒲黄 、戎盐(研)各22.5克, 车前子、 滑石各60克。

【用法】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主治】肾经虚损,膀胱热结,小便淋沥涩痛。

处方三

【组成】熟干地黄(焙)半两,山茱萸半两,萆薢半两,当归(洗,焙)半两,续断半两,芎穷半两,黄耆(锉细)半两,五味子半两,狗脊(去毛)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牛膝(去苗,酒浸,焙)半两,木瓜半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主治】肾气亏损,不能生肝,肝乏生气,遂多虚冷,肝肾脉俱弱者。

【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

处方四

【组成】生地黄(研取汁,留滓)2斤,生姜(研取汁,留滓)2斤,蒲黄4两,当归4两。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周(辶壬页)传授济急方论》。

【主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丂)痛,烦躁悸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

【用法】上于银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

处方五

【组成】生干地黄2两,地骨皮1两1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1分,柴胡(去苗)1两1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1分,赤芍药1两1分,黄连(去须)1两1分,羚羊角(屑)1两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1分,百合1两1分,桔梗(炒)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炒)1两,玄参1两,槟榔(锉)1两,茯神(去木)1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头项筋急疼痛,咽喉干,脐腹痛,四肢无力,血脏经脉不调。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至30丸,煎茯苓汤送下。

同类产品

归芍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

杞菊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二十六味地黄丸

复方首乌地黄丸

三十六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

金匮地黄丸

药理研究

1、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增强性功能;

2、降血脂;

3、降血糖;

4、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衰老;

5、人参样抗疲劳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

6、对肝脏和听神经有保护作用;

7、降血压;

8、调节钙磷代谢;

9、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10、抗炎;

11、调节肾功能,促进尿素排泄;

12、对机体各系统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影响内分泌和造血系统。

方论介绍

本方主治证均属肝肾阴虚,治当滋补肝肾之阴。熟地黄补肾阴,益精髓为君;山萸肉补肝肾,敛虚火,干山药既可补肾,又可健脾,共为臣药;阴虚则火旺,故配丹皮凉血清热,以泻肝肾虚火;肾虚则水湿不能渗利,故用茯苓、泽泻以利水湿。全方"三补"与"三泻"并用,但以"补"为主,以"泻"为辅,故三味"补药"用量偏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本方构思巧妙,配伍精当,故清代费伯雄称其为"补方之正鹄"。

实验研究

  • 增强体力,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新医药学杂志》1977(7):41,六味地黄丸对正常小鼠可增加体重,延长游泳时间,增强体力,提示有补益作用。此外,还能降低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引起的小鼠前胃鳞癌的诱发率,使接受化学致癌物的动物脾脏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增生活跃,在接受移植性肿瘤初期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活性,提高荷瘤动物血清中白/球蛋白比例,似可延长荷瘤动物的存活时间。据此推理,本方的主要效应在于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达到扶正以祛邪的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4):26,本方与独参汤、生理盐水的实验对照,证明本方有类似抗低温、抗疲劳、耐缺氧及促皮质激素样作用。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肾上腺、胸腺萎缩有一定对抗作用,并能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

  • 2.改善肾血流,降压 《中华内科杂志》1964(1):23,本方煎剂对实验性肾性高血压有明显降压、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推理本方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肾血流,并通过肾代谢而促进肾小管的分泌。

  • 3.降脂 《中成药研究》1986(12):41,本方对正常大鼠血清胆固醇。

主要功效

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方而成。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利小便,清湿热。本方科学组合,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

知柏地黄丸治肝肾阴虚

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组成。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骨蒸。临床验证表明本方具有滋阴清热的功用。其独特作用是治疗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

桂附地黄丸治肾阳虚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组成。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阳萎、滑精或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从更严格的意义来讲,桂附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用温补肾阳药物,达到阴阳双治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方中肉桂属温热药,不适用于治疗具有口干舌燥、烦燥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亦不宜和外感药、赤石脂或其制剂同时服用。孕妇也应忌服。

杞菊地黄丸治肝阴虚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枸杞子和菊花而成,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耳鸣、视物模糊、眼目干涩疼痛等, 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目的。

归芍地黄丸有填精养血之效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养血柔肝的当归、白芍而成,具有填精养血之功, 对头晕、崩漏等疗效显著。

麦味地黄丸治肺肾阴虚

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麦冬而成,以增强六味地黄丸的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专治肺肾阴虚所致的肺痨、喘咳、遗精等。

七味都气丸治肾阳不足

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故七味都气丸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