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清末民国时诗人)

由网友(柒夏)分享简介:陈诗(一八六四—一九四三),字子言,号鹤柴,安徽省庐江县马厂城石虎村人。身世于官宦野庭(其祖、父辈正在广东仕进)。光绪4年(一八七八)随父回里关门自教,差诗,“睹人佳句,若已有之,勤抄没有倦,积久成帙”。患上异里士弛瑞亭的教育,使其教业不停前进。光绪2105年(一八九九)客居南京、上海,受文廷式(珍妃之师)、郑孝胥等名野指教,...

这些晚清民国的老照片,难得一见啊

陈诗(1864—1943),字子言,号鹤柴,安徽省庐江县马厂乡石虎村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其祖、父辈在广东做官)。光绪四年(1878)随父归里闭门自学,好诗,“见人佳句,若已有之,勤抄不倦,积久成帙”。得同里士张瑞亭的教诲,使其学业不断进步。光绪二十五年(1899)旅居南京、上海,受文廷式(珍妃之师)、郑孝胥等名家指点,愈益长进,诗句颇得文的青睐,被民国初年的《诗坛点将录》列为108名诗人之一。

字号

字子言
号鹤柴

本名

陈诗

所处时代

清末

去世时间

1943

户籍

安徽省庐江县人

出生时间

1864

人物简介

1878年,14岁的陈诗随父回故里闭门自学,“见人佳句,若己有之,勤抄不倦,积文成帙”。同乡诗人张瑞亭见其好学,便常教诲点拨,使其学业日精,后受知于同邑诗人吴保初。

人物经历

1899年,随吴旅居宁、沪,拜见殿撰文廷式(珍妃之师),愈益长进。文颇加赏识,三日不见,就写信向吴打听陈的行踪。因为有文、吴的引见,陈先后认识了郑孝胥、陈三立、范肯堂、沈增植、狄平子等知名诗人。诗人俞静观为甘陕提学使,陈因文的举荐,受聘前往衡文。路过华阴曾赋七绝,心旷神怡溢于字里行间:

黄河渐束潼关隘,云气西连岱岳祠。

婀娜东风数株柳,华阴道上送春时。

陈诗不求仕进,无意于功名,毕生呕心沥血作诗编诗。他早年学渔洋,中年法(孟)郊(贾)岛,晚年取众精髓,诗体兼唐宋之长,不断创新出奇,别树一帜。他每首诗成,都要经过不断推敲,直至妥帖,方肯示人。所以诗人陈三立赠他诗有“满纸已黑心犹疑”之句。郑孝胥曾称赞陈诗的诗:

子言讷于言,其诗殊不尔。

论述颇阻深,洵足味义理。

平生无他求,所至得如此。

俗士偶随波,当之必披靡。

1937年八·一二上海抗日战争爆发,我国飞行员阎海文驾机作战,不幸机身中弹,跳伞误入敌阵,遂拔枪连毙多名日军,剩一弹自杀殉国。陈诗用诗纪其英勇献身的壮烈:

空军将,阎海文,奋飞杀倭在沪滨。

久战炮伤机欲坠,持伞下落吾犹可。

误入敌阵耻为擒,骤拔手枪杀数人。

尚留一弹自戕身,智谋勇沉此壮士。

中外报章纪名字,少年卫国寰宇钦。

……

陈诗早年学渔洋,中年法郊岛,晚年取众精髓,诗体兼唐宋之长,不断创新,在安徽别树一帜。一生作诗,靠卖文及亲友资助为生计,生平诗作甚丰,出版自撰的《藿隐诗草》、《据梧集》、《鹤柴诗存》、《凤台山馆诗抄》、《尊瓠室诗话》、《静照轩笔记》,选编《庐江诗隽》、《庐州诗苑》、《皖雅初集》,编纂《冶父山志》、《安徽通志艺文稿·集部》、《庐江疆域考》等,重印吴保初的《北山楼集》、史台懋的《桴槎山馆集》,袁履方的《砚亭诗抄》,代刻《金氏二妙集》。陈诗的诗作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八·一二”上海暴发抗日战争,我国飞行员严海文驾机作战英勇献身,他颇为感动,作诗讴歌其爱国抗山精神。他的诗多收编在《近人诗抄》、《近代诗抄》中,《皖雅初集》不仅收录清代安徽各县名人诗作,且可算是安徽逊清一代简史。先生晚年仍致辞力于诗文,诗友赞日:“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独于文献勤,谁以吾子者。”还曾参与编撰奉贤、萧山等四县县志;于在沪的安徽丛书编印处从事安徽经学考据家著作的编辑工作,民国32年在上海病逝。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