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工程

由网友(嘶喑甜言)分享简介:载人航天工程是指宇航员乘坐载人宇宙飞舟入进太空航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教试验的沉大战术工程之1,于二零世纪九零年月始期起头操持,并确定了3步走的成长战术。一九九九年一一月二零日六时三零分,神船1号飞舟发射乐成,二零一二年六月一六日一八时三七分,神船9号发射乐成。中文名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规划过程...

载人航天工程素材图片免费下载 高清png 千库网 图片编号8351724

载人航天工程是指宇航员乘坐载人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飞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中文名

载人航天工程

计划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

历程

四次载人飞行

批准时间

1992年9月21日

组成

七大系统

发展战略

三步走

拉开序幕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同意《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认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方面考虑,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是必要的。我国的载人航天要从发展载人飞船起步。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载人航天工程,并命名为“921工程”。

三步骤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

第一步

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发射神舟六号,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神舟八、九号飞船实现首次自动交会对接和首次手动交会对接,神舟九号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并值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2009年至2012年将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步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问题。

中国载人航天“三步骤”计划完成后,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为人类和平开发宇宙空间作出贡献。

组成部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航天员系统

负责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研制航天员的个人装备和飞行过程中对航天员进行医学监督、数据传输的有关设备,对飞船的工程设计提出医学要求。另外,航天员系统还要负责航天员的环境控制,其环控生保分系统要给航天员创造一个适于生活、工作的大气环境。

飞船应用系统 负责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装载在飞船舱内的科学实验仪器,可进行空间对地观测和各种科学实验。实验内容非常广泛,研究成果将广泛用于医药发展、食品保健、防治疑难病症以及工业、农业等各行业之中。

载人飞船系统

主要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按照神舟飞船运行模式,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试验结束后,返回舱按预定轨道返回地面,轨道舱可留航轨运行半年时间,执行一些对地观测及其他预定任务。

运载火箭系统 主要是研制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这型火箭是国内可靠性、安全性最高的运载火箭,可靠性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运载火箭系统要解决靶场发射、运输、故障诊断和宇航员安全逃逸等方面的问题。

发射场系统

由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承担,负责飞船、火箭的测试及其发射、上升阶段的测控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技术区、发射区、试验指挥区、首区测量区、试验协作区和航天员区六大区域组成,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模式。

航天测控与通信系统

主要是执行飞行任务的地面测量和控制,负责飞船从发射、运行到最终返回的全程测量和遥控,是飞船升空后和地面惟一的联系途径。中国航天测控与通信系统包括4艘远洋测量船、6个陆上测量站和3个活动测量站。在原有卫星测控通信网的基础上,研制了符合国际标准体制,可进行国际联网的S波段统一测控通信系统,形成了陆海基载人航天测控通信网。

着陆场系统 负责对飞船返回再入的捕获、跟踪和测量,搜索回收返回舱,并对航天员返回后进行医监医保、医疗救护。着陆场区主要包括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的副着陆场以及若干陆、海应急救生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七大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密集,全国11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几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航天历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5时,神舟八号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乘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这是长征火箭的第165次发射,也是神舟飞船的第四次载人飞行。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第一次入住“天宫”。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6月29日飞船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