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粱录(吴自牧所著作品)

由网友(江湖浪人)分享简介:《梦粱录》是(宋)吴自牧所著,共210卷, 是1原先容南宋国都临安都会风貌的著述。该书成书年月,据自序有“时同事殊”,“怀想旧事,殆犹梦也”之语,当正在元军攻下临安之后。所署“甲戌岁中秋天”,甲戌即宋度宗咸淳10年(一二七四),信传抄有误。 做者吴自牧,南宋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熟平业绩没有详。做品名称梦粱录文教文体记述...

东京梦华录 梦粱录

《梦粱录》是(宋)吴自牧所著,共二十卷, 是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该书成书年代,据自序有“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署“甲戌岁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疑传抄有误。 作者吴自牧,南宋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

作品名称

梦粱录

文学体裁

记叙文

创作年代

宋代

作者

吴自牧

内容简介

昔人卧一炊顷,而平生事业扬历皆遍,及觉则依然故吾,始知其为梦也,因谓之“黄粱梦”。矧时异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风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畴昔哉!缅怀往事,殆犹梦也,名曰《梦粱录》云。脱有遗阙,识者幸改正之,毋哂。甲戌岁中秋日,钱塘吴自牧书。

卷一

正月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杭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

元旦大朝会

元旦侵晨,禁中景阳钟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谷于上穹,宰执百僚,待班于宫门之次,犹见疏星绕建章。但禁门未启,而虾蟆梆鼓并作,攒点即放鱼钥,阊阖门下,方启龙,执梃人传呼,头帽号纷然,卫士杂廷绅报到。开,百僚联辔入宫城,簇拥皆从殿庑行。遇大朝会,驾坐大庆殿,有介胄长大武士四人,立于殿陛之角,谓之“镇殿将军”。殿西庑皆列法驾、卤簿、仪仗,龙墀立青凉伞十把,效太宗朝立诸国王班次,如钱武肃、孟蜀王等也。百官皆冠冕朝服,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之贡。

诸外国正副贺正使随班入贺。百僚执政,俱于殿廊侍班,而阁门催班吏高唤云:“那行!”吏进序班立毕,内侍当殿厉声问:“班齐末?”禁卫人员随班奏:“班齐!”千官耸列朝仪整,已见龙章转御屏,日表才瞻临玉座,连声清跸震班庭。上御正衙,有绿衣吏执仪剑突趋殿前,声谇厉,不可晓,乃大珰走办耳。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为“绕殿雷”。枢密臣候称寿毕,登殿,立折槛侧,百僚俱鞠躬听制。宣制曰:“履兹新庆,与卿等同。”朝贺毕,就殿赐燕宰执、百僚。

外国正副使人,次日就馆赐宴,使副及三节人俱与焉。翼日,至明庆、灵隐等寺烧香。次至玉津御园射弓,朝家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园赐宴。先列招箭班士十余人于垛子前,使人多用弩子射,其班士裹无脚小帽子、锦袄子,踏开弩子,舞旋搭箭,过与使人,彼窥得端正,止令使人发牙。例朝廷差来伴射武臣,用弓箭中的则得捷,上赐闹装、银鞍、马匹、衣帛、金银器物有差,迎迓还舍,观者纷然。如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仍赐马匹银帛,礼物甚盛。三节人依例给赐而去。

立春

临安府进春牛于禁庭。立春前一日,以镇鼓锣吹妓乐迎春牛,往府衙前迎春馆内,至日侵晨,郡守率僚佐以彩仗鞭春,如方州仪。太史局例于禁中殿陛下,奏律管吹灰,应阳春之象。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元宵

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昨汴京大内前缚山棚,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五道出水。其水用辘轳绞上灯棚高尖处,以木柜盛贮,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上御宣德楼观灯,有牌曰“宣和与民同乐”。万姓观瞻,皆称万岁。今杭城元宵之际,州府设上元醮,诸狱修净狱道场,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以宽民力。舞队自去岁冬至日,便呈行放。遇夜,官府支散钱酒犒之。

元夕之时,自十四为始,对支所犒钱酒。十五夜,帅臣出街弹压,遇舞队照例特犒。街坊买卖之人,并行支钱散给。此岁岁州府科额支行,庶几体朝廷与民同乐之意。姑以舞队言之,如清音、遏云、掉刀、鲍老、胡女、刘衮、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焦锤架儿、仕女、杵歌、诸国朝、竹马儿、村田乐、神鬼、十斋郎各社,不下数十。更有乔宅眷、龙船、踢灯、鲍老、驼象社。官巷口、苏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装鲜丽,细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府第中有家乐儿童,亦各动笙簧琴瑟,清音嘹亮,最可人听,拦街嬉耍,竟夕不眠。更兼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如清河坊蒋检阅家,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泡灯,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及新开门里牛羊司前,有内侍蒋苑使家,虽曰小小宅院,然装点亭台,悬挂玉栅,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游人玩赏,不忍舍去。

诸酒库亦点灯球,喧天鼓吹,设法大赏,妓女群坐喧哗,勾引风流子弟买笑追欢。诸营班院于法不得与夜游,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睹若飞星。又有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至十六夜收灯,舞队方散。

车驾诣景灵宫孟飨

十六夜收灯毕,十七早五更二点,禁中催班,从驾官僚入殿起居讫,出殿门外,俱立马于学士院,恭俟驾兴。而殿东折槛下,快行家皆执金莲烛炬,以俟登辇。驾出和宁门,诣景灵宫行春孟朝飨礼,前后两行绛烛灯笼,导引驾行。向有宝谟学士赵师诗:“风传御道跸声清,两道纱笼列火城。云护帝尊天未晓,众星环拱极星明。”驾近景灵宫前,撤去黄盖,方入宫门,此见君王虔孝之忱。至宫幄少歇,奉常更奉行礼,内侍卷帘班道上御黄道,步至殿前,崇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叙立,举玉音法事。上登殿行礼,自西至东,步而入,内侍下帘,先自前殿、中殿,次后殿,虔恭行礼,以遵奉先思孝之家法。礼毕,外廊赐从驾官食,而后对宣,引宰臣以下入行殿赐茶。

驾还内,其亲从官皆顶球头大帽,红缬锦团搭,戏狮子衫,镀金大玉腰带,各执骨朵;文武官皆顶双卷脚幞头,红上大搭,天鹅结带宽衫;辇官顶双曲脚幞头,红缬团花衫,镀金束带;殿前班直顶两脚屈曲幞头,着绯结带,望仙花衫,跨弓剑乘马,一扎鞍辔,执缨绋前导。数内有东三班,谓之“长入祗候”,幞头后各以青红头须系之,以表忠节之意。御龙直幞头,一脚指天,一脚曲,着方胜缬衫,花看带,镀金束带,执从物如校椅、金花、唾盂、水罐、次锣、乘垒、龙凤掌扇、缨绋之类,及执黄罗珠子、蹙百花背座御椅子并脚踏。快行家顶短小帽子,露半青头巾,带金巾,环绣体腰红缬衫,金束带,悬花看带,手执御校椅、金花瓶、兽炉一香座、御靴、缨绋、玉拄杖、小黄罗伞、御扇等物,俱搭步行,俱口鸣打打头起之。昔诸司库藏,各用金刻字红牌前执,后以黄罗罩笼扛抬前导,有本库官乘驭掌其职分,如诸司库藏等司属,并衫帽随号。幕士顶帽,红罗缬衫,金带,悬黄帛。御马骐骥等院亦金字红牌呵喝,牵辔马匹导引。

亲事官各顶帽,缬衫,镀银带,执红纱贴金烛笼二百对,左右道行。驾将至,左右首各一员六官属,乘马执丝鞭,天武官前道引,至官寮起居亭高声喝曰:“躬身不要拜,唱喏直身立,奏圣躬万福。”嵩呼而行。次有一员紫裳官,系门寄班,乘马,捧月样绣兀子,覆于马上。天武官(一作“天武中官”)十余,簇拥扶策而行。众喝曰:“驾头。”次以近侍诸司官,俱乘驭前后导从。三衙太尉御带环卫。知、内侍、都知,皆乘驭驾前导引。更有内等子,即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人员等,各顶帽,鬓发蓬?,着红缬衫,两手握拳,顾望导行。或有拦驾人,捶之流血。驾近则列横门,数十人系鞭视从,围子三五重,皆执骨朵。诸亲从等都管人员,并执骨朵,列行导引。驾前有执金香座、玉斧、玉拂,及水精珠杖迎驾,高低弄把引行,如龙弄珠也。上升平头辇,御龙直擎黄罗双盖,后握双黄罗扇。驾近太庙,则盖撤开,前行数步,上略抬身而过,此见尊祖敬宗之意。

驾后围子亦数重,卫从诸班直马队从于驾后。左有宰执侍从官僚,右有亲王南班,俱从行。驾后有曲柄红绣伞,红绣日扇,命寄班官执驭而从。次日,驾再诣行后殿礼,幸太乙宫、景阳宫,行款谒礼。其日,用教乐所乐部,驾前作乐导引,驾后以钧容直乘马作乐而从。驾出景灵宫,至回龙桥。教乐所人员拦驾奏致语,杂剧色打和和来,及奏《礼成回銮曲》,快行先奏报禁中,使内侍排班迎驾起居。前人有诗曰:“帘卷天街看驾回,锦身捷足走能齐。联声快报还宫后,扈从归来日未西。”若次日出,则后宫后妃嫔侍,皆诣景灵宫,以半帐鸾仪从而行。皇太后、皇后乘舆,比檐子稍增广花样,皆织龙,簟舆上皆立金龙,护之剪鬃。妃则用金凤,嫔妤止用棕檐耳。次日或遇泥泞,委宰执分诣行事矣。

二月

二月朔,谓之“中和节”,民间尚以青囊盛百谷、瓜、果子种互相遗送,为献生子。禁中宫女,以百草斗戏。百宫进农书,以示务本。上丁日,国学行释奠礼,祭文宣王,以祭酒司业为献官。州县学宫,以帅宰奉行。立春后五戊日为社,州县祭社稷,朝廷亦差官祭于太社、太稷坛。州府自收灯后,例于点检酒所开支关会二十万贯,委官属差吏雇唤工作,修葺西湖南北二山,堤上亭馆园圃桥道,油饰装画一新,栽种百花,映掩湖光景色,以便都人游玩。

八日祠山圣诞

初八日,钱塘门外霍山路有神曰祠山正佑圣烈昭德昌福崇仁真君,庆十一日诞圣之辰。祖庙在广德军,敕赐庙额“广惠”,自梁至宋,血食已一千三百余年矣。凡邦国有祷,士民有告,感通即应。其日都城内外,诣庙献送繁盛,最是府第及内官迎献马社,仪仗整肃,装束华丽。又有七宝行排,列数卓珍异宝器珠玉殿亭,悉皆精巧。后苑诸作,呈献盘龙走凤,精细靴鞋,诸色巾帽,献贡不俗。各以彩旗、鼓吹、妓乐、舞队等社,奇花异果,珍禽水族,精巧面作,诸色鍮石,车驾迎引,歌叫卖声,效京师故体,风流锦体,他处所无。台阁巍峨,神鬼威勇,并呈于露台之上。自早至暮,观者纷纷。

十一日,庙中有衙前乐,教乐所人员部领诸色乐部,诣殿作乐呈献。命大官排食果二十四盏,各盏呈艺。守臣委佐官代拜。初八日,西湖画舫尽开,苏堤游人,来往如蚁。其日,龙舟六只,戏于湖中。其舟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神鬼、快行、锦体浪子、黄胖,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其余皆簪大花、卷脚帽子、红绿戏衫,执棹行舟,戏游波中。帅守出城,往一清堂弹压。其龙舟俱呈参州府,令立标竿于湖中,挂其锦彩、银碗、官楮,犒龙舟,快捷者赏之。

有一小节级,披黄衫,顶青巾,带大花,插孔雀尾,乘小舟抵湖堂,横节杖,声诺,取指挥,次以舟回,朝诸龙以小彩旗招之,诸舟俱鸣锣击鼓,分两势划棹旋转,而远远排列成行,再以小彩旗引之,龙舟并进者二,又以旗招之,其龙舟远列成行,而先进者得捷取标赏,声喏而退,余者以钱酒友犒也。湖山游人,至暮不绝。大抵杭州胜景,全在西湖,他郡无此,更兼仲春景色明媚,花事方殷,正是公子王孙,五陵年少,赏心乐事之时,讵宜虚度?至如贫者,亦解质借兑,带妻挟子,竟日嬉游,不醉不归。此邦风俗,从古而然,至今亦不改也。

二月望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都人皆往钱塘门外玉壶、古柳林、杨府、云洞,钱湖门外庆乐、小湖等园,嘉会门外包家山王保生、张太尉等园,玩赏奇花异木。最是包家山桃开浑如锦障,极为可爱。此日帅守、县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赐酒食,劝以农桑,告谕勤劬,奉行虔恪。

天庆观递年设老君诞会,燃万盏华灯,供圣修斋,为民祈福。士庶拈香瞻仰,往来无数。崇新门外长明寺及诸教院僧尼,建佛涅胜会,罗列幡幢,种种香花异果供养,挂名贤书画,设珍异玩具,庄严道场,观者纷集,竟日不绝。

卷二

三月(佑圣真君诞辰附)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右军王羲之《兰亭序》云:“暮春之初,修禊事。”杜甫《丽人行》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形容此景,至今令人爱慕。兼之此日正遇北极佑圣真君圣诞之日,佑圣观侍奉香火,其观系属御前去处,内侍提举观中事务,当日降赐御香,修崇醮录,午时朝贺,排列威仪,奏天乐于墀下,羽流整肃,谨朝谒于陛前,吟咏洞章陈礼。

士庶烧香,纷集殿庭。诸宫道宇,俱设醮事,上祈国泰,下保民安。诸军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者纷纷。贵家士庶,亦设醮祈恩。贫者酌水献花。杭城事圣之虔,他郡所无也。

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

三月上旬,朝廷差知贡举、监试、主文考试等官,并差监大中门官诸司、弥封、誊录等官,就观桥贡院,放诸州府郡得解士人,并三学舍生得解生员,诸路运司得解士人,有官人及武举得解者,尽赴院排日引试,及诸州郡诸路寓试试得待补士人,并排日引试。国子监牒试中解者,并行引试。如有避亲者,就别院引试。朝廷待士之重,差官之际,并令快行宣押所差官员入内,到殿听敕。其知贡举、监试、主文,并带羞帽,穿执乘驭,同诸考试等官,迎引下贡院,然后锁院,择日放试。

诸州士人,自二月间前后到都,各寻安泊待试,遂经部呈验解牒,陈乞纳卷用印,并收买试篮桌椅之类。试日已定,隔宿于贡院前赁房待试,就看坐图。其士人各引试三场:正日本经,次日论,第三日策。预试人照合试日分集于贡院竹门之外,伺候开门。放试士人,各入院内,依坐位分廊占坐讫,知贡举等官于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幕,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主文于帘中详答之讫,则各就位作文,随手上卷。至晡后开门,放士人出院,纳卷于中门外,书知姓氏,试卷入柜而出。其士人在贡院中,自有巡廊军卒赍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属货卖。亦有八厢太保巡廊事。

所纳卷子,径发下弥封所封卷头,不要试官知士人姓名,恐其私取故也。却于每卷上打号头,三场共一号,方发往誊录所誊录卷子,依字号书写,对读无差,方纳入考试官各房考校。如卷子考中,发过别房覆考,如称众意,方呈主文,却于誊录所吊取真卷,点对批取,定夺魁选。伺候申省奏号揭榜取旨,差官下院拆号放榜。中省魁者殿试陛甲,恩例前十名亦如之。补试中榜者,三太宗武三学为生员。举人中省闱者,俟候都堂点请覆试,不过一论冒而已。覆试毕,然后到殿也。此科举试,三年一次,到省士人,不下万余人,骈集都城。铺席买卖如市,俗语云“赶试官生活”,应一时之需耳。

荫补未仕官人赴铨

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铨闱就试出官。朝廷差监试、主文、考试等官,就礼部贡院放试。试中者三名取一名。文臣试两场:本经及刑统义,第三日愿试法科者听。武臣试《七书》义。三学生员入试,中榜者升内舍。其时亦有试宏词、法科、馆职、贤良方正。

三省堂后官及六部吏,并试法科,升补额名。并是排日放试,合差外诸司等官吏,并循诸试例。如省闱年分,移于八月放试,中榜者赴吏部伺候帘试过参,注差遣。武选中者,就兵部右选厅铨量读法,注授出官。其文武铨魁特转一资。恩例,铨魁仍置局,造题名集,设同年宴于西湖。帅运诸司,俱有送助,以为局费。

盖临安辇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报榜之徒,皆是百司衙兵,谓之“喜虫儿”。其报榜人献以黄绢旗数面,上题中榜新恩铨魁姓名,插于门左右,以光祖宗而耀闾里,乞觅搔搅酒食豁汤钱会外,又以一二千缗犒之。此其常例也。

清明节

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凡官民不论小大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命小内侍于阁门用榆木钻火,先进者赐金碗、绢三匹。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禁中前五日,发宫人车马往绍兴攒宫朝陵。宗室南班,亦分遣诸陵,行朝享礼。向者从人官给紫衫、白绢、三角儿青行缠,今亦遵例支给。至日,亦有车马诣赤山诸攒,并诸宫妃王子坟堂,行享祀礼。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酒贪欢,不觉日晚。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歌韵清圆,乐声嘹亮,此时尚犹未绝。男跨雕鞍,女乘花轿,次第入城。又使童仆挑着木鱼、龙船、花篮、闹竿等物归家,以馈亲朋邻里。杭城风俗,侈靡相尚,大抵如此。

诸库迎煮

临安府点检所,管城内外诸酒库,每岁清明前开煮,中前卖新迎年,诸库呈覆本所,择日开沽呈样,各库预颁告示,官私妓女,新丽妆着,差雇社队鼓乐,以荣迎引。至期侵晨,各库排列整肃,前往州府教场,伺候点呈。首以三丈余高白布写“某库选到有名高手酒匠,酝造一色上等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谓之“布牌”,以大长竹挂起,三五人扶之而行。次以大鼓及乐官数辈,后以所呈样酒数担,次八仙道人、诸行社队,如鱼儿活担、糖糕、面食、诸般市食、车架、异桧奇松、赌钱行、渔父、出猎、台阁等社。

又有小女童子,执琴瑟;妓家伏役婆嫂,乔妆绣体浪儿,手擎花篮、精巧笼仗。其官私妓女,择为三等,上马先以顶冠花衫子裆,次择秀丽有名者,带珠翠朵玉冠儿,销金衫儿、裙儿,各执花斗鼓儿,或捧龙阮琴瑟,后十余辈,着红大衣,带皂时髻,名之“行首”,各雇赁银鞍闹妆马匹,借倩宅院及诸司人家虞候押番,及唤集闲仆浪子,引马随逐,各青绢白扇马兀供值。预十日前,本库官小呈;五日前,点检所佥厅官大呈。

虽贫贱泼妓,亦须借备衣装首饰,或托人雇赁,以供一时之用,否则责罚而再办。妓女之后,专知大公,皆新巾紫衫,乘马随之。州府赏以彩帛钱会银碗,令人肩驮于马前,以为荣耀。其日,在州治呈中祗应讫,各库迎引出大街,直至鹅鸭桥北酒库,或俞家园都钱库,纳牌放散。最是风流少年,沿途劝酒,或送点心。间有年尊人,不识羞耻,亦复为之,旁观哂笑。诸酒肆结彩欢门,游人随处品尝。追欢买笑,倍于常时。

州府节制诸军春教

帅守衔带节制军马之职,每岁春秋二教。三月正当春阅时候,择日告报本州所统军马、诸县巡尉兵卒,及节制殿步两司军马,并赴蒲桥下后军教场教阅军伍,以备起发防秋。至期,浙西路钤辖并节制诸军统制等官属,带领各部军马,诣教场伺候教阅,鸣锣击鼓,试炮放烟,诸军排阵,作迎敌之势。将佐呈比体挑战之风,试弩射弓,打球走马,武艺呈中,赏犒有差,军卒劳绩,给以钱帛。午后放散,迎回府治,伺候帅座回衙,方行逐便回军寨。其帅首马前,排列军仗、八卦、辰宿、诸色旗队甚夥,辕门帐门,界限严肃,人不敢视。

亲从对对,衫帽新鲜,士卒威风,凛凛可畏,使马牵控,宝装鲜新,黄轿前引,帜旗后随,乐骑拥后,威声震慑,佐官弹压,以警无良。观者如堵,至暮方归。向有端明厉尚书讳文翁开阃于杭,仪仗异于帅守,甚夥旗帜,多用斧钺之器。御马苑诸营教阅,传旨宣押。禁中教场,呈试武艺,飞枪斫柳,走马舞刀,百艺俱呈,使臣奏乐,声彻九霄。提点以下,锡予甚隆。使臣兵车,颁降从例,殿步司所隶将佐军伍,俱出郊合教于椤木教场之上,赐帅将金器彩匹,加之食品御酒,主兵官卒,俱沾雨露之恩也。

圣帝诞辰

三月二十八日,乃东岳天齐仁圣帝圣诞之日,其神掌天下人民之生死,诸郡邑皆有行宫奉香火。杭州有行宫者五,如吴山、临平、汤镇、西溪、昙山,奉其香火。惟汤镇、临平、殿庑广阔,司案俱全。吴山庙居辇毂之下,人烟稠密,难以开拓,亦胜昙山梵宫内一小殿耳。都城士庶,自仲春下浣,答赛心愫,或专献信香者,或答重囚带枷者,或诸行铺户以异果名花、精巧面食呈献者,或僧道诵经者,或就殿庑举法音而上寿者,舟车道路,络绎往来,无日无之。

又有丐者于吴山行宫献彩画钱幡,张挂殿前,其社尤盛。闻之此幡钱属后殿充脂粉局收管。其殿下有佐神,敕封美号曰“协英灵显安镇忠惠王”,其神姓刘,父子俱为神,灵显感应,人皆皈依。五月二十九日诞日,诸社献送,亦复如是。姑书以记之耳。

暮春

是月春光将暮,百花尽开,如牡丹、芍药、棣棠、木香、酴醚、蔷薇、金纱、玉绣球、小牡丹、海棠、锦李、徘徊、月季、粉团、杜鹃、宝相、千叶桃、绯桃、香梅、紫笑、长春、紫荆、金雀儿、笑靥、香兰、水仙、映山红等花,种种奇绝。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当此之时,雕梁燕语,绮槛莺啼,静院明轩,溶溶泄泄,对景行乐,未易以一言尽也。

卷三

四月

四月谓之初夏,气序清和,昼长人倦,荷钱新铸,榴火将燃,飞燕引雏,黄莺求友,正宜凉亭水阁,围棋投壶,吟诗度曲,佳宾劝酬,以赏一时之景。上旬之内,车驾诣景灵宫,行孟夏礼,驾过处,公私僦舍,官放三日。第二日为新暑初回,令宰执分诣。

皇太后圣节

初八日,寿和圣福皇太后圣节。前一月,尚书省、枢密院文武百僚,诣明庆寺启建祝圣道场,州府教集衙前乐乐部及妓女等,州府满散进寿仪范。向自绍兴以后,教坊人员已罢,凡禁庭宣唤,径令衙前乐充条内司教乐所人员承应。初四日枢密院率修武郎以上,初六日尚书省宰执率宣教郎以上,并诣明庆寺满散祝圣道场,次赴贡院斋筵。帅臣与浙西仓宪及两浙漕,率州县属官,并寄居文武官,就千顷广化寺满散祝圣道场,出西湖德生堂放生,然后回府治,锡宴簪花,其礼仪盏数,与御宴同也。

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

初八日,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起居,邀驾过皇太后殿上寿起居,舞蹈嵩呼,回诣紫宸殿宴。乐未作,殿前山棚彩结飞龙舞凤之形,教乐所人员等效学百禽鸣,内外肃然,止闻半空和鸣,鸾凤翔集。门东班引平章、宰执、亲王以下起居,上殿赐坐,谢恩坐讫,赐平章、宰执、侍从、亲王、南班、武臣、观察使以上坐于殿上,余卿监郎丞及武臣防御使以下,坐于殿庑间,军校排在山楼之后,殿上坐杌,依品位高低坐,第三四行黑漆矮偏凳坐物。每位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若向者高宗朝,有外国贺生辰使副,朝贺赴筵,于殿上坐使副,余三节人在殿庑坐。看盘如用猪、羊、鸡、鹅、连骨熟肉,并葱、韭、蒜、醋各一碟,三五人共浆水饭一桶而已。所有知门事官与御带环卫等官,及门职事官,俱立殿陛之下也。上公称寿,率以尚书执注碗斟酒进上。其教乐所色长二人,上殿于阑干边立,皆诨裹紫宽袍,金带,黄义,谓之“看盏”。如斟御酒,看盏者举其袖,引白绥,御酒进毕,拂双袖于阑干而止。主上以宝卮先从东后西,宣示宰执、亲王以下,及外国使副、门宣赞,分班躬身齐传宣饮,尽酒者三,群臣拜于坐次,后捧卮饮而再拜坐。宰臣酒,色长则白绥酒如前,教乐所乐部例于山楼上彩棚中,皆裹长脚幞头,随乐部色服紫绯绿三色宽衫,黄义,镀金凹面腰带,前列拍板,次画面琵琶,又列箜篌两座,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

次高架画花地金龙大鼓二面,击鼓人皆结宽袖,别套黄窄袖,垂结带,金裹鼓棒两条,高低互击,宛若流星。后有羯鼓,如寻常番鼓子,置之小桌上,两手皆执杖击之。次中间列铁石方响,用明金彩画架子,双垂流苏。次列箫、笙、埙、篪、觱篥、龙笛之类,两旁对列,杖鼓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皆系紫宽袍、黄窄袖、结带、黄义。诸杂剧色皆诨裹,各服本色紫、绯、绿宽衫,义,镀金带。自殿陛对立,直至乐栅。每遇供舞戏,则排立叉手,举左右肩,动足应拍,一起群舞,谓之“曲子”。第一盏进御酒,歌板色,一名唱中腔一遍讫,先笙与箫笛各一管和之,又一遍,众乐齐和,独闻歌者之声。宰臣酒,乐部起倾杯。百官酒,三台舞旋,多是诨裹宽衫,舞曲破颠,前一遍,舞者入,至歇拍,续一人入,对舞数拍,前舞者退,独后舞者终其曲,谓之“舞末”。第二盏再进御酒,歌板色,唱和如前式。宰臣慢曲子,百官舞三台。第三盏进御酒,宰执百官酒如前仪。进御膳,御厨以绣龙袱盖合上进御前珍馐,内侍进前供上食,双双奉托,直过头。凡御宴至第三盏方进下酒咸豉,双下驼峰角子。宰执百官以殿侍侧身跪传酒馔,即茶酒班仗役也。

盖谓“殿侍高高捧盏行,天厨分脔极恩荣。傍筵拜起尝君赐,不请微闻匙箸声。”百戏呈拽,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踢磐瓶、筋斗之类。艺人皆红巾彩服。第四盏进御酒,宰臣百官各送酒,歌舞并同前。教乐所伶人,以龙笛腰鼓发诨子。参军色执竹竿拂子,奏俳语口号,祝君寿。杂剧色打和毕,且谓:“奏罢今年新口号,乐声惊裂一天云。”参军色再致语,勾合大曲舞。下酒杯:子骨头、索粉、白肉、胡饼。第五盏进御酒,琵琶。色长上殿奏喏,独弹玉琵琶。前辈有诗咏曰:“宝轴琵琶奏上欢,玉钩珠结响珊珊。群臣倾听天朝乐,却笑乌孙马上弹。”宰臣酒,方响。色长上殿奏喏,独打玉方响,亦有诗咏之:“垂珠宝架玉牌方,催送黄金万寿觞。疑是飞仙朝帝阙,玲珑环佩互宫商。”凡色长独奏玉乐器,例有宣赐,其弹玉琵琶者赐五两五匹,打玉方响者,赐三两三匹,乐伶当殿谢恩祗受讫。百官酒,乐部起三台舞,参军色执竿奏数语,勾杂剧入场,一场两段。是时教乐所杂剧色何雁喜、王见喜、金宝、赵道明、王吉等,俱御前人员,谓之“无过虫”。再下酒:群仙、天仙饼、太平毕罗、干饭、缕肉羹、莲花肉饼。前筵毕,驾兴,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门幕次伺候,须臾传旨追班,再坐后筵,赐宰臣百官及卫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

上易黄袍小帽儿,驾出再坐,亦簪数朵小罗帛花帽上。宰臣以下起居坐。有诗咏曰:“玉带黄袍坐正衙,再颁花宴侈恩华。近臣拜舞瞻龙表,绛蕊高笼压帽纱。”乐伶色长看盏。第六盏再坐,斟御酒,笙起慢曲子。宰臣酒,龙笛起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蹴球人争胜负。且谓:“乐送流星度彩门,乐西胜负各分番。胜赐银碗并彩缎,负击麻鞭又抹枪。”下酒供假鼋鱼、蜜浮酥捺花。第七盏进御酒,筝色长上殿奏喏,七宝筝独弹,宣赐谢恩。有诗咏曰:“雁行飞入五琮琤,满殿齐看七宝筝。弹到急催花片处,春声依约上林莺。”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参军色作语,勾杂剧入场,三段。下酒供排炊羊、胡饼、炙金肠。御前宣劝殿上宰执、亲王、使相、侍从、外国使副毕,中使二员至御座前奏过,分东西殿庑,传宣台官卿监郎丞簿饮,尽酒者三,拜而饮之。并传宣外国使副下三节官属,皆厉声喏三声,拜而饮。有诗咏曰:“内臣拱立近天光,奏罢传宣下御廊。来听番官三节喏,不须重译尽来王。”第八盏进御酒,歌板,色长唱踏歌。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众乐作合曲破舞旋。下酒,供假沙鱼、独下馒头、肚羹。第九盏进御酒,宰臣酒,并慢曲子。百官,舞三台。左右军即内等子相扑。下酒,供水饭,簇饤下饭。宴罢,群臣下殿,谢恩退。前辈有诗云:“宴罢随班下谢恩,依然骑马出宫门。归来要侈需云盏,留得天香袖上存。”

皇帝初九日圣节

四月初九日,度宗生日,尚书省、枢密院官僚,诣明庆寺如前开建满散。至日侵晨,平章、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大起居,舞蹈称贺,随班从驾过皇太后殿起居毕,回集英殿赐宴,仪式不再述。其赐宴殿排办事节云:仪銮司预期先于殿前绞缚山棚及陈设帏幕等。前一日,仪銮司、翰林司、御厨、宴设库、应奉司属人员等人,并于殿前直宿。至日侵晨,仪銮司排设御座龙床,出香金、狮蛮、火炉子、桌子、衣帏等,及设第一行平章、宰执、亲王座物,系高座锦褥;第二、第三、第四行,侍从、南班、武臣、观察使以上,并矮坐紫褥。

东西两朵殿庑百官,系紫沿席,就地坐。翰林司排办供御茶,床上珠花看果,并供细果,及平章、宰执、亲王、使相高坐果桌上第看果,殿上第二行、第三、第四行侍从等平面桌子,三员共一桌。两朵殿廊卿监以下,并是平面矮桌,亦三员共一桌。果桌于未开内门时预行排办。御前头笼燎炉,供进茶酒器皿等,于殿上东北角陈设,候驾御玉座应奉。其御宴酒盏皆屈卮,如菜碗样,有把手。殿上纯金,殿下纯银。食器皆金棱漆碗碟。御厨制造宴殿食味,并御茶床上看食、看菜、匙箸、盐碟、醋樽、及宰臣亲王看食、看菜,并殿下两朵庑看盘、环饼、油饼、枣塔,俱遵国初之礼在,累朝不敢易之。故礼其宴设库提点,监造五局宴食、常行油撒。百官食味,称盘斤两,毋令阙少。御酒库排办前后御宴酒,及宣劝御封酒。

僧寺结制

四月十五日结制,谓之“结夏”。盖天下寺院僧尼庵舍设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禅教律寺院,不敢起单云游。自结制后,佛殿起楞严会,每日晨夕合寺僧行持诵经咒,燃点巨烛,焚爇大香。或有寺院,朝廷降赐钱会、匹帛、金银钱,启建祈忏会四十九昼夜,每日六时修忏,祈国安民,其僧人一刻不敢妄出,斋戒严肃,不敢触犯,神天报应在目前。大刹日供,三日或五日换堂,俱都寺主办,皆十万檀信施助耳。盖孟夏望日,乃法王禁足、释子护生之日,自此有九十日,可以安单办道。是月,园圃瓜茄初生,禁中增价市之,进以赏时新。内侍之家及府第富室,亦如此。

五月(重午附)

仲夏一日,禁中赐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士人赴殿试唱名

诸路举人到者,排日赴都堂,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士人诣集英殿起居,就殿庑赐坐引试,依图分庑坐定,各赐印刊策题,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余皆不许挟带文集。士人入东华门,各行搜检身内有无绣体私文,方行放入。午则赐食与士人,其砚水之类,皆殿直祗直供办。午后纳卷而出。旧制,士人卷子仍弥封,卷头打号,然后纳初放官,次下覆考,考定次第,后送定参详一同,方定甲名资次,而定夺三魁。伺候上御文德殿临轩唱名,进呈三魁试卷,天颜亲睹三魁,排定姓名资次,然后宣唤三魁姓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扣问三代乡贯年甲同方,请入状元侍班处,更换所赐绿靴简。

第一名状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注中郡或下郡签判。或无见阙,则节推察推之职。三魁进诗谢恩,上赐御筵,赐诗与状元。以下第一甲举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至第五甲并赐同进士出身。如有魁及前下名太宗学内舍生员,并升甲。恩例,其老榜者,谓之特奏名为魁者,附第五甲,补迪功郎。余皆授诸州文学助教。武举进士,前三名照文科为状元、榜眼、探花,恩例各赐紫囊、金带、靴、笏。状元授秉义郎,榜眼授从义郎,探花授保义郎。俱殿步司正副将之职。除武举进士,皆循文科例,赐进士及第出身。如进士欲赴御教场内躬弓升甲,听从其便,盖招箭班祗直也。帅漕二司,于未唱名前,差人吏客司官等项,行排办礼部贡院充文科状元局,或别院、或借祥符寺充武科状元局,以伺唱名。帅漕与殿步司排办鞍马仪仗,迎引文武三魁,各乘马带羞帽到院,安泊款待。

每日祗直,皆两司给官钱供应。及于诸州府守臣、诸路三司,及制阃殿步三司等官,俱有馈送助局钱酒。两状元差委同年进士充本局职事官,措置题名登科录。帅司差拨六局人员,安抚司关借银器等物、差拨妓乐,就丰豫楼开“鹿鸣宴”,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文武状元注授毕,各归乡里。本州则立状元坊额牌所居之侧,以为荣耀。州县亦皆迎迓,设宴庆贺。如遇龙飞年分,则三魁黄甲及其余进士,皆倍加恩例,却与常年不同,则状元可除下郡通判。于此可见士子读书之贵,而朝家待士之厚,不可不知也。故书以记,为士者察之。

卷四

六月(崔真君诞辰附)

六月季夏,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内殿朝参之际,命翰林司供给冰雪,赐禁卫殿直观从,以解暑气。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系东汉人也,朝廷建观在衺门外聚景园前灵芝寺侧,赐观额名曰“显应”,其神于靖康时高庙为亲王日出使到磁州界,神显灵卫驾,因建此宫观,崇奉香火,以褒其功。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盖此时烁石流金,无可为玩,姑借此以行乐耳。

七月(立秋附)

七月秋孟,例于上旬内车驾诣景灵宫行孟享之礼,以秋阳正炎,上命宰执分诣。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七夕

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次早观其网丝圆正,名曰“得巧”。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摩罗”,孩儿悉以土木雕,更以造彩装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又于数日前,以红鸡、果食、时新果品互相馈送。禁中意思蜜煎局亦以“鹊桥仙”故事,先以水蜜木瓜进入。市井儿童,手执新荷叶,效“摩罗”之状。此东都流传,至今不改,不知出何文记也。

解制日(中元附)

七月十五日,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之日”。自解制后,禅教僧尼,从便给假起单,或行脚,或归受业,皆所不拘。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设普度醮,与士庶祭拔。宗亲贵家有力者,于家设醮饭僧荐悼,或拔孤魂。僧寺亦于此日建盂兰盆会,率施主钱米,与之荐亡。家市卖冥衣,亦有卖转明菜花、油饼、酸馅、沙馅、乳糕、丰糕之类。卖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鸡冠花供养祖宗者,谓之“洗手花”。此日都城之人,有就家享祀者,或往坟所拜扫者。

禁中车马出攒宫,以尽朝陵之礼。及往诸王妃嫔等坟行祭享之诚。后殿赐钱,差内侍往龙山放江灯万盏。州府委佐官就浙江税务厅设斛,以享江海鬼神。是月,瓜桃梨枣盛有,鸡头亦有数品,若拣银皮子嫩者为佳,市中叫卖之声不绝。中贵戚里,多以金盒络绎买入禁中,如宅舍市井欲市者,以小新荷叶包裹,掺以麝香,用红小索系之。

八月

八月上旬丁日,太宗武府庠县学俱行秋丁释奠礼。秋社日,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于坛,盖春祈而秋报也。秋社日,有士庶家妻女归外家回,皆以新葫芦儿、枣儿等为遗,俗谚云谓之“宜良外甥儿”之兆耳。中秋前,诸酒库中申明点检所,择日排办迎新,帅府率本州军伍及九县场巡尉军卒,并节制殿步两司军马,往蒲桥教场教阅,都人观睹,尤盛于春季也。

中秋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解闱

三年一次。八月十五日,放贡举应试,诸州郡县及各路运司,并于此日放试。其本州贡院,止放本州诸县应举士人。运司放一路寓居士人,及有官文武举人,并宗女夫等。本州贡院在钱塘门外王家桥,运司贡院在湖州市。三学生员就礼部贡院赴解试,宰执、侍从、在朝文武官子侄等并于国子监牒试,则就州县,并于十五日为头排,日试三场。若诸州府及各漕司,亦于十五日放试。其诸处贡院前赁待试房舍,虽一榻之屋,赁金不下数十楮。亲朋馈送赴解士人点心,则曰“黄甲头魁鸡”。以德物称之,是为佳谶。杭城辇毂之地,恩例特优。本州元解额七十名,今增作八十九名。诸州各有定额,两浙运司寓试士人约一百名取一名,有官文武人及登仕郎皆十人取一人。国子牒试则五人取一名。太宗武学士人约四五人取一名。举州贡院放榜之际,帅臣亲往院中,开拆一银牌,亲书得解人姓名,付捷音往报。诸路州郡供设“鹿鸣宴”待贡士。又取程文次者为待补,名数无定额,伺来岁朝廷放补,诸州路得补士人皆到都就试,中榜者则入太学为生员,免三学。得补者经吏部给授绫缗,然后参学。此朝廷待士之重,功名皆自此发轫也。

观潮

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十八日盖因帅座出郊,教习节制水军,自庙子头直至六和塔,家家楼屋,尽为贵戚内侍等雇赁作看位观潮。向有白乐天《咏潮》诗曰:“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又苏东坡《咏中秋观夜潮》诗:“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日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骇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江边身世两悠悠,人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更西流!”“吴儿生长狎涛澜,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林和靖《咏秋江》诗云:“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鱼船。”治平郡守蔡端明诗:“天卷潮回出海东,人间何事可争雄?千年浪说鸱夷怒,一汐全疑渤空;浪静最宜闻夜枕,峥嵘须待驾秋风。寻思物理真难到,随月亏圆亦未通。”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向于治平年间,郡守蔡端明内翰见其往往有沉没者,作《戒约弄潮文》云:“斗、牛之外,吴、越之中,惟江涛之最雄,乘秋风而益怒。乃其俗习,于此观游。厥有善泅之徒,竞作弄潮之戏,以父母所生之遗体,投鱼龙不测之深渊,自谓矜夸,时或沉溺,精魄永沦于泉下,妻孥望哭于水滨,生也有涯,盍终于天命;死而不吊,重弃于人伦。推予不忍之心,伸尔无家之戒。所有今年观潮,并依常例,其军人百姓,辄敢弄潮,必行科罚。”自后官府禁止,然亦不能遏也。向有前辈作《看弄潮诗》云:“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白旗轻。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且帅府节制水军,教阅水阵,统制部押于潮未来时,下水打阵展旗,百端呈拽,又于水中动鼓吹,前面导引,后抬将官于水面,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上等舞枪飞箭,分列交战,试炮放烟,捷追敌舟,火箭群下,烧毁成功,鸣锣放教,赐犒等差。盖因车驾幸禁中观潮,殿庭下视江中,但见军仪于江中整肃部伍,望阙奏喏,声如雷震。余扣及内侍,方晓其尊君之礼也。其日帅司备牲礼、草履、沙木板,于潮来之际,俱祭于江中。士庶多以经文,投于江内。是时正当金风荐爽,丹桂飘香,尚复身安体健,如之何不对景行乐乎?

卷五至卷二十详细内容略。

书名小考

吴自牧的《梦粱录》,经常被写作成《梦梁录》,这种现象在网上尤其普遍。

那么,孰是孰非?还是回到原书中去寻找答案吧。《梦粱录·原序》曰:“昔人卧一炊顷,而平生事业扬历皆遍,及觉,则依然故吾,始知其为梦也,因谓之:黄粱梦,矧时异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风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畴昔哉,缅怀往事,殆犹梦也,名曰:《梦粱录》云,脱有遗阙,识者幸改正之,毋哂。甲戌岁中秋日钱塘吴自牧书。”

原来,《梦粱录》之得名,与成语典故“黄粱梦”确有联系。据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遇道士吕翁,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之曰:枕此当令子荣适如意。时主人正蒸黄粱,生梦入枕中,享尽富贵荣华。及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本此,《梦梁录》当为《梦粱录》无疑。

作者生平

吴自牧,《宋史》、《元史》均不载其人,从文献典籍来看,关于吴自牧的生平有两种说法:

新安吴氏说

这种说法最早由官桂铨先生在其《吴自牧小考》一文中提出,“我在明藏书家徐氏《红雨楼书目》卷四集部最后的‘家集类’中看到一条有关吴自牧的重要线索:‘《新安吴氏倡于篇》一卷。唐吴少微、吴巩,宋吴自牧、自中。’” 官先生据此推断:“吴自牧原籍新安,为唐文学家吴少微的后裔,后迁居钱塘,遂为钱塘人。有弟名吴自中,亦能文。……” 此后,李裕民先生在其《四库提要订误》(增订本),一书中参引了官先生的说法,也认为吴自牧原籍新安,是唐吴少微的后裔。

此外,明弘治《徽州府志》、《宋元学案补遗》和《新安文献志》中,都有关于吴自牧的记载,《新安文献志》还明确记载了新安吴自牧的卒年,是在嘉熙丁酉四月二十日,享年七十有七。由此,可以大致推断出新安吴自牧的生卒年份,其生于公元1161年即宋高宗绍兴三十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卒于公元1237年即宋理宗嘉熙一年。而《梦粱录》序中,作者自署甲戌岁中秋日。关于此处的甲戌,学界仍有争议。但不论是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戌年(1274年),还是元顺帝元统二年甲戌年(1334年),都晚于宋理宗嘉熙一年丁酉年(1237年)。

由上可以证实,《梦粱录》的作者吴自牧,并不是《红雨楼书目》所载《新安吴氏倡于篇》中的那个吴自牧。

仕履不详说

这种说法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梦粱录》二十卷,宋吴自牧撰。自牧,钱塘人,仕履未详。”

其后,众多的书籍、辞典都沿用此说,如下:

《中国人名大辞典》“吴自牧,宋钱塘人。有《梦粱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吴自牧,宋临安人。所著《梦粱录》,仿《东京梦华录》之体,详述南宋临安府诸方情况。(《四库全书总目》卷七〇)”

《全宋文》“吴自牧,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末或元初仿《东京梦华录》之体,著《梦粱录》二十卷,记载南宋临安宫室园囿、风俗人物等,今存。”

总之,关于《梦粱录》作者吴自牧的生平情况,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的是:吴自牧是钱塘人,生活于宋末元初。详细情况还存疑待补。

图书目录

卷一

正月 元旦大朝会立春元宵 车驾诣景灵宫孟飨

二月 八日祠山圣诞 二月望

卷二

三月(佑圣真君诞辰附) 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清明节 诸库迎煮 州府节制诸军春教 二十八日东岳圣帝诞辰 暮春

卷三

四月皇太后圣节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 皇帝初九日圣节 僧寺结制

五月(重午附) 士人赴殿试唱名

卷四

六月(崔真君诞辰附)

七月(立秋附) 七夕解制日(中元附)

八月 中秋 解闱观潮

卷五

九月(重九附) 明年预教习车象 明堂差五使执事官 驾出宿斋殿 五辂仪式 差官祭及清道 驾诣景灵宫仪仗 驾回太庙宿奉神主出室 驾宿明堂斋殿行祀礼明礼成登门放赦 郊祀年驾宿青城端诚殿行郊祀礼

卷六

十月 立冬 孟冬行朝飨礼遇明岁行恭谢礼

十一月冬至

十二月除夜

卷七

杭州 大河桥道 小河桥道 西河桥道 小西河桥道 倚郭城南桥道 倚郭城北桥道禁城九厢坊巷

卷八

大内德寿宫太庙景灵宫万寿观御前宫观(东太乙宫) 西太乙宫 佑圣观 显应观 四圣延祥观 三茆宁寿观 开元宫 龙翔宫 宗阳宫

卷九

三省枢使谏官 六部六部监门诸寺秘书省(国史敕令附) 诸监大宗正司省所 六院四辖三衙职 监当诸局 诸仓 内司官 内诸司(奉安)

卷十

诸官舍 府治 运司衙 后戚府 诸王宫 家庙 馆驿 本州仓场库务点检所酒库安抚司酒库厢禁军防隅巡警 帅司节制军马

卷十一

诸山岩 岭 诸洞 溪潭涧浦井泉池塘 堰闸渡

卷十二

西湖下湖 浙江 城内外河 湖船 江海船舰 河舟

卷十三

两赤县市镇 都市钱会团行铺席 天晓诸人出市 夜市 诸色杂货

卷十四

祠祭山川神忠节祠仕贤祠 古神祠土俗祠 东都随朝祠外郡行祠

卷十五

学校贡院城内外诸宫观 城内外寺院 僧塔寺塔 古今忠烈孝义贤士墓 历代古墓

卷十六

茶肆酒肆分茶酒店 面食店 荤素从食店(诸色点心事件附) 米铺 肉铺鲞铺

卷十七

历代人物 状元表 武举状元 后妃列女 历代方士 历代方外僧行孝

卷十八

民俗 户口 物产 免本州岁纳及苗税 免本州商税恩霈军民 恤贫济老

卷十九

园囿瓦舍塌房社会 闲人 顾觅人力四司六局筵会假赁

卷二十

嫁娶 育子 妓乐百戏伎艺 角觗 小说讲经史

词语成语

跟《梦粱录》有关的词语成语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词语和成语最早出自《梦粱录》。

玩具

玩具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中:“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四时玩具……”。把玩具说成是“戏小儿之具”,即逗小儿玩的东西。

开门七件事

现在,我们经常用“开门七件事”来比喻每一天的必需开支。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梦粱录》,只是在吴自牧的《梦粱录》中提到的却是“八件事”,分别是柴、米、油、盐、酒、酱、醋、茶。由于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时已被剔除了,只余下“七件事”。开门七件事至迟出在宋代人的口语中。所以一般认为,吴自牧乃创“开门七件事”之人。

买笑追欢

释义:嫖娼狎妓,寻欢作乐。

出处:吴自牧《梦粱录·酒肆》:“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俱有妓女,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

成家立业

释义:指男的结了婚,有职业,能独立

出处:吴自牧《梦粱录·恤贫济老》:“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四方百货,不趾而集,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

湖光山色

释义: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处:吴自牧《梦粱录·历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节日习俗

跟《梦粱录》有关的节日习俗

《梦粱录》不仅记载反映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书中还对许多传统习俗的来源进行了说明,有的甚至是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

元旦

吴自牧《梦梁录·正月》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一岁节序,此地之首。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袜、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此伉城风俗,畴昔侈靡之习,至今不改也。”

贴春联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的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但关于贴”福“字的最早记载则是《梦粱录》。

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中秋

《梦粱录》卷四《二月望》:“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于常时,又谓之月夕。”

《梦粱录》一书,还出现了“月饼”一词。

腊八粥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六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从《梦粱录》的记载可以看出,南宋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

评价影响

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小说讲经史诸节,为宋代文艺的珍贵资料。

出版信息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根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校点排印,收入《东京梦华录(外四种)》。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依同一版本校点,出版了单行本。

1982年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收录。

2006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刘坤主编《经典名著解读系列》《中国古代民俗(贰)》收录。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